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险业绩指数的区域保险差异探析

2009-09-03 09:54蒋才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

蒋才芳

[摘要]我国区域保险发展不均衡,存在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般分析、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指标主要有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但是在比较各省市区域保险发展业绩水平时,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这三项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都不能全面反映各省市区域保险发展业绩水平。引入保险业绩指数,对各省市区域保险发展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区域保险差异,促进区域保险协同发展。

[关键词]保险业绩指数;区域保险;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9)04-0045-05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人口密度也不一样,就是同一地区的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这就导致了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在各地存在差异,很不均衡。因此在我国区域保险发展中,怎样实现不同区域保险之间的协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运用保险业绩指数对我国除西藏之外的35个省市区域保险发展业绩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从而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域保险发展差异状况,为各省市区域保险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一区域保险差异研究综述

入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保险市场的区域差异问题在学术界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不少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多数研究者通过保险市场的一些重要量化指标来说明我国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呈东、中、西梯度分布结构和特点。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这三个指标的有关显示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表现为东西梯度,东部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较落后。另外,保险市场主体、保险产品的种类等指标也都表现出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的规律。而保费增长速度指标,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由于保险市场发展较晚,原始积累的保险资源容易得到高速的释放,该指标近几年排在前列,反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增长速度逐渐落后,说明这些地区的保险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增长方式有待于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换。

刘京生对我国区域保险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保险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新问题进行了论述,包括区域保险发展不平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区域保险结构趋同严重,区域间摩擦加剧,区域间利益冲突加深等问题。肖志光在对我国保险市场区域不均衡的现状进行判断时考虑了特定区域的保险需求,认为若仅从量上、绝对意义上,而不从特定区域的保险需求出发,不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将容易导致结论的偏差。

二保险业绩指数评价方法的引入

一般分析保险业的指标有保险发展水平指标、保险进程指标和保险结构指标,而保险发展水平指标主要包括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但是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很难以正确区分我国各省市区域保险发展业绩水平差异。保费收入作为绝对量指标,刻画的是保险市场的发展规模,仅反映出各省市区域保险自身的发展状况,而没有考虑各省市区域保险的发展基础;保险密度虽然反映了保险业发展的人口条件,但没有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保险深度虽然反映了各省市区域保险发展的自身状况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反映出各省市保险业发展业绩水平。

本文运用“保险业绩指数(Insurance Perform—ance Index)”,对各省市区域保险的发展业绩进行更深入的聚类客观分析和评价。在此将保险业绩指数(IPI)定义为一年内某省市的保险深度指标与全国的保险深度指标的比值,即保险业绩指数=省市的保险深度/全国的保险深度;由于保险深度反映的是保费收入和GDP的关系,因此,保险业绩指数公式可以换算为:省市的保费收入/全国的保费/省市的gdp/全国的gdp或省市的保险业。

如果某省市保险业绩指数(IPI)比1大,则该省市的保险地位比其经济地位高,该区域保险发展水平比全国保险发展水平好;如果某省市保险业绩指数(IPI)刚好为1,则该省市的保险地位与其经济地位相当,该区域保险发展水平为全国保险发展平均水平;如果某省市保险业绩指数(IPI)比l小,则该省市保险地位比其经济地位低,该区域保险发展水平比全国保险发展水平差。

三基于IPI的区域保险发展业绩评价

表1列出了1997—2007年我国各省市保险深度情况,根据表1和保险业数指数计算公式可计算出1997-2007年我国各省市保险业绩指数,按均值从高到低排列,如表2所示。

1保险业绩指数聚类分析。以1997~2007年间各省市IPI均值为聚类变量,采用分层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er),对全国35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保险业绩指数进行聚类研究,按不同的发展水平对这些省市进行分组区分,将发展水平相似的省市划分在同一类中,保险业绩指数分层聚类谱系图如图1所示。IPI均值≥1的为第一类地区,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深圳、厦门、新疆、天津、山西和陕西;0.8≤IPI均值<1的为第二类地区,主要包括甘肃、广东、宁夏、浙江、重庆、江苏、云南、辽宁、贵州、吉林、宁波和四川;0.5≤IPI均值<0.8的为第三类地区,主要包括安徽、青岛、黑龙江、江西、湖北、福建、内蒙古、山东、海南、湖南、广西、河北、河南和青海等。

