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源大县的科技发展之路

2009-09-07 10:06
新西部 2009年8期
关键词:园区蔬菜发展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間,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为395毫米。

全县共辖23个乡镇(场),214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9.4万。县内交通便利,307国道和210国道穿县城而过,包茂高速榆林段现已全部通车,靖边即将成为连接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的交通枢纽。

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炭、高岭土等。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属世界级大气田。境内南部山区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在1亿吨以上,含油层在距地表700—1800米之间。天然气、石油目前都已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此外,境内水资源、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县境内历史和人文景观丰富。

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靖边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天然气、石油资源开发的带动下,靖边县依托资源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全县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逐步向产业化格局迈进,地方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54.03亿元,财政总收入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逆势快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9亿元,同比增长7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2元,同比增长54.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597元,同比增长40.3%。

2009年7月26日,又传喜讯。2009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揭晓,靖边县位居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93位。同时公布的西部百强中,靖边县位居第6位。靖边正成为中国西部的投资热点地区。

科学合理的能源化工产业园

2007年,为了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两区六园”总体建设布局,靖边县与延长石油集团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下,确定共同建设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园区位于县城东北方向10公里处的沙石峁国营林场,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一期启动建设7平方公里。该区域位于靖边县城下风向,芦河下游,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包茂高速公路和青银高速公路夹角地带,距火车站2公里左右,交通便利;区域内没有耕地和居民,干扰因素少,距规划建设的杨桥畔110千伏和330千伏变电站较近,用电有保障;利用沙生湿地,污水最终处理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靖边县委、县政府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产业园区定位按照煤、油、气、盐资源综合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以能源、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链。该园区将建成产业链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化工基地及循环经济示范园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园区一期以两个150万吨甲醇项目为龙头双线进行规划,综合匹配MTP、MTO、150万吨渣油DDC项目,以及耦合发展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十多个烯烃下游产品项目,综合匹配热电联产、粉煤灰制水泥等项目,建设总投资318.3亿元。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20多亿元,利税86亿多元。二期以现代煤化工为主,将再建300万吨甲醇、100万吨烯烃及下游产品项目。长远规划建设成为年产1000万吨甲醇、300万吨烯烃及下游产品项目的生产基地。最终形成投资过千亿元、产值过千亿元的能源化工基地及生态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园区规划建设是在省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企地双方两年来的艰苦努力,全力推进,2007年11月经陕西省政府审定、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园区的发展规划。2008年4月28日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期间成功举行了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开园、延长石油集团180万吨/年甲醇项目开工奠基仪式,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常务副省长赵正永亲自参加了开园及开工奠基仪式。

截止目前,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已经完成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评审、报批工作:确定了园区的位置坐标,完成了园区勘界,土地权属认定、统征及续征5630亩土地、14255亩林地手续的报批工作;涉园供水、供电、道路、环保、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始启动,其中施工电力、临时供水工程已经完成一期项目启动区和管理服务区场平工程已完成11000多亩,县城至园区主干道17.1公里靖杨段(一级公路规划设计,二级公路先期施工)已开工建设;渣场、沙生湿地生态园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评审、环评及行政审批;涉园杨桥畔铁路集运站已上报国家铁道部待批;园区一期180万n屯/年甲醇、150万吨/年渣油热裂解、60万吨DMTO、60万吨聚乙烯、60万吨聚丙烯和8万吨乙烯装置及下游产品项目,陕西省发改委已正式备案。以上项目及其下游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全部编制完成。地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已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环评、安评、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也已完成。

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项目工程设计、技术引进和设备订货等正在加快进行,按计划于2012年6月份正式建成投产。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生态园区农业

靖边县委、县政府在领导全县人民走综合利用资源、实施工业强县之路的同时,时刻不忘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造福群众。

近年来,靖边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立了“靠调整起家、靠科技兴家、靠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把蔬菜产业作为领军产业来培植,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万亩万元田”。

靖边县生态园区建设迅猛,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这无疑将为靖边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县几十万百姓将得到长久的实惠。

东坑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东坑镇地势平坦、土地广阔,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有机肥料充足,交通便利,土壤、空气无任何污染,粉质低粘性土壤是理想的蔬菜种植基地。

2007年,东坑镇和新桥农场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联手兴建了占地3000亩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该园区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

的方针,已发展棚栽业1200亩,2008年亩产值突破1万元。为进一步发展菜产业,镇、场按照“政府扶企业,企业建园区,园区作示范,示范带农户,农户连市场”的运作模式,本着“立足东坑,依托靖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理念,主攻棚栽蔬菜,兼顾大田蔬菜,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战略。在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政策的引领下,在园区的带动下,解决了农户“种植决策难、种植技术难、组织资金难、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棚栽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以千亩温棚和万亩拱棚为龙头,以带动发展5万亩大田蔬菜为龙身,以蔬菜加工及相关产业为龙尾的蔬菜“龙型”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共发展棚栽业6200亩,产品品质优、商品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在国内外建有10余个销售网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和东南亚等国家。到2010年,全镇计划发展棚栽业5万亩,人均实现1亩,仅棚栽业一项人均纯收入可突破1万元,实现“西北蔬菜第一镇”目标。

黄家峁村棚栽产业基地黄家峁村位于东坑镇政府西2公里处。近年来,在东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该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立足本村实际,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人均种植1亩大田蔬菜,人均种植1亩棚栽蔬菜,人均种植1亩超吨产玉米的“111”经济发展模式。今年,在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动下,重点培植蔬菜产业,全村共种植洋葱、红萝卜、新品种洋芋3000亩,种植棚栽蔬菜1050亩,成为全镇设施蔬菜产业的重点村和示范村。棚栽蔬菜产业的发展,使黄家峁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黄家峁村人民群众正大步迈向小康之路。

高海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靖边县海则滩乡与黄蒿界乡交界处的柳树湾国营林场境内,距县城28公里,是靖边县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一部分。由靖边县科技局、榆林市农科所、榆林市沙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织实施。该项目运营方式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科技支撑的形式,用经营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目的是为全市马铃薯生产提供高质量、高级别的种薯,为美国辛普劳公司提供优质专用商品薯——麦当劳、肯德基的专用产品,同时也为靖边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探索一条成功之路。该基地的马铃薯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既保证了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能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马铃薯产业的优化升级预计年终实现利润600万元,与普通种植模式相比,经济效益高出数倍。

猜你喜欢
园区蔬菜发展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蔬菜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