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俄罗斯拉美战略的调整

2009-07-31 04:55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拉丁美洲外交俄罗斯

赵 隆

摘要: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综合国力的提升,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务实外交已成为俄罗斯外交的基础。俄格冲突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至冰点,与美国关系持续恶化,遭受西方国家对其地缘战略空间挤压,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因此拓展国际空间成为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之一。由于对美国拉美政策不满,拉美国家积极同俄罗斯开展合作,俄罗斯同拉美各国在加强政治互信和经贸关系方面出现明显进展。虽然俄罗斯希望通过加强与拉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合作,对美国的孤立俄罗斯政策形成反制,但其战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爱到多方面客观因素制约,拉美国家本身的一体化进程也对俄战略形成障碍。

关键词:俄罗斯;拉丁美洲;外交

中国分类号:D8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3—0029—05

一、俄罗斯拉美战略调整原因

随着冷战时期的两极体制结束,推动世界多极化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根本原则。俄罗斯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认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现实性,可以成为多极世界格局的理论基础。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今年会晤瓦尔代俱乐部会员时表示,世界不应当是单极的,应当出现几个极。多极世界是维护和平的唯一办法,俄罗斯在多极世界中将有自己的使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交政策向西方倾斜,希望得到发达国家的援助和支持,挽救国家的经济困境。有些人至今还认为“俄罗斯不应寻求拉近与西方关系,而应使自己成为西方的一部分,抛开地缘政治因素,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但不接受俄罗斯的示好,而且在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政策推动下,希望通过打压潜在竞争对手来巩固其自身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不允许别的国家具有超越美国的实力,甚至不能有这样的企图,只有这样,美国才能保证自己的战略实现不受任何阻碍。中亚、高加索地区的“颜色革命”,北约东扩和在东欧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触及了俄罗斯的根本战略利益。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西方对俄实行的地缘政治挤压战略再度表明,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高于意识形态。这使得俄美两国在政治、经贸领域的诸多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摩擦不断。

俄拉合作战略意图明显。俄罗斯在普京执政初期由于综合国力下降,希望通过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合作恢复经济,以实际行动融入欧洲。“九一一”事件之后,俄罗斯坚定支持美国反恐计划,借此解决国内车臣问题并重建本国在中亚、高加索地区的主导地位。2002年5月俄美首脑会晤并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双方同意十年内将各自拥有的战略核武器削减2/3,即到2012年底以前将各自战略核弹头数额削减到1700~2200枚。双方还签署了《俄美新型战略关系联合宣言》,宣布“两国以伙伴和朋友的身份在行动,应对21世纪的挑战,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斗争中已经是盟友”。俄美关系在短期内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随后美国以输出民主价值观为由,对一系列前苏联国家的“颜色革命”予以支持。自2004年开始,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先后出现急速的政权更替,使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受到侵犯。虽然俄罗斯于1997年签署《北约与俄罗斯基本法》,同时建立北约一俄罗斯理事会,希望利用此对话平台减缓北约东扩进程,但并未起到积极效果,北约成员国增至2004年的26个。在美国建议下,乌克兰、格鲁吉亚两国在2008年的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上提交申请加入北约的计划,进一步激化了俄美矛盾。美国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及雷达系统的计划使俄罗斯在战略上更为被动。俄罗斯认为此举将从根本上改变欧洲安全体系,有可能导致相互摧毁,并且报复性地宣称将在俄属加里宁格勒州地区部署防空导弹系统,还威胁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器力量条约》。虽然俄美关系目前远没有达到全面对抗程度,但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分歧和利益冲突,导致俄美关系进入低谷期。加强深化与拉美国家关系不但可以扩张俄罗斯地缘政治版图,同时也将对美国传统势力地区形成渗透,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并增加俄在与美国博弈中的砝码。

