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数学课堂呼唤情境教学

2009-07-30 09:50王震荣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王震荣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问题的结论、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注重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而忽略了有关观察实验、直观形象、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等方面的体验和训练,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仅仅为了考试,而不会利用数学的眼光和思想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妨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挥,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确立了三维课程目标体系,就是要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于课程中,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富有成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建构,而创设适宜的情境就是关键的环节。

一、教学情境的内涵和误区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不同于普通的物理环境,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的,创造构建的,以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为背景的综合体,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但存在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有时也创设一定的情境,但由于对教学情境认识的偏差,以至于情境的功能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误区一:把导入等同与情境,为了让课堂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许多教师都会想尽办法,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导人情境,如一位教师在上《曲线的方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曲线,带了一个儿童篮筐、篮球,花了近5分钟,让学生自告奋勇一个个上来投篮,学生的确很兴奋,情绪高昂,然而,在随后的教学中,还是回到教材,教师一讲到底,并没有就篮球运动曲线从本质上进行探究,开场的“热闹”很快趋于“平静”,这样的情境至多只能是一个导入,并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误区二:把场景等同与情境,场景指的是主体所处的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对象,是一种物理意义的存在,而情境更多的指主体所拥有的心理的、内在的体验,是意识的反应,因此,只有场景切入到学生的经验系统,学生的心理发生与“数学”相关的互动时,场景才能进入到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之中,然而许多教师创设的“情境”,只是停留在“场景”的层面上,这种类似背景的情境是很难诱导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体验的。

二、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知识的习得是主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情境教学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摆脱以往学习数学的抽象化困境,在一定的情境帮助下,使学生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上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准确把握学习内容

教材的知识大多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知道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得到,这就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障碍,不利于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机,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如复数的概念教学中,由于课本篇幅的限制,并没有把复数产生的背景及历代数学家不懈努力的过程呈现出来,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可以把复数的发展史作为一个教学背景来设置,学生会收到很多启迪,能加深对复数的理解。

2、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学生刚会解一个问题,换个背景或设问角度,又不会了,学生也因此感到非常困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而现在高考的能力考查要求中,就需要学生在截然不同的背景下看到数学的本质的能力,教师应经常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途径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与此有密切联系的知识,自然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积极主动回忆是否碰到类似的问题,能否用先前的方法或技能来观察、分析变化的原因,剖析问题的实质,并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所有的信息进行归纳,从而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将新的问题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

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因为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转变为鲜活的生活事件,学生可以从问题的解决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如在概率的学习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个小偷作案被抓的概率是0.3,则作案10次都还逍遥法外的概率是多少?被抓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对这样的背景非常感兴趣,认真分析,讨论得p1=(1-0.3)≈0.028,p2=(10.3)≈0.972,学生对这个结果感到非常震惊,深刻感悟多行不义必自毙到生活哲理,学生若经常身处类似的教学情境,在想和做的作用下,可以达到“我他同一,物我同一”的境界,就会情不自禁地把情感移入到知识中来。

4、有利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有的时候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是学生情感因素问题,情境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知识,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自信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识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学困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他学生强烈得多,若教师尊重和信任他们,他们就会喷发极高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的方向,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每个学生的心理都有渴望获得新知识的火种,根据这个心理特征,教师可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在均值不等式教学时,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草莓的价格经常会变化,甲每天都买一斤,而乙喜欢每天买5块钱的草莓,一个星期下来,谁更合算?对于这个身边的问题,学生感到非常亲切,由于教学情境具有真实性,能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主动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2、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具有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而原有认知结构不一定都是清晰的,教师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盲点,制造出冲突情境,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激化了学生意识中的矛盾,驱使学生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活动。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完成,由此学

生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等比数列求和教学时,引入棋盘上的麦粒问题,学生想当然的轻视与不可思议的结果构成强烈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这种教学方法的原则是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旺盛的想象力。

3、利用学生的学习错误创设情境

学生的学习错误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凭经验想当然的错误,学生事后一旦发现肯定的结论与事实相悖时,“出乎意料”的惊讶感油然而生,他们迫切希望找到充足的理由去否定自我,从而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内驱力”和探究的积极性,由此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自觉思错和纠错的好习惯。

4、利用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因数,是推动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由于数学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学生更喜欢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创设针对学生不同兴趣特点的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理科班上独立事件时,针对男同学较多、喜欢打篮球的特点,创设情境:姚明和班内三个男同学的组合队进行罚球比赛,比赛规则为各选手必须独立罚球,组合队三人同时罚球,有一人罚中即为组合队胜利,在一次罚球中,姚明罚中的把握有85%,同学甲罚中的把握有60%,同学乙罚中的把握有50%,同学丙罚中的把握有40%,问谁获胜的把握更大?而在文科班上则针对女生较多及文科特点,在同样的数据下把情境改为诸葛亮与三个臭皮匠解题比赛,谁获胜的把握更大的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情境非常感兴趣,情绪高涨,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情境中。

四、情境教学的原则

为了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应当创设各种情境,但情境创设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的兴趣,一味地追求热闹,一味地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内容要体现思考性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有一双能用数学视野观察世界的眼睛,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学中创设的各式情境,不能过于浅显,也不能过于深奥,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吻合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只注重兴趣,更关键的是能够达到唤醒学生已有经验,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正确数学观的目的,且情境内容应该与主题紧密吻合。

2、把握要体现合理性

创设有效的情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境背后数学本质的关注,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情境教学只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只有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才能构建起新课程下“以情境优化数学学习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