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用失误浅析

2009-07-30 09:09黄惠萍
中学生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交际语言英语

摘要: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可是学生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本文初探英语语用失误的分类,剖析其原因,然后提出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语用语用失误语用能力

收稿日期:2008—11—03

作者简介:黄惠萍(1974.04—)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从原来的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转变,教学由依赖性教学向独立性教学转变。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能够带得走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能够运用自如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提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进而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实际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常常不能正确地进行交际,会出现“语用失误”。那么什么是“语用失误”呢?所谓的“语用失误”是指会话者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即:会话者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是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语用失误的分类

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 )。

(一) 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常见的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不注重英、汉差异,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

餐厅服务员或商场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问:What do you want?这明显地违反了英语的使用习惯。正确、得体的表达方式应是: Can I help you? 或What can I do for you?

2. 汉、英词语一一对应,忽略了两者间的差别。

在实际会话中,有时常常直译,汉英词语一一对应,没有体会英语意义的丰富性。例如:一位中国女士送给她的美国丈夫一套西服作为生日礼物。一天两人要去参加一个宴会,妻子建议说:“Why not wear your birthday suit?”这句话令她丈夫和家人很震惊。 “birthday suit”是英美特别是美国惯用的一则非常幽默的俚语,常用作complete nakedness(赤身裸体)的一种委婉说法。它本身隐喻的是一个人呱呱坠地时的一丝不挂的情景。

3. 不能分辨相同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的不同语用意义。

有些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同的语言意义,但在两种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却可能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外国朋友问你:Is the supermarket open on Sundays?你回答:Of course. 本来,你想用很肯定的语气应答。可在这种语境下,听者却很不乐意了,他会理解成:那还用问,只有傻瓜才会问这样的问题。Of course 不能滥用来表示肯定,否则它会导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认为是一种讽刺或是对其智力的怀疑。

4. 未遵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习惯,错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

如在应答“Thanks a lot,that's a great help.”时说:“Never mind.”本来想表达的是“不用谢”(you're welcome)之类的话,但错用了表达方式。Never mind 常用来回复对方表达的谦意。

5. 望文生义,不能根据语境判断说话者的真正用意。

如 老师问学生: 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Mary? 学生回应 “yes”后就再没吭声。很显然,事实上老师并非是对学生是否能回答问题的能力的疑问,而是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但学生只理解为一种询问,只按提问的字面意思作答。

6. 随意用完整句,不注意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

— Tom, have you read Unit One twice?

— Yes, I have read Unit One twice.

这个回答并没有任何语法错误,但它提供的信息超过了交际中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因而会产生言外之意,让人认为说话者不耐烦或是在耍脾气。在这里,用Yes.或Yes, I have.即可明确表达意思。

7. 忽视同一结构在不同场合下的正确使用。

英美人在请求别人做事情时,经常使用不同的言语来表示礼貌,对老朋友会说Open the door,对同事或同学可能会说:“Can you open the door?”对老师则会说:“Could you open the door please?”

(二)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常见的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不同价值观念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

(如 Dr Black 刚作了一次演讲)Dr Black, you've made a wonderful lecture! 这句话很不恰当。在西方人的眼里,学术报告是实事求是的,不会是wonderful,这里有违反质的准则之嫌,使人以为说话人在吹捧,显得虚伪。恰当的说法为: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lecture, Dr Black.

2. 不得体的回应感谢或道歉。

无论大小事,不论对朋友或家人,西方人都常把“Thank you ”挂在嘴边。回应别人的谢意,中国人习惯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为“It's my duty.”的话,就会被误解成说话者并非乐意,只是出于工作或义务才帮助的。得体的表达应该是It's my pleasure.

3. 不同的思维习惯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

— Hi, Mr. Li. 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

— Where? Where? She looks just so so.

别人夸奖自己的妻子漂亮,这里的Mr. Li却用中国习惯和思维方式应答, 这样的回答会让操英语人士觉得难堪,似乎他们在说谎或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得体的回应是:Thank you.

4. 不同民族的非自由话题引起的语用失误。

如中国学生会很随意地用他们很熟悉的句子问西方人士: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each month?等。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是客套话,可以互相谈论,但西方人则认为是个人隐私,他人无权干涉。这种提问会被看作是无礼,是冒犯。

二、语用失误的成因

造成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在于:

第一、从客观原因来说,社会文化因素造成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的社会交际传统缺乏了解,交际双方各持不同的文化观点参与跨文化交际,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度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结果两种文化观念不能相互融合,发现与自己的预期不同,就会产生文化冲突,出现不恰当的言行。就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交际双方由来自不同的国度,由于风俗、价值观、文化背景差异,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导致交际过程中产生交际障碍。例如:中外文化的差异,对狗也有不同的理解。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等,而在英国,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他们用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如果对对方文化不了解,难免造成语用失误。由于中国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于西方英语国家,中国学生的语言思维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学生语言思维。众所周知,西方国家较重视语言的逻辑性,采用总分总的思维。但中国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严格训练,因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

第二、从主观原因来说,与教师和学生有紧密的联系。当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造成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现有的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以及高考制度、评价制度导致学校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师只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获取,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和教科书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各种语用知识的介绍和输入,因而忽视学生实际语言的操练,造成学生学习“哑巴”英语。另外,高考还是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唯一途径的背景下,学生学习英语重视英语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实际语言的运用,而且学生没有用英语进行操练的人文环境。忙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在学校缺乏外文资料的情况下,加上没有时间来了解西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地方俚语,这样在会话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用失误。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语用失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呢?下面谈谈语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三、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根据Jenny Thomas的观点,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谴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语用能力是不会随着谴词造句的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地提高的。要培养语用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以及学生的语用意识。

多数人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英语教师担负着主要的课堂教学任务,英语教师语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成败,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尤其关键。英语教师应加强学习语用学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经常阅读一些时代感强且较为流行的有关反映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及风土人情等内容的报刊及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减少文化背景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觉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偏差,把培养语用能力落到实处。

其次,在教学中,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结合语用知识。

就是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如,在学生读到这样的句子:“I have a clever brother.He likes reading yellow newspapers.”时,不只是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还应该向学生介绍颜色在中西方文化里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黄色书籍”往往象征着“色情、下流的书籍”,所以学生会以为yellow newspaper也是色情类的报刊。这里我们就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在英语国家中,yellow newspapers是“儿童读物”的代指。真正色情的东西则往往用blue代指,比如“blue movies”就应当翻译成“黄色电影”。

第三,加大英美文化习俗知识的输入量,培养学生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了解英美文化,熟悉英美人民的习俗,才有可能运用英语进行成功的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对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掌握日常社交往来方面的一般语用规则和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称呼、问候、询问、道歉、告别和打电话等。在跨文化的学习和交往中,多一种警觉意识,增强对跨文化差异的洞察力,不断总结归纳,做到学以致用,尽可能减少交际双方因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误会,为成功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应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教学必须包括背景文化知识的传授。通过

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形的潜移默化,让学生提高跨

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教材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英语教材选用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如:The Merchant of Venice,The Moon Stone,Sacrifice For Love。在讲解课文时,介绍故事的背景,及其作者的其它作品, 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此外,大量阅读可有效提高学生信息输入量。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知识,扩大对目的语语言

和文化知识的了解。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要想获得外语文化知识,广泛阅读,不断积累是最佳途径。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多阅读一些英语文学原著、原文报刊、杂志等,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不断扩大视野。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才能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有效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干扰,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Thomas,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 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2000.

猜你喜欢
交际语言英语
两块磁的交际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酷酷英语林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