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这个世界属于你

2009-08-14 09:28陈文茜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学学鼓浪屿林语堂

陈文茜

18岁,有些人已走了很长的路。

18岁,林语堂也刚刚离开福建鼓浪屿,前往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就读。

林语堂本是福建漳洲旁小村落龙溪的“土孩子”,改变他一生的,是父亲从小给他的国际视野。破落的龙溪乡下,有位长老教会的牧师,自小以中英文自学教导他的儿子,并谆告“长大定要念世界一流大学。”

自幼起林语堂即离乡寄读鼓浪屿中小学,一个动乱的中国,一个看起来毫无希望的乡下孩子。他忍受了童年的孤独,藉由一块偶然开放的钢琴之岛(鼓浪屿别名),与世界悄悄联结。

他的同学里有英、法、葡、西……各国领事小孩,林语堂没为他的孩提时期留下太多记录,唯一惦记在心的是父亲的话,大海的另一边是另一个世界,“要读世界一流大学”。

林语堂后来实践了父亲的梦想,先留美于哈佛,再留德。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华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家,其作《生活的艺术》连续登“纽时”榜首5凋,文字行云流水,语带幽默。

严苛地说,他的文学造诣比不上同一时代的沈从文、鲁迅、张爱玲甚至辜鸿铭,但他在世界文坛地位远远超越同辈,只因他拥有的世界观,尤其以英文书写的能力。

18岁,霍金还在足球场上奔驰;他没料到数年后,自己即将罹患肌肉萎缩症。就读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班时,他的脑神经已开始明显受损,一天比一天不会说话,一日比一日手脚萎缩,直至我们今天看到的“怪物”。蜷曲于特殊设计的轮椅,霍金自从25岁后只能透过合成器发音,与世界甚至宇宙沟通。

而18岁时的他,及时抓紧了青春,满街追逐“女生”、踢足球;他一生相信,这世界最大的谜就是“宇宙”与“女人。往往阅读完爱因斯坦的物理著作,左手一搁,右手就拿起王尔德的“败德”文学,探勘那女人究竟怎么回事。

18岁,巴菲特已经卖过口香糖、二手高尔夫球、爆米花……买进股票,赚了一笔又赔光……并且当过送报生。他不喜欢球童类的劳力工作,但热爱送报生的生涯。他拥有一条送《华盛顿邮报》的路线和两条《时代先锋报》的路线,两报立场—左—右。

每天送报前,他总是同时阅读支持罗斯福与反对罗斯福的新闻论点,然后沿途“一个人工作,自己想通某些事”,除非那个路段“有只恶犬”。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算起来他娘怀胎的时候正巧是1929年10月大股灾前后;更倒霉的还在后头,他11岁某个星期天,一家人刚做完礼拜开车返家,广播突然插播“日本袭击珍珠港”,车上一阵骚动。从收音机巴菲特得知二次大战就此开启,更大的灾难要来了。

巴菲特的父亲是他心目中的“大人物”,为了反罗斯福,还曾绝望地投人一场必输的众议员选战。母亲会弹管风琴,但平时只要一开口,对孩子尽是负面攻击语言。巴菲特传记作者发现他常大谈自己的父亲,或“父母亲”,但绝不单独提到“妈妈”。

他的友人则回忆,巴菲特自小蒙受母亲的语言羞辱,这是他长大后既需他人安慰,也冷静无情的动力。一个没有太多爱的孩子,对世界拥有很多梦想,但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巴菲特而言,如果母爱都不可信赖,长大后谁能轻易信赖?冷静看“财报”,一切“眼见为凭”。这是股神的童年故事,时代与家庭让一个18岁的孩子过分早熟,但也学得50岁的人都学不到的人生智慧。

18岁的你是健康的,而世界的经济是生病的。

18岁,学学林语堂,爱你生长的地方,了解你受教的文化,但别被故乡拴住一切,勇敢地往前走,往更大的世界探索。

18岁的你,学学巴菲特,把童年的遗憾当做人生历练,愈唠叨的妈愈能历练冷静抗压的投资之神。

18岁的你,学学霍金,及时享受青春的美好,人生有太多不测,别尽苦恼华尔街发生什么事,抓住青春的尾巴,热爱你的生命。

18岁的我,发生中坜做票事件,世界正历经第一次石油危机。卫生纸遭囤积,色拉油也被厂商炒作,涨了10倍。上厕所擦屁股都是番奢侈,今天想来。还真觉有趣。我最遗憾的是18岁前没把英文学好,无能以英文书写;没环游世界,趁年轻闯荡天涯。最高兴的是大一念民法亲属篇,什么都没,并预知法律不适合我,毕业后早早转行。

欣羡年仅18岁的你。

猜你喜欢
学学鼓浪屿林语堂
林语堂的“半场演讲”
厦门鼓浪屿之行
林语堂更衣见老友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FATE, PLAY, LOVE
我的生日
名家印迹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萌萌的斗牛犬
学学防弹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