经济贸易因素不容忽视。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将2008年GDP增长预期由7.3%下调至6.8%~7%。俄罗斯国家外汇储备自2008年8月以来减少1280亿美元,降至4550亿美元,减幅达到近22%。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导致2008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出口石油较去年同期减少5.6%,其中9月出口石油同比减少4.2%。俄罗斯政府12月再度下调石油出口税,以保障企业利润。同时,由于欧盟希望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加大对能源输入多样化的投入。绕过俄罗斯将中亚、里海天然气直接输往欧洲的“纳布科”计划取得一定进展,迫使俄罗斯重新定位其能源战略。拉美部分国家长期以来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合作密切。加强与拉美国家双边能源合作,使俄罗斯可以借助拉美能源大国共同稳定国际油价,增强能源领域的话语权,保障国家利益最大化。其次,根据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统计,2007年俄罗斯武器出口额达到约75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常规武器出口国。但金融危机后,俄罗斯的武器制造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需要国家银行的帮助以履行合同。与拉美国家合作可以调整俄罗斯军火贸易重心,减少因传统俄制武器进口国研发能力的提高而减少进口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俄罗斯拉美战略调整意图

随着近年国力的恢复,俄罗斯重返拉美的战略得到了拉美各国积极的响应,双边合作提升至更高水平,俄罗斯的意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俄与拉美利益互补,相互作为战略支撑

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中,两国的利益不必相同或相似,只要这些利益相互补充,两国的合作就有了基础。俄格冲突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至冰点,俄美关系持续恶化。俄罗斯传统盟友在处理此问题上显示消极态度,白俄罗斯未做出实际行动,中亚各国迫于西方压力都表现出力不从心。国际社会中仅尼加拉瓜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的独立,俄罗斯在政治上陷入完全孤立,拓展国际空间成为冲突后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美国的拉美政策的重点在“九一一”事件之后转向反恐,对自由贸易区建设、非传统安全等拉美国家切身利益问题的忽视,引起拉美国家的不满和质疑。随着“华盛顿共识”近年来在拉美改革实践中的失败,美国新自由主义的拉美政策面临巨大挑战。拉美学者和政界人士开始批评新自由主义思想,甚至开始批判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直至从价值观和道德观上来批判这种发展模式的反人性和异化本质。拉美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加大导致拉美左翼势力的扩张,左翼重新当权后掀起反美浪潮。由美国与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相互驱逐大使开始,到巴西、尼加拉瓜、阿根廷和洪都拉斯对美国政治阴谋的谴责,表明了布什政府对拉美左翼政府的政策彻底失败,拉美

急于寻找战略新支点。近期,俄拉双方高层互访频率明显加强,2008年7月和9月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先后两次出访拉美,对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进行访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1月底对秘鲁、巴西、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的访问不仅是就职以来对拉美的首访,也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访问秘鲁与委内瑞拉的最高领导人。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2008年内也两次访问俄罗斯。拉美希望通过加强对俄合作将俄罗斯作为制约、平衡美国的外部因素,而俄罗斯则致力于重建其在西半球的影响力,发展新战略同盟向美国施压。

(二)俄借助拉美以增强自身话语权

巩固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出口能力,并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做出贡献,同时可使俄罗斯继续担当欧洲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而可靠的伙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将2009年的GDP增长预期降低至2.4%。拉美国家资源丰富,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左派政权国家都是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大国。南美市场既是俄罗斯能源公司潜在的服务消费者,又是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能源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国。拉美国家希望借助俄罗斯的技术摆脱对美国石油公司的过度依赖,而俄罗斯可以借助拉美能源大国稳定国际能源价格,在欧佩克框架外增加话语权。梅德韦杰夫总统表示愿与委内瑞拉共同为争取公平、稳定的国际油价做出努力。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都积极开展与南美各国石油公司合作。卢克石油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已经签署共同开采总储量3亿吨重石油油田的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距委内瑞拉西部法尔孔州海岸52公里的委内瑞拉湾正式开始开采海上天然气资源。委内瑞拉也是俄罗斯主导建立的天然气输出国论坛组织成员之一。卢克石油公司与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在位于哥伦比亚Llanos石油盆地西部的Condor区块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作业。俄罗斯企业计划在古巴近海勘探石油,还将在古巴投资修建现代化的油气储存设施,同时更新古巴老化的输油管线。可以说,在丧失与美国的核战略平衡后,能源正在成为俄罗斯维护大国地位的“战略武器”。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针对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质疑强烈,俄罗斯多次提出希望加入金融秩序的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必须符合当前世界的多中心化,俄罗斯准备好建设性地参与新机制建设。俄罗斯与拉美同属新兴市场,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等方面有着诸多利益交汇点。俄罗斯通过积极开展与拉美国家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希望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得到拉美国家的支持。拉美将是扩大俄罗斯国际活动空间和加强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的最重要后备力量,与拉美国家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俄罗斯在其他方向地位的削弱。

