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平播抗清巾帼英雄秦良玉

2009-07-27 07:31谭佛佑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叛军崇明

谭佛佑

内容提要:明季,重庆忠州出了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巾帼英雄秦良玉。她在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永宁土司奢崇明等的叛乱,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安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抗清的活动中,秦氏一门,更是付出了惨重的牺牲。现今必须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客观的评价,井将永远名垂青史。

关键词:秦良玉平播抗清名垂青史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3-72-75

当我们乘长江轮东下漫游三峡,船过丰都快到忠县时,老远便会看到大江南岸的一处:“巍然巨石如悬嶑,壁立崖峭高万丈,四面无路可攀缘,层楼飞阁梯云”上的,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江上明珠——石宝寨。寨上所建的十二层楼飞阁内,供奉着一位巾帼英雄的塑像。原来这就是明季“平播”、抗清杰出的女军事家秦良玉。石宝寨的来历,正是与这位巾帼英雄有着直接的关系。

石宝寨原名玉印山寨。原是明末石石主(今重庆石柱县)宣抚使女土官秦良玉在此屯兵以拒张献忠的义军人川所筑的山寨。后人为纪念她,便在山顶建庙立馆,塑像供奉,并将玉印山寨更名为石宝寨。现今,石宝寨早已为海内外游人所景仰,成为长江三峡风光的建筑之一绝,游览之胜地。每当人们到此登临览胜,必然要想到并瞻仰这位杰出的女军事家、巾帼英雄秦良玉。

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秦良玉生于离石宝寨不远的鸣玉溪。当时,地书忠州(今重庆忠县),故为忠州人氏。她自幼聪颖伶俐,志向宏远,且胆略过人,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生当明季乱世,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进则可报效国家,退则可保家自守。还认真博览群籍,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此史有详载,说她:“兼通词翰,仪度娴雅”。及长成人,便嫁与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为妻。良玉有将才,善治军。在乡里,招募了一批勇士,进行严格的训练,配以精良的装备,所谓:“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战斗力极强,屡立战功,号称“白杆兵”,为远近所惮服。

马千乘系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南宋时,其祖马定虎有军功,封石砫安抚使。明初,定虎的十五代孙马克用加封宣抚使。马千乘系克用的第十代孙,承袭宣抚使职。

秦良玉所指挥的“白杆兵”,首次战功是在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平定播州(当时隶四川,今贵州遵义)土官杨应龙叛乱所取得的胜利。原来,杨应龙的叛乱和石砫马氏家族以及秦良玉夫妇还有一段权力与家事的瓜葛。在此之前,千乘之父早逝,其与弟千驷尚年幼,因此宣抚使一职,由其母覃氏代领。覃氏善专权,有谋略,但生性放荡,作风不良,与杨应龙关系暧昧,常相私通。长子千乘对母亲之行极为不满。因此引起了覃氏的嫉恨,于是覃氏专宠次子千驷,并借杨应龙的权力,来压制千乘,让千驷能得以承袭宣抚使之职。还专门聘娶杨应龙的二女儿为千驷之妻,与杨氏结为姻亲。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杨应龙于播州海龙屯筑堡,发动分裂叛乱,大搞独立王国。千驷认为时机已到,立即率部赶到播州,与杨应龙会合。他们四处焚掠,戳人父母,淫人妻女,屠毒黔北,很快波及江津等地和整个川南。明王朝中央得报,感到事态严重,决定征调南方各路军马,前往川南、黔北围剿。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腊月,八路平叛大军汇集。川师四路,黔师三路,还有一路楚师。每路三万人马,其中主要力量,皆为地方土司的军队。马千乘也应调率本部三千军,为川南路的先行。其妻时年二十五岁的女将秦良玉,单独率精卒五百,自带粮草紧随大军出征。川南路军与叛军首战邓坎。良玉与参将周国柱挥师抢先,奋勇击杀,大败叛军,取得征播平叛的首战大捷。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正月初二新年之际,各路军马大摆酒宴,庆贺新年并邓坎大捷,马千乘也应邀去大营赴宴。叛军得知官军新年饮宴的消息,头目吴尚华即向杨应龙建议,乘夜发动偷袭。杨立即调集人马,夜半时分,大军已逼近官军大营。原来秦良玉对此早有预料,高度警觉。故未去赴宴,仍率部坚守阵地,同时派人探查叛军的动静。当探知叛军果然出兵夜袭时,她马上派人速奔大营报信。千乘未等席散,火速回营准备迎敌。正好叛军杀至,良玉夫妇严阵以待,率部奋勇拼杀,终于击退叛军,并生擒了头目吴尚华,这次反偷袭战斗的胜利,各路官军一致认为,“当时若无良玉,则官兵被袭,不知作何究竟”,良玉“应数战功第一”。接着各路大军马不停蹄,乘胜追击,连破叛军在桑木、娄山两关之外的金筑等七寨,扫除了进军黔北的第一道障隘,顺利地进入贵州境内。

