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09-09-10 04:43李梓松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精神

李梓松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求异与突破”是创造能力最显著的特征,而创新正是反映了创造中最本质的东西。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与其守陈法,毋宁为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可以说是新形式下创新与个性发展的精当概括。心理学家阿曼尔认为,创新是“由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工作态度和个性特征的综合表现,每个人的创新的潜力是可以通过培训和训练得到强化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创造性产品,而是创造性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创设好环境。

一、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这只是角色的分工,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拜托“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陈旧观念,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氛围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健康积极、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中要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掘教学活动中的愉快因子,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促进其个性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

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进一步创新可言。万事开头难。学生往往善于学习、善于模仿,却不善于提问,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时,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肯定,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绝不能有意或无意对流露出焦躁,厌烦等言行,以免使学生受到伤害。此外,在课外也应多和学生接触,主动和学生接触,和他们聊天,探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询问其学习情况,在轻松的谈话中,学生自然也会把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带带课堂上来。

二、创设宽舒自由的创新育人氛围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形式,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感情的机会,才有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知识交流的同时,利用和蔼的微笑、鼓励的眼神、善意的提示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建立民族、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学习气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创造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生防灾主题位置,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改变以往“一言堂”为教师与学生的“群言堂”,改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轻松地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在中学阶段,应多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用语突破旧的模式,创造要适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普遍能认识到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对课堂以及课外所沉浸的精神环境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远远认识不足,因而不能主动自觉地创设和利用有助于教育目标达成的精神环境。

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核心,营造适宜学生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精神环境。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则因性格、学识、经验的差异,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驾驭课堂,有的主观无端,有的亲切和蔼,有的耐心细致却又严肃有余。前两种教师都是无民族意识,都有可能使害怕而反感,议而不决无法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产生较高的课堂效率。我们的教师应该容纳不同的观点、兴趣、习惯、生活方式;要强化独创性与多样性。一个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和予以创造力很高地位的精神环境更可能带来高创造力。鼓励和奖励对创造力有显著的强化效能;承认失败的价值,创新教育要强调失败和错误也对人有益,拨开失败和错误的迷雾,真理就会光芒四射。只有亲切和蔼的教师,才会密切师生关系,把握学生情况,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吸收学生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与过程,这样的教学效率才高。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形成一个活泼向上,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并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从事教学活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应该建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和管理制度,整个学校形成轻松活泼的校风和人际环境,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创新,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发展个性。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拿出精神
环境清洁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