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历次国庆阅兵

2009-09-04 08:37张秀芹
钟山风雨 2009年4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方队

张秀芹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历来被认为是体现国力、军威、民族丰采的重要形式。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庆,届时国家将举行盛大阅兵式,目前相关筹备工作已经展开。

建国后历次阅兵及其特点

现代阅兵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或大型军事演习中进行,一般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81年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国庆阅兵。下面对建国后的历次阅兵作一简要回顾。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16400人由东向西行进。当时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的空军17架飞机都是缴获敌人的螺旋桨飞机,为防备敌机突然来袭,其中有4架携弹飞行。这次阅兵是在下午3时进行的,首都30万军民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0年第2次国庆大阅兵。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驾驭1900匹白马以6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1年第3次国庆阅兵。阅兵中首次出现了民兵大队。

1952年第4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加。

1953年第5次国庆阅兵。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受阅武器是苏联的“卡秋莎”火箭炮。

1954年第6次国庆阅兵。这次国庆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没有跳伞,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1955年第7次国庆阅兵。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首次阅兵,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

1956年第8次国庆阅兵。此次阅兵是13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

1957年第9次国庆阅兵。中国自制的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1958年第10次国庆阅兵。受阅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国后创建的解放军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

1959年第11次国庆阅兵。参加本次阅兵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最多,达70万人。

1984年第12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

1999年第13次国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规模空前。此次阅兵之最有:新中国13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的一次;阅兵方队横排面为25人,创造了世界之最;装甲阵容由坦克方队、步战车方队、装甲车方队共100多辆战车组成,是新中国历次阅兵中最大的装甲阵容;战略导弹部队的常规地地导弹、中程地地核导弹、远程地地核导弹等组成的4个导弹方队,是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中第二炮兵导弹亮相最多的一次;25个车辆方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四大军种的400多台车辆组成,方队数量和车辆数量都创造了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之最。

建国后五次影响较大的阅兵

纵观建国以来共举行过的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意义的当数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一、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其中阅兵是开国大典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国大典的阅兵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组织程序进行。阅兵式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朱德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序列编组: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选调人员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一九九师、独立二〇七师六一九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四师、战车第三师、骑兵第三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阵容。这次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场面非常壮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不仅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也给世界以震惊。

二、1954年建国5周年阅兵

1954年国庆阅兵是在全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结束的形势下进行的。受阅部队有军事学院方队,步兵学校方队,炮兵学校方队,工兵学校方队,坦克学校方队,水兵方队,航空学校方队,公安部队方队,野战军抽组的步兵师、摩托步兵团方队,内蒙古军区骑兵五师抽组的骑兵团方队,伞兵方队,高射炮和探照灯方队,炮兵师方队,三轮摩托车方队,航空兵梯队等,共10384人。这次阅兵与开国大典阅兵相比,在部队编成和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主要由陆军编成,海军和空军数量很少,而这次的受阅部队由诸军兵种编成,反映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迅速发展;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是杂式的,型号、口径、出产国极不统一,这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则基本上是苏式的。整个阅兵历时63分钟。

三、1959年建国10周年阅兵

1959年10月1日的阅兵规模比以往大,准备工作也比较早。当时天安门广场已扩建一新,整个广场较5周年国庆时扩大了两倍半,达40万平方米。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徒步方队有军事学院、石家庄步兵学校等编组的院校方队,海军长山要塞区编组的水兵方队,北京军区3个野战军编组的步兵师方队;车辆方队有2个摩托化步兵方队,空军空降兵教导师组成的伞兵方队,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弹炮方队,空军高炮师、雷达探照灯团组成的100毫米高射炮和雷达探照灯方队,122毫米加农炮方队,130毫米加农炮和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方队,中型坦克、重型坦克和

152毫米自行火炮方队,100毫米自行火炮方队;空军飞行梯队则由1个轰炸机师、4个歼击机师和高级航空兵学校抽组而成。这次阅兵与5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受阅总人数增加了1/3。受阅武器装备基本上是国产的,标志着中国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个阅兵用时58分钟。

四、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

1984年的国庆阅兵,是在经过“文革”动乱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这次受阅部队10370人,各种作战飞机117架,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火箭布雷车18辆,轻武器6429支(挺),汽车2216辆,组成46个方(梯)队。其中地面方队42个,包括1个仪仗队,6个军事院校方队,5个徒步方队,水兵、空降兵、女卫生兵、武装警察各1个方队,2个302反坦克导弹方队,7个炮兵方队,1个火箭布雷车方队,1个523轮式装甲输送车方队,3个六三式履带装甲输送车方队,6个坦克方队,1个海军导弹方队,2个地空导弹方队,1个战略导弹方队,男女民兵各1个方队。空中梯队共4个,最大的机群为9机编队,比10周年空中编队增加4架飞机。各种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其中19种是具有现代水平的新装备,有的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反映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整个阅兵式历时56分钟,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中,向世界展示了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壮美风采。

五、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

这是共和国上世纪最后一次国庆盛大阅兵,也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i军部队。阅兵分列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组成的仪仗方队护卫着军旗走在最前面,随后来自陆军、海军、空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役的l万多名官兵和400多台战车、火炮、各种导弹等,分别组成16个徒步方队和25个车辆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接着以空军航空兵为主体,陆军、海军航空兵联合组成10个空中梯队,驾驶着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等9个机种、15个机型共132架飞机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拉出一道道彩烟。阅兵历时一个多小时方告结束。与15年前的国庆阅兵相比,此次阅兵国防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主战武器,且绝大部分为中国自行制造。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也首次出现在受阅部队中。

阅兵是军队向祖国和人民的汇报,国庆阅兵可以展现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展示军队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更是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和民族凝聚力的窗口。现在距上一次国庆阅兵已有10年。10年来,中国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国民收入、经济实力乃至军事实力都有明显提高,因此即将举行的建国后第14次大阅兵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方队
吉林一号视频07星天安门广场影像图
共和国阅兵中的女兵方队
盛世庆典谱写壮丽华章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阅兵精彩回顾(二)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1949,开国大典阅兵
保卫开国大典
胜利日大阅兵
开国大典阅兵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