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爱看“写鬼的书”

2009-07-24 08:51周敏生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2期
关键词:黄猫黑猫聊斋志异

周敏生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不是他,是我喜欢《红楼梦》。”

“小平同志喜欢什么书?”

“他喜欢看写鬼的书。”

卓琳介绍说,邓小平非常喜欢《聊斋志异》,他不仅在北京时经常看《聊斋志异》,外出时还带《聊斋志异》。他还让工作人员把《聊斋志异》拆成活页,外出时带几篇,闲暇时看。

邓小平为什么喜欢《聊斋志异》?笔者推测,《聊斋志异》除了最具思想价值,揭露社会黑暗的部分作品外,还有一些富有寓意和哲理的故事,如《画皮》《口技》《驱怪》等,能够帮助读者认识世界,启发领悟生活的真谛,这是邓小平的最爱。

《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驱怪》篇末,有“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者,猫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猫论”,与其何等相似!

“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化用《聊斋志异》中的那句话,已蜚声中外,有的也将此概括为“猫论”,并加以发挥。然而,许多人虽然很熟悉这句话,但并不知道出处,还不十分清楚本来含意,甚至不少人还把“黄猫”误为“白猫”。那是出自于1962年7月邓小平同志的两次讲话,一次是7月2日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讲的;另一次是7月7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农业如何恢复问题时讲的。在后一次讲话中,他说:“不管黄猫黑猫,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生产,就用哪一种方法。我赞成认真研究一下包产到户。群众要求,总有道理。”邓小平讲这些话的时候,我国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还没有度过,用什么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恢复起来,是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地区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这些形式尽管受到农民欢迎,生产也有恢复,但在当时都是不合法的。邓小平用“黄猫黑猫”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形象地阐明“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而应当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

在邓小平两次讲话后一个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批评了所谓“刮单干风”。到了“文革”中,更把“黄猫黑猫”指为“唯生产力论”,并狠加批判。

改革开放之后,“黄猫黑猫”重新提起,衍化为“白猫黑猫”,并得到普遍认同和赞成。发展是硬道理,三十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变,早已判明了这段公案的孰是孰非。但“黄猫黑猫”的比喻为什么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呢?主要是因为比喻本身形象生动,邓小平运用得极为贴切,可谓是古为今用的范例,表现了他敢于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猜你喜欢
黄猫黑猫聊斋志异
我放了小黄猫
黑猫白猫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我放了小黄猫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The Cat’s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