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动的英语课堂鲜活起来

2009-09-10 04:43李玉刚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09年8期

李玉刚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互动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英语课堂中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没有鲜活的师生互动,就不存在或没有发生教学。因此,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把握关键,提高课堂效率,使互动的课堂鲜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得到快乐,形成积极有效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创设和谐气氛 搭建互动平台 关注学习过程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知识”型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以“应试”为目的不厌其烦地讲解语法、词汇知识,然后令学生反复机械地练习,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脱离了语言交际情景。教育改革的开展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型”课堂教学,让互动的英语课堂鲜活起来。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化为内在的能力,而且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信息交流过程,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的为同学们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大胆地实践,以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和较强的自信心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前提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在英语课堂中需要教学交往,需要课堂互动。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那么,怎样创造和谐民主的英语课堂氛围呢?

1 、转变角色,双向互动

互动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而互动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师生间互教互学。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分享快乐,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互动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 、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常常采用greeting、free talk、play games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 、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2、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互动课堂里,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在一种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互动的课堂要做到“三尊重”、“三鼓励”:即尊重学业不良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3、面向全体,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共同基础的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互动课堂,不能变成少数尖子生的表演舞台。教师如何对待在课堂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至关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英语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上的这一部分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鲜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该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尝试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教学要求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一种教学范型。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根据前期调查和测试,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小组。②针对差异,分类要求。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采用复式备课,改革课堂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优、和"学困生"的"分",课堂提问让各类学生有均等机会,课内作业全班统一,课外作业分层设计、量力而行。注重对差生的个别辅导。④评价激励,指明方向。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困生"多采用表扬评价。师生在班内共同建立起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真诚的教学信心和积极上进的学风,同时要让"学困生"多动眼、动口、动手,培养其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因此就在课堂上来说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尤其对B、C层学生,教师更要"偏心",通过个别辅导、谈心交流等形式,倾注更多的爱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期待,使他们增强学好功课的信心。经常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作对了或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他们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我们还应该经常做出一些简单的激励性评价。例如:Use your head and youll find the answer.” “You did a good job.”“Perfect and excellent.” “Youre so clever”,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英语老师,也喜欢上英语课,从而使英语课堂真正的鲜活起来。

4、放飞心灵,创新启智。

在互动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practice in pairs /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 you can ask your friend等等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二、搭建开放互动的平台,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基础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通过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极为重要。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常见的方法有:

(1)情景交际法。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良好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这种情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或艺术上的情境,而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的教学情境,如果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的话,教学情境包括着学科的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这多种因素的巧妙结合,才能成为教学情境。 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计模拟的情境进行语言教学,使之更趋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 例如:教学购物的一些常用表达: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 am not fine, because Im hungry. I want to get something to eat. Who can help me buy something to eat?

S: I will.

T: Thank you. But who can do this in English?

S: Nobody.

T: No problem. We will learn how to do this in English.

把教材所写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唤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2)多媒体演示法。在学习两种分词的区别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例如,课堂上,我演示水被烧开的过程,当水沸腾时,呈现短语boiling water;待水降温不再沸腾时,呈现短语boiled water。再如,演示树上徐徐飘落的树叶(falling leaves)和落在地上的叶子(fallen leaves)。多媒体课件中优美的画面,逼真的情景,巧妙的构思,为学生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了条件,使知识内化更为形象、直观。在这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的区别。

2、预设动态的教学空间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互动的课堂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我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备注。(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3、敢于追求真实的课堂

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精致得如同无暇的碧玉,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瑕疵,但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已。互动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教学设计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牢笼”,成为牵制教师、学生的无形的绳子。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以将这个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面对一个意外,教师是在举措茫然中维护自身权威,错失一个个教学良机?还是在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拥有一份意外惊喜?细想教师那轻轻一擦,擦去的是烂熟于心的教程,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这一擦,却拥有了一份师生平等亲和力的张扬,学生智慧灵光的闪射。

三、关注学习体验的过程,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关键

1、在倾听中善于发现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的英语课堂,应注重学生的感悟和建构,再也不能“死水一潭”。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中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原先的“一问一答”的模式变成了互问互答。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预先估计的完全一致。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组织好动态的课堂教学。

2、在参与中学会感悟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在课堂中,我们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理解内容、感受事物。只是他们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如学习单词时,让孩子们自己读准音,想办法了解词义。学句型、对话时让学生自由对话文给自己的朗读打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等。总之,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的参与,这样的互动课堂才会有高效率。

3、在评价时适时激励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更大。比如,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深刻更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刻把握每一个发展学生的契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鼓励为主,尤其是对后进生,我总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good”、“great”、“clever boy/girl”已经成为了我的口头禅。有时候,哪怕是我的一个表扬手势都会在孩子的心中荡起涟漪。

综上所述,互动的英语课堂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把握关键,提高课堂效率,使互动课堂鲜活起来,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8期 张祖耀

3.《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1左焕琪

4.《中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1郑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