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到底想要干什么!

2009-08-18 10:16
报林 2009年7期
关键词:范伟战俘难民营

张 屹

自从1995年吴子牛的《南京1937》遭遇恶评之后,长达14年就再无一部正面描写南京大屠杀的大制作影片问世,直到《南京!南京!》历经坎坷后正式公映。毫无疑问,在经过十几年电影技术变革和思想观念的发展后,这部影片对怀有民族情感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必看之作。随便上网看看评论,大多数人都从民族情感出发,对影片在日军残暴一面上的表现大加赞扬,对个人化风格显著的黑白影像风格褒奖有加。现在《南京!南京!》的喧嚣早已过去,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这部影片的方方面面,它真当得起铺天盖地的称赞吗?

“大大地好”的鬼子兵

看《南京!南京!》,影片的男主角肯定不是开头就死的刘烨,也绝不是戏份并不十分突出的范伟,而是从头到尾贯穿全片的日本军人角川。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首先,他显得十分柔弱内向,也比较怕死,被刘烨等人的火力压制后躲在墙根下大气都不敢出;他情感细腻敏感,第一次进慰安所就爱上了给他服务的日本妓女,甚至把她当成妻子那样去爱;他拥有强烈的怜悯心和同情心,看到被逼做慰安妇的妓女小江的倔强的目光,就不敢上前行苟且之事,面对高圆圆“shoot me”的请求,他开枪给她解脱。结尾他最为高尚的举动,是把两个中国战俘放走逃生,然后举枪自我解脱。最最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作为亲历南京大屠杀的一名日本军人,角川在全片中没有屠杀过一个人,也没有强奸过一名中国妇女,他不是没有这个机会,而是他根本没有这么做。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圣人,根本不像一个“鬼子”了。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的日本军人没有存在的可能,而是想说,这种人在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中的比例到底占多少?有没有作为日军代表的典型性?

“很讲道理”的日军整体

去掉开头对战俘的那场大屠杀,再去掉后面冲进难民营大肆强奸,把范伟的女儿扔下楼摔死这几场戏,片中的日军还真的不是那么让人痛恨,跟中国人都是“讲道理”的,说了借妓女玩几天到时归还,到时候除了被玩死的也都送回来了。就连那个叫伊田的日本军官,杀人都杀得很讲“道理”,把疯了的唐小妹拉到墙角一枪击毙,是因为“她长得多美丽啊,这么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到结尾他也是很慷慨地放范伟走人。其他龙套日军,影片也着力表现他们厌战的一面,有个细节是一个日军走着走着突然崩溃,高喊着“我要回家”。这都是在告诉观众,日军不是野兽。确实,整部影片都看不到任何一个堪称“杀人狂”的日本军人。但是,去看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和历史资料吧,里面描写的日军在南京杀人之残忍、疯狂,简直是罄竹难书!那绝对不是少数几个杀人狂的所作所为,而是集体的野兽之举。

“汉奸”成中国人主角

再来看看《南京!南京!》里面中国人,刘烨决不逃跑、作战勇敢显得非常爷们儿,但搞不明白日军一增援、坦克一开过来,刚打了几炮怎么就投降了呢?范伟是戏里中国人的“男主角”,他又是个什么形象?简单两个字概括“汉奸”!说的复杂点就是“最后觉醒的汉奸”!这个典型的江南小男人,心里却完全没有什么民族大义,在大难临头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自保,而这个“自保”是通过出卖同胞得来的——把难民营里有战俘的秘密告诉日军,从而换来一张良民证。如果不是孩子被日军摔死、妹妹当慰安妇一去不回这两个“意外”,他一定会美滋滋地把日军“好朋友”这个身份继续下去的。结尾舍己为人的转变也相当突兀,一个一心只顾自己小家的人,即便孩子死了、妹妹没了,就能一下子变得具有牺牲奉献精神、敢于慷慨赴死了?

生死观上的境界差距

还有那个被不少人称赞“演得不错,印象深刻”的妓女小江,我也没有看出这个角色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一露面也是跟范伟一样的“自私鬼”形象,对于剪发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根本不顾眼前危险,还在想着今后的营生,这女人真不是一般的愚昧啊!后来,当高圆圆请求难民营中的女性自我牺牲去当日军慰安妇以拯救大家时,小江第一个举起了手……等等,从自私鬼到无私者,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她产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祭祀戏拔高日军形象

本片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日本人庆祝占领南京的那场祭祀戏,这场祭祀据历史学家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完全出于导演的个人想象。片中,日本鼓敲出强劲的节奏、日本军人踏着整体的步伐,做着划一的手势,配合着刚阳气十足的号子,一曲舞罢众人抬头眼望太阳,无比的庄严、肃穆、坚毅,沐浴在阳光下个个都仿佛沾有天神一般的光环,而周围麻木围观的中国战俘,则仿佛是摆在天神祭坛上的贡品,看到这里,我心里一股愤怒的情绪喷涌而出,忍不住想要高喊:“陆川,你究竟想要干什么?”

文/张屹编辑/梁峥

猜你喜欢
范伟战俘难民营
拯救战俘的“大富翁”
难民营
范伟,深情男人不忽悠
喜剧明星范伟:爱如阳光照亮了生活的沟沟坎坎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