二月,征播平叛统帅李化龙拆师将士,令各路军马按计划奋力进剿,进逼桑木关。桑木关为杨应龙的军事要塞,山险箐深,易守难攻。杨应龙利用各种火器,凭高拒险坚守。三月初,川南路推官高折枝令良玉末妇和酉阳宣抚使冉御龙,各攻关之左、右,参将周国柱直捣其中。经过激烈殊死的战斗,良玉等终于夺关取得胜利。四月初,杨应龙败退而拒守黔北要塞娄山关。娄山关为黔北门户,雄关如铁,万峰插天,丛林之中,一径数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杨应龙增设木关十三座,置排栅,挖深濠,百险俱备,以为死守。川路军总兵刘艇负责主攻,刘艇分奇兵为两路,绕山道由丛山中攀藤萝上关,暗伏其后。刘自督大军从正面进攻。杨应龙率军拼死抵抗,终于挡住了官军的正面攻击。杨应龙尤为得意,突然背后火炮齐鸣,杀声震天,两路奇兵从左右夹击,刘亦督军从正面更加猛烈攻击。叛军顿时大乱,节节溃败。杨应龙自知抵挡不住,便弃关从斜刺里逃遁。征播平叛大军攻下娄山关,可以说是征播平叛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四月中旬,八路大军全部汇集杨应龙的老巢——播州海龙屯。大军坚筑长围,将海龙屯团团困住。各路军马分别轮番进攻。海龙屯的构筑,固若金汤,防卫严密。两军对垒,相待四十余日,互有胜负。是时,天雨不断,将士在泥泞中苦战,良玉夫妇仍率部英勇进攻,也无多大进取。直到六月初,天始放晴,官军发起总攻,战事尤为惨烈。初六日凌晨,官军终于破屯。杨应龙见屯中四面火起,烈焰腾空,自知大势已去,仓皇叫妻儿各自逃命,自己与两爱妾,闭门上吊自杀。并令随从放火,将居室和尸身一并焚毁。杨应龙之子杨朝栋与婿马千驷等人,尽被生擒伏法。

平播战役结束后,随征将士个个论功行赏。唯有良玉夫妇默默无言,从不争功夺名。后来,天启帝得知实情。深为感动,即御赐“忠义可嘉”匾额一方,以旌其功。良玉携匾率部返回石石主,将匾悬之土司署前的帅忠堂上,以显荣耀。后石石主土司内部发生纠纷,宣抚使马千乘被部民控告,关人云阳监狱,不久病死狱中。秦良玉便袭领宣抚使一职。

明光宗泰昌时(公元1620年),后金(后改为清)举兵进犯辽东,围攻沈阳。明朝政府向各地征兵援救。良玉亦接到征令,立即派亲兄秦邦屏和亲弟秦民屏,率领数千人马奔赴前线。朝廷对其嘉奖,赐良玉三品眼,邦屏、民屏兄弟也同时赏赐。翌年,即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军与后金军在浑河会战。结果邦屏战死,民屏率残部突围得免。良玉闻讯,亲率三千“白杆兵”进抵榆关(即山海关),赶赴前敌救援。良玉所部的“白杆兵”,一路军纪肃然,所过秋毫无犯;临阵英勇奋战,深得百姓爱戴。辽东战事平息后,朝廷又行奖赏,加

良玉二品服,予以封诰。其子马祥麟也随军出征,并授指挥使职。但在此次战争中的殉难者,却未得优恤。于是,良玉亲自立状,面呈天启帝,申述秦氏一行自平播以来的屡屡战功,对国家民族尽职尽责的耿耿忠心。特别是浑河战役,邦屏为国事英勇死难,应该予以优恤。当时兵部尚书张鹤鸣也陈述:“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宣录邦屏子,进民屏官”。朝廷即行追赠邦屏为都督佥事,享受世代恩荫,民屏也普升都司佥书。良玉与民屏率部还归石石主。

