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2009-07-09 20:08汪浩鸿蔡运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学风现象大学生

汪浩鸿 朱 莹 蔡运男

[摘要]根据逃课现象的调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本文从对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原因以及举措和建议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用以探讨和寻求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师生进行接触交流的重要场所。一个优良、浓厚的学风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高校逃课现象日趋成为一种司空见惯却又屡禁不止的现象。许多高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学风建设,而重点之一就是针对学生逃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出勤率不高也一直是困扰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掌握学生出勤情况及其逃课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我们对嘉兴学院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54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31份,回收率为97.82%。其中,“大二”372份,“大三”411份,“大四”271份。

逃课现象调查和统计结果

1.逃课群体分布

根据此调查数据(如图)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从不逃课的学生为33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2.33%,偶尔逃课学生为636人,占61.75%,经常和总是逃课的学生为61人,占5.9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过逃课经历的学生总数为697人,比例高达67.67%。

2.学生逃课后去向分布

既然大学生逃课现象如此严重,那么他们逃课之后都去干什么了呢?我们把去向锁定在两个大的方向:学习工作和休闲。在这次调查中,逃课后去学习和工作的占到69.06%,特别是做兼职的占到31.26%,休闲的占到49.84%,

3.学生逃课课程对象分布

调查发现,学生逃课是有选择性的,其中只有1.85%的学生逃专业课;数学、英语是经济学的两个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只有3.21%的学生会逃;但马哲等公共课有30.09%的学生选择逃课;对于逃课,有59.88%的学生表示他们会视情况而定;另外想逃就逃而不在乎什么课的学生占15.68%。

逃课原因数据分析

大学生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内因:学生本身

有一部分(8%)的大学生在刚进大学校门时满怀着憧憬和希望,而当他们在大学度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的大学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一时之间,理想与现实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裂痕,所以产生消沉、彷徨、颓废甚至叛逆的心理,逃课后在寝室睡觉上网,也就顺理成章了。就业的压力加大,为了增加就业的资本,不至于毕业后失业,许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考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证书;参加社会实践,寻找兼职,积累社会经验。于是,部分学生(28%),特别是高年级和毕业班的学生选择了逃课。

(2)外因:学校因素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但是相对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仍然是滞后的,特别是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调整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等方面。这种滞后使得许多课程(24%)不能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大学普遍重研究轻教学。高校的教学评估,教师的职称评定的衡量标准不是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有些教师投入科研的精力远远大于教学的精力,加上部分教师自身既缺乏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不具备精湛的课堂授课技巧,所以讲课形式死板,课堂气氛沉闷,民主交流氛围缺乏。学生上课时忙时抄笔记,闲时睡觉、玩手机、讲话等等;久而久之逃课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了。

4.建议和举措

(1)浓厚学校学风,完善制度建设

学风是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大学学风中普遍存在有一个不好现象:大学生缺乏理想信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诚信、急功近利。由于这些学风问题的存在,逃课现象日益严重。所以我们要坚持以校训为基础,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学风的建设。现在高校都是以“到课率”来衡量学风建设好坏的,这种衡量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通过考勤和通报批评来抓“到课率”。因为考勤制度大多数都是治标不治本,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应付考勤,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代答,至于在课堂上看与教学课程无关的书,甚至打瞌睡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要完善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

(2)提高师资力量,强化教书育人理念

课堂教学质量是由教师来体现的。高质量的教学必须有教师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做保证,教师要懂得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要“传道”,还要“解惑”,授之以“渔、鱼”之道。对个别学习不认真、不自觉的学生,还要敢于管理,敢于给学生亮“黄牌”甚至“红牌”。另外这也需要学校对教师的考评要将科研和教学同时并重考虑,需要学校加大力度对课堂教学的监督。

(3)激励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首先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树立起清晰的人生日标,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实质性的了解,明确主攻方向,学有选择,学有目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习和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在大学学习中要把握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风现象大学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猜谜语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