21997年到2007年间35个省市的保险业绩指数总体呈现下滑趋势。1997年有14个省市的业绩指数大于1,占35个省市的40%;2000年下降到10个省市,而到2007年只有8个省市的保险业绩数大于1,仅占35个省市的22.86%。这说明1997—2007年间各省市保险业绩指数大于1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各省市保险业绩指数呈现下滑趋势,各省市保险地位并不与其经济地位同步增长。

31997年到2007年间35个省市保险业绩指数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由表2可知,1997年较为分散的保险业绩指数到2007年逐渐集中在0.5到1的范围内,同时,1997年至2007年间35个省市的保险业绩指数的全距和标准差也在逐渐减小,1997年IPI全距2.76、标准差0.68,而2007年分别为1.46和0.22。这说明在各区域保险发展中,除了经济本身因素外,由于各区域在保险结构、保险经营、保险法律、保险监管等方面呈现出趋同性,使得各省市保险业绩指数差距在逐渐缩小。

41997年到2007年间经济发达省市的区域保险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保险发展水平地位并不像其经济地位那样强劲。1997年到2007年间只有北京和上海一直保持着保险业绩指数大于1,其他经济发达省市的保险业绩指数则逐步下降,到2007年基本都小于1。例如,2007年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4省市保险业绩指数分别为0.92、0.85、0.79

和0.67,这些省份的区域保险发展水平比其经济增长水平低,根据IPI均值聚类分析,4省份保险业绩基本处于第二类地区。因此,在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中,发达地区的区域保险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51997年到2007年间中西部省市区域保险发展水平较低,但有些超过了全国平均发展水平。1997年到2007年间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市的保险业绩指数反映出,中西部保险发展水平比东部保险发展水平低,根据IPI均值聚类分析,中西部省市保险业基本处在第二和第三类地区。但2007年中西部地区,如山西、新疆的保险业绩指数分别为1.13和1.06,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1997至2007年间保险业绩指数均值显示,新疆、山西、陕西、甘肃等经济欠发达省市的保险业绩指数甚至超过了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发达省市的保险业绩指数,这些省市的保险地位高于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四结论与相关建议

通过保险业绩指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35个省市区域保险发展存在差异,1997—2007年间各省市保险业绩指数存在下降趋势,各省市区域保险发展水平正在放缓,各省市的保险地位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其经济地位的发展速度。同时,各省市保险业绩指数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离散程度正在逐步下降。区域保险发展水平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尽一致,从地区分布来看,保险市场的地域结构呈现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东部地区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区域保险发展水平远低于其经济增长水平,并不像其经济增长水平所表现的那样强势;中西部也不乏后来居上者,如新疆、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市在全国的保险地位高于其经济地位。为此,在我国各省市区域保险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东部保险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中西部保险发展,制定中西部保险发展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如差异化的区域保险税收政策和监管政策,实施区域保险经营行为差异化,如区域保险产品差异化、区域保险产品销售模式差异化和区域保险费率差异化,以促进区域保险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孜山,丁蔚.保险发展与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黄薇.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值得重视[J].财经科学,2006,(3):111-116

[3]楚天骄.中国保险市场的区域差异研究[J].上海金融,2002。(9):39—41.

[4]田霖.我国保险市场的区域差异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9):69—70.

[5]张伟等.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108-117.

[6]朱俊生等.我国保险业空间布局研究[J].保险研究,2005,(7):54—57.

[7]徐哲等.中国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17—20.

[8]刘京生.论区域经济与区域保险[J].保险研究论坛,2002.(6):20—22.

[9]肖志光.论保险市场区域均衡发展一保险需求的视角[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5):12—17.

[10]中国保险年鉴编辑部.中国保险年鉴(2006、2007、2008)EM].北京:中国年鉴出版社.2006.2007、2008.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综述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差异性研究及其原因
中国农村住房状况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