先是永宁(今四川叙永、古蔺一带)土司奢崇明和女婿樊龙,借进行调兵援辽之机,率马步兵二万,据集重庆,久驻不发。接又以增行粮为借口,发动叛乱,占领重庆,旋即攻下川南和黔北诸镇。就在良玉率兵还归石石主之翌日,樊龙便遣使者持金珠玉帛等重礼,企图与良玉结好求援。良玉毫不为之所动,且对奢氏这种丝毫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大搞分裂的叛乱行为,极为愤慨,下令斩杀来使。即刻调兵遣将,亲率民屏和邦屏的二子翼明、拱明等所部四千人马,背道兼程,溯江西上,潜渡重庆,进抵南坪关,扼断樊龙的归路,并以伏兵袭击两河叛军,焚毁大量船只。同时分兵把守重庆东面沿江要塞忠州,通知夔州(今奉节)加强瞿塘上下的防卫。她则亲自领军与叛军正面交锋,数次皆获全胜。良玉将战况胜利速报朝廷,即得嘉奖。民屏得升参将,翼明、拱明亦领守备之职。

奢崇明东路败北,于是纠集川、黔叛军十余万,会合杨应龙的余党,进军西川,兵围成都,于是全蜀震动。当时四川巡抚朱燮元感到形势危急,而官军多属腐败,实难征战,只得调集诸路土司兵应征。但某些土司皆得到奢氏的重赂,大都率兵逗留,迟迟不进,以行观望。唯良玉亲率的一路精锐“白杆兵”六千人,毫不畏惧,鼓而西进,很快收复新都。接着一鼓作气,长驱宜人,进逼成都。良玉亲临阵前督军,与奢崇明部叛军激战,民屏、翼明、拱明冲击在前,奋勇杀极,大败叛军。奢崇明带残兵遁去,成都之围遂解。良玉急速还军,一举攻下叛军的重要战略据点二郎关。接着乘胜前进,会合总兵杜文焕军,又一举攻下佛图关,进围重庆。樊龙集残部据重庆险要以死守。旋即城中断粮缺食,军民始乱。奢崇明之子奢寅派党羽周鼎等救援,亦被良玉等军击溃。朱燮元以计擒杀樊龙,并擒其子友邦等三十余人,重庆收复。秦良玉将战利疏报朝廷,明中央立即进行封赏。封良玉为诰命夫人,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其子祥麟为宣慰使,民屏晋升为副总兵,翼明、拱明分别升为参将。良玉得封,愈加感奋,率军更加奋勇进击。先后攻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叛军的巢穴,四川局势稍得稳定。

在平定奢崇明的叛乱活动中,由于良玉战功显赫,得封优厚,是故引起一些官军将领的妒嫉。在继续平叛的战斗中,竟有故意不进,或闻风先遁,或坐地牵制。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六月,良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从战事的大局出发,上疏朝廷奏明此情。特别指名总兵官李维新,渡河一役,不但不奋力协同攻击,反而败逃归营。当良玉问其究竟时,李竟闭门不见。对此,良玉感慨万端说:李“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天启帝得报,即诏令安抚,并要求文武大吏,对土官首领、有功之臣,一定要“皆以礼待,不得疑忌”。