(三)双方以现实需求为基础展开多领域合作

由于近年来传统俄制武器进口国需求量的下降,为了保证武器订单,俄罗斯必须开拓新的市场。与此同时,拉美左翼政府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成为俄拉合作的先决条件。委内瑞拉国营石油公司威胁停止向美国的艾克森美孚公司供应原油,厄瓜多尔要求美国在拉美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撤离,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和洪都拉斯先后驱逐美国大使。2008年5月23日南美州国家联盟签署《南美国家联盟宪章》,并于12月16日正式成立南美州第一个地区军事联盟南美防务委员会,试图摆脱长期以来对美国军事防务的依赖。俄罗斯积极开展与拉美国家军事合作。俄罗斯与委内瑞拉自2005年以来,武器合同总额已超过44亿美元,并签署了联合生产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合同。在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俄期间,俄方宣布向委提供总额达1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俄制武器和进行军事技术合作。2008年9月,俄罗斯两架战略轰炸机完成了到委内瑞拉的远程巡航,实现自“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第一次在西半球着陆。12月,俄罗斯与委内瑞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委内瑞拉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俄将帮助委内瑞拉建立核反应堆和在其国土上寻找铀资源。俄罗斯与巴西签署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研制通信卫星和清洁型火箭燃料,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将向巴西提供全球卫星导航服务,俄巴还将共同开发研制第五代战斗机。俄罗斯也与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签署了太空合作协议,与哥伦比亚和秘鲁签署对苏制直升机进行技术改进的合作意向,希望恢复与古巴和尼加拉瓜的军事合作,并计划协助古巴建立太空中心。俄罗斯积极开展同拉美各国非军事领域合作。俄罗斯与委内瑞拉签署成立俄委联合银行的谅解备忘录,联合银行将为两国间合作项目提供融资,在双边贸易的结算中使用本国货币。俄罗斯与巴西在召开首届“金砖四国”首脑会议问题上达成一致。俄罗斯与秘鲁和玻利维亚签署了禁毒合作协议。俄罗斯与拉美国家的积极合作是针对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和北约东扩等行动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在战略空间上进行反制,但同时也是基于经济利益驱动。俄罗斯希望借助其现有的技术优势重新占领拉美市场,并且在美国传统势力地区增强军事威慑力。

三、俄罗斯拉美战略前景

虽然俄罗斯新拉美战略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俄拉关系出现明显进展,双方在各领域合作发展迅猛,但其长久性和稳定性受到质疑。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首先,美国与拉美关系的双重性成为俄拉合作的不稳定因素。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在后冷战时期,美国都把拉美视为其“后院”,因此经常用各种手段干预拉美事务。拉美国家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希望通过外交的多元化来实现各国的独立政策,但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性并未减弱,使美国与拉美关系进入既合作又对抗的矛盾状态。

由于地缘、历史因素,拉美国家很难完全切断与美国的紧密联系。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分别是美国的第三和第四大石油供应国。委内瑞拉2007年平均每天向美国出口约150万桶原油和石油产品,占美国原油进口的约12%。美国市场在运输、价格和出口量方面都具有优势。委内瑞拉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如果突然中断对美石油出口,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市场。从历史上看,委内瑞拉在政治上反美情绪非常激进,但两国石油贸易却很少受到影响。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在经济上与美国联系更加密切。美国是巴西主要的贸易对象、最大的债权国和投资国,投资额占外国在巴西总投资额的1/3,2007年对巴西的出口额达到约15亿美元。美国还是玻利维亚矿产品最大的市场之一。布什政府后期由于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遭受挫折,转向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代替多边,加强与地区大

国的协调,取得一定效果。美国与墨西哥、智利、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多米尼加已实施自由贸易协定,与哥伦比亚、秘鲁、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拉美国家在经贸上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导致其外交政策受美国压力而转变的可能性增大。目前拉美国家高涨的反美情绪和积极的外部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布什政府初期关注于反恐,造成对拉美地区忽视的抗议。拉美地区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布什后期和下任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加大对拉美教育、医疗领域的投资,淡化民主价值观,转向务实主义政策,拉美与美国的关系将会有所改观,这也将对俄罗斯进入拉美形成障碍。

