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努力打造陕北第三大城市

2009-09-07 10:06康延良赵彦英
新西部 2009年8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

康延良 赵彦英

减为国家西气东输的枢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榆林市域副中心城市,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是靖边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最新定位。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西省靖边县,土地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县境内天然气、石油、煤炭和岩盐等矿产资源储藏丰富,是已探明中国陆上最大的世界级整装大气田,是“西气东输”的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青银、包茂高速公路交汇,穿越县境的太中银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53亿立方米,有芦河、大理河、红柳河、黑河、杏子河、周河等六大河流;历史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大夏国都统万城历史遗址,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靖边生活战斗了65个日夜;剪纸、信天游等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久负盛名,被誉为“信天游故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03亿元,为全省GDP第一大县,完成财政收入2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50元,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连续六年跨入西部经济百强县行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07年位居全省第2位,西部经济百强县第15位,全国第133位。

近年来,靖边县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努力打造陕北第三大城市。

高点定位,打好规划特色牌。

2007年,为了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完善城市布局服务功能,靖边县委、县政府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第四次修编。新版总体规划对县城的定位为:国家西气东输的枢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榆林市域副中心城市,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范围:从1998版的350平方公里扩展到74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从1998版的92平方公里扩展为96.12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10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3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城镇人口17.6万人,城市人口15万人,城镇化水平由原来的35%提高到现在的58.3%。新的规划按照“东进西扩、南联北拓、中心内聚”的城市发展思路,通过建设东部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北部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南部镇靖芦靖湖旅游开发区、西部东坑农副畜产品加工园区的形式,疏解县城功能,从而形成“一城多园、城园分离”的城市形态,逐步达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市建设目标。

在完成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2008年,靖边县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长庆路、南环路街景规划;完成了工业园区生活区、育才路片区、长城路以南片区等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路网专项规划、管网专项规划。

相关规划确定后,在规划管理工作中,靖边县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讲规划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讲感情,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2008年,该县专门成立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采取产权人申请、规划管理人员现场选址、局务会初审、县规划委员会审批、审批结果限期公示的办法,不断增加规划审批透明度。对于体量大的沿街建筑、企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及大型成片建设项目,由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研究审批;居民、村民建房和零散、小型建设项目经建设局审查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后,由县政府主管领导审批。

突出重点,打好设施建设牌。

靖边县抓住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益和品位,从靖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风土人情和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确定合理的、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启动了一批项目,建成了一批项目,提高了城乡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县已形成了老城区、河东区、西部区“一城三区”的组团式城市格局。城市规划道路总长180公里,现已建成50.5公里;完成商品房住宅小区开发面积50.6万平方米,总投资15.65亿元;城市供水管总长330公里,日供水量8000立方米,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8%;铺设天然气管线总长188公里,供气范围达到20平方公里,天然气用户突破2万户;城市绿地1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19%;城市主干道亮化率达100%,居民生活巷道亮化率达90%;6米以上居民生活巷道硬化率达85%。

同时,按照“一城四园、三带四轴、四大片区”的发展格局,加大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建设力度。“一城”是指建设以县城为主的中心城区:“四园”是指加快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杨桥畔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深圳工业园区,东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等“四大园区”建设;“三带”是建设以包茂高速、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绿化带为主的生态体系;“四轴”是指加强人民路、长庆路城市景观轴和芦河、迎宾大道及南环路生态景观轴等四条城市生态景观轴建设;“四大片区”是搞好老城区、河东区、西城区、火车站区“四大片区”建设。在新区开发上,根据新版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银行借贷等多种形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构筑发展框架为主,先后建成了人民路、统万路、长城路、长庆路、南环路等24条市政道路,新建跨芦河大桥4座。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靖边县适时实施了靖边中学、高客站迁址工程,并根据本县城市发展的需要,在靖中以南范围内,规划了占地面积9000余亩的县城新城区,既扩大了城市的框架,又带动了新城区的发展。在老城改造上,以关注民生、改善環境为主,到2007年,老城区内东西大街、南北大街、新东西街、利民街等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了混凝土路面,路面明显拓宽,地下管网设施齐备。同时,按照“以改善居住环境为前提,以路网建设为龙头,提升老城区区位价值,以实现良性循环为目标,建立新的改造模式”的战略原则,采取“政府组织、规划指导,拆建分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稳步推进”方法,推进林荫路片区和乐至路片区改造,使老城区由小变大,片片相联,实现城市整体形象大提升。

在城市建设中,靖边县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政府加大投入,县财政近年来平均每年投入的城市建设资金超过亿元,保证了城市快速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二是招商引资,采取“借鸡生蛋”、“筑巢引凤”的办法,引人BOT模式对人民路、

长城路等多条城区主干道和城市小区进行开发建设,在政府少花钱的情况下,建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市政工程,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吸收社会及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县政府先后制定了沿街两侧开发建设实行免收县本级相关规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了新区沿街两侧的开发建设,四是争取驻靖企业投资,通过协调,以中央、省驻靖企业为市政道路进行冠名来争取长庆集团、延长集团等企业的支持。目前,靖边县城区设施齐全,管理有序,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通讯电力、供水供气、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劳动保障等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越。

标本兼治,打好长效管理牌。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靖边县坚持加强城市管理与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相结合,与发挥城市建设投资效益相结合,与优化城市形象和促进对外开放相结合,与促进城市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建管并重,把城市管理上升到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的高度来落实,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协调发展。

一是创新管理办法。在建筑行业管理上,按照分片管理、交叉设岗、定期检查的办法,加大违法违章建筑查处力度,拆除违章建筑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建立了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中介机构参与服务、群众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工程监督覆盖率逐年扩大,社会监理和政府监督覆盖率达100%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对口指导、县城建部门具体操作、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广泛监督的办法,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有序推进,建筑节能和建筑材料墙体改革逐步推广,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和房地产交易不断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运行良好,建筑施工和燃气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秩序明显好转。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为了适应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靖边县及时组建了公用事业局和“双创”办,专门负责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管护及交通、经营秩序的监管。公用事业局和“双创”办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抓好城市绿化、亮化、净化工作的同时,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各类违章行为进行有力的查处,为广大市民创造了整洁、卫生、有序的城市环境。

三是抓好队伍建设。管理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在执法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務,始终做到工作有热情,打击不留情,服务有感情,建设了一支专业型、高素质的城市管理队伍,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舆论宣传与引导,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
寒露
规划人生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