奢氏父子兵败后,相继逃往永宁老巢。是时,贵州水西(今黔西、大方一带)土司安邦彦亦举兵叛乱,与奢氏“遥倚为声援”。安邦彦据水西,进黔北,以重兵困围贵阳,黔省震恐。巡抚王三善集各路军马尽力征剿。秦民屏及其二子佐明和祚明亦随军征战。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王三善在大方中敌计败死,民屏也力战殉国,二子佐明、祚明奋力突围,皆受重伤。良玉得知,即请朝廷优恤。民屏得赠都督同知,立祠祭祀,二子皆得晋升。奢崇明与安邦彦纠集一起相互支持,四处出击,烧杀焚掠,川黔形势再度告急。朱燮元决定与秦良玉合兵一路,会攻奢崇明的老巢永宁。先行部于土地坎遇奢寅军,良玉挥师奋战,大败之,并收降无数。接承胜进击,一举攻光蔺州(今四川右蔺),人黔收复遵义。奢崇明老巢被毁,势穷力竭,仓皇逃奔水西龙场(今修文),与安邦彦合兵妄图卷土重来,复夺遵义、永宁。四川军分两路,飞速挺进,大败叛军于芝麻塘。安、奢率残部逃人万山丛中。朱、秦大军直捣龙场,生擒奢崇明之妻安氏及其弟奢崇辉等人。以后继续征讨不断,及至崇祯初年,奢氏父子及安邦彦等才被擒获斩杀,长达七年之久的安、奢叛乱才告平息。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冬,后金大军再度进犯,十月兵人大安口,北方又告危急。明朝的各路援军俱败,十一月京师震恐戒严。三年(公元1630年)初,京师外围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镇相继失守。崇祯帝急令各路勤王。是时。年已五十四岁的秦良玉和翼明等挥师前往。时值国家经济困难,根本无力支付军饷,良玉即散尽家产以济,日夜兼程,赶赴京师,参与奋战。不久四镇相继恢复,后金军也陆续退去,京师之危遂解。崇祯帝深为良玉的忠勇奋战和尽忠国事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对其“优诏褒美”,赐以最高的荣誉和奖赏。崇祯亲自召见平台,赐彩币羊酒。特意赋诗四首以赞颂旌表。待战事稍息,崇祯帝念其年事已高,难驭戎马征战之苦,遂诏命回归石石主,专理蜀事,留下翼明,统军驻扎京师外围以作防卫。翌年,明朝政府决定修筑大凌河城,以增强京师的防卫能力。翼明领兵万人,全力以赴。城竣工,仍返京师戍卫。良玉回到石石主。感崇祯赠诗皇恩,特意在土司署内建楼一座,计七楹三层,高六十余丈,名“玉音楼”。将崇祯所赠之诗刻板。供奉楼内。玉音楼与帅忠堂相互依印,显得更为雄伟壮丽。

崇祯时,明王朝可谓危机四伏,病入膏肓。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义军烽火,已燃遍了中国大地。作为军事统帅以显赫战功闻名于世,而又“蒙国恩二十年”的巾帼英雄秦良玉,虽年届右稀,实难摆脱国家军戎战事的漩涡。崇祯十三年(分元1640年),罗汝才部入川进攻夔州。秦良玉即率军对抗,困罗汝才于巫山,又败其各部,夺罗军大旗一面。张献忠率部大举人川,良玉也领兵配合总兵官张令与之抗衡。结果张令败死,良玉率军救援不果,反被义军击败,所部三万余众,几乎全军覆没。良玉只身单骑去见四川巡抚邵捷春,答应从家乡石砫各溪峒中,再集兵二万,只要国家出资粮饷一半,其半良玉自备,如此尚能与义军周旋对抗。但邵与督帅杨嗣昌因争权集怨,不愿筹军,且仓中已无存粮,故拒绝了良玉的请求。良玉悲愤异常,忿忿然回到石砫。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挥师再度挺进四川。十七年春,大举进攻夔州。秦良玉深知四川形势,危在旦夕,便亲绘制全蜀形势、城池关隘,用兵险要、设障布防等详尽的军事作战图表,上呈巡抚陈士奇。并请求增兵固守蜀中十三处险要关隘。陈士奇昏庸无能,不予见用。良玉并不恢心,接又将其上呈巡按刘之勃。刘深知良玉的这一套作战方案很有见地,也切实可行。然国家实已势穷力竭,更无兵可发,无粮可增,良好的愿望,竟然成了泡影。良玉无可奈何,仅以孤军于夔州迎战义军,结果溃败返还石石主,以忠州为屏障,筑寨以自守。接张献忠几尽陷全川,但一直未能攻占石石主。

崇祯十七年(分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闯字大军攻占京师,崇祯帝吊毙煤山,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明王朝,就此寿终正寝。明亡以后,秦良玉一直居石石主养老,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终老于家,享年七十五岁。秦良玉在晚年,虽然参与抗击张献忠义军的活动,但就其整个秦氏家族和自己的一生而论,其爱国爱家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民族的安定团结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戎马一生,南北征战几十年所建的历史功勋,仍然是其一生的主流大节,永远名垂青史,不可磨灭。永远得到后人的称颂和崇敬。

责任编辑张翔

猜你喜欢
叛军崇明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My diet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中 计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崇明 超市工作大体验
也门叛军再次接受停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