其次,有限的自身实力和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俄罗斯的拉美战略无法深入。俄罗斯与拉美国家合作深度有限,战略互信度不高。巴西和俄罗斯同为“金砖四国”成员,两国同属资源出口型大国,经贸互补性不强,并且都希望确立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的主导地位,无法避免在重大国际问题中的利益冲突。受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拉美地区对抗的影响,加上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多变性,拉美国家普遍对俄罗斯信任度不高。“九一一”事件之后,因急于向美国示好,俄罗斯在2001年关闭了苏联时期在古巴建立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洛尔德斯无线电监测站,古巴认为这是对美国的让步,是对古巴安全的严重威胁。古巴积欠俄罗斯的约200亿美元债务也一直未能解决,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绊脚石。虽然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了古巴,但双方仅仅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并未签署任何实质性协议。俄罗斯与委内瑞拉的合作也必须建立在稳定的石油价格基础上。同时,在扩大经贸合作和开展更多以援助为主的合作项目上,俄罗斯并非拉美贸易伙伴大国,俄罗斯对拉美出口额占俄罗斯对外出口额的4%,双边贸易额处于较低水平,合作领域较为有限。俄罗斯与拉美国家地理位置相距遥远,造成投资成本远高于其他地区。受近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国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资本外逃现象加剧,俄罗斯在深化同拉美国家关系上略显力不从心。

最后,拉美国家加强区域内一体化合作意愿凸显,对外部势力参与的期待减弱。2008年12月,拉美33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部分区域组织代表出席了首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首脑会议。此次峰会首次没有邀请美国参加。拉美国家认为,寻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首要目标,近年来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次地区组织,已经具备了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在政治层面,建立南美洲国家联盟并签署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在经济层面,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四国建立的南方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签署《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加勒比共同体和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共同组成单一市场;安第斯地区国家建立的安第斯共同体;建立南方银行;古巴、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也在“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框架内进行合作。军事层面,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积极推动建立地区性防务组织“南方防务委员会”。2008年,拉美国家经过斡旋,在里约集团框架内成功化解了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的外交危机。拉美国家通过多年的实践,确立了未来一体化的发展应以深入对话的形式加强本地区邻国间的合作,获得经济自主权不但是融入国际体系不可缺少的方式,也是最终实现拉美区域一体化的必然条件。虽然短期内在拉美一体化中完全将美国排除并不现实,但美国与以巴西为首的南方共同市场集团在农产品和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分歧,导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失败,造成拉美对外部势力的进入持谨慎态度,拉美各国也并不希望成为大国博弈的工具。

四、小结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格局将继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持续上升,将对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形成进一步冲击,扭转国际体系的失衡局面“。多极世界中重要的一极无疑是拉丁美洲地区。俄罗斯此次拉美战略的调整,表明了其重返拉美地区的决心。俄罗斯希望通过和拉美各国双边多领域的合作,恢复传统影响力。通过双方在政治领域的合作来减缓俄地缘战略空间受到挤压的困境,对美国针对俄罗斯的孤立政策形成制衡。以军事等多领域合作为手段,实现俄出口多样化,优化经济结构。但俄罗斯的拉美战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令人担忧。俄拉经贸合作的竞争力将受到中国等大国的挑战。随着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上台,俄美关系的走势将直接决定俄罗斯拉美战略的最终方向。当选总统奥巴马显示出对美俄关系的重视,并承诺做出改善,甚至表示将重新考虑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和东欧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虽然美俄两国的根本矛盾并无明显改善势头,但俄罗斯在阿富汗反恐问题、朝核问题和削减核武器等重大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将是美国所不能忽视的。新外交形势下,俄罗斯必须在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毒品贸易等问题上,同西方国家找到利益共同点。而俄罗斯和拉美左翼政府积极的军事合作,也仅仅是双方对美国政策表示不满的一种姿态和回应。俄罗斯受自身实力限制,无法恢复冷战时期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俄美之间也不存在进入全面对抗的理由,此次俄罗斯拉美战略调整的效果不容乐观。

责任编辑刘涧南

猜你喜欢
拉丁美洲外交俄罗斯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拉丁美洲国家营商环境排名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欲盖弥彰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