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2009-09-10 04:43孙志国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文

孙志国

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学更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段和模式被人们所接收,其作用也是日益的突现出来。电教化的教学方式将声音、图片等集于一体,远远的超越了传统图片或画图式的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多媒体的发展给教学带来的影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足,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长江之歌》这一课的时候,计算机多媒体的优越性就充分显示出来了。那优美和谐的背景音乐、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将文章的内容、意境、乃至主旨,全方位、立体化、创造性地展示了出来。这就不仅仅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将学生带入了美好无比的春天,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读通了课文,读懂了课文,读透了课文,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2、熏陶文学内涵,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艺术价值。文学形象的感受主要还是要靠个人对语言的体悟,运用静音技术,可以避免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因现成的材料而妨碍或限制学生对形象的个别化理解,以至千人一面的负面影响。如教《记金龙华双龙洞》一课时,可以采用配音的方法,留图像,消原声,看字幕,在课堂上让两位学生扮孙悟空和老龙王,根据其神情、动作,有表情的配音,使学生通过看、听、想,回味文章在景色语言描写方面的妙处,加深对景色语言的理解。这种训练同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掌握。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媒体为中介的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内容更具直观形象性。

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阅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无不令人“身临其境”。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以此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从而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4、多媒体教学能加深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多媒体灵活的操作,能及时地调阅一些以往的资料,使作品更生动形象的展现,幼儿也更感兴趣。在《麋鹿》这一主题活动教学时,要求幼儿来回忆麋鹿的是怎样的?这对正处于秋天季节的幼儿来说是很难的,这时我适时的播放了有关麋鹿的录像片段,活动就收到较好的效果。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幅幅美丽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潺潺的小溪,嫩绿的柳条,动物们都纷纷出来享受美景的温暖……这时幼儿都能纷纷的举起他们的小手回答老师的一个个问题,电教媒体使大自然的景象再次近距离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发他们的想象,加深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记忆。

5、电教化教学能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的美术活动是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的活动。教师能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及生活经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都是老师出示范例,幼儿模仿老师的范例进行绘画,这样孩子们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没有任何的创造和想象力,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失败的。

那么,我们在开展《我的天空》主题中,充分的利用了电教化手段,创作了生动形象的动画片段:天空穿梭的各种美丽的鸟儿,有的大,有的小,颜色鲜艳,身上有各种条纹。各种美丽的鱼儿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联想的思路。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1、要使计算机媒体真正地为课堂教学发挥作用,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与学会制作简单的电脑软件,有条件的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分批的人手一机的基本培训。

2、追求容量轻视质量。由于计算机多媒体传递信息途径多,速度快,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课堂上传递的信息量大大地增加了。但“过犹不及”,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容量,追求课堂教学密度,势必导致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轻视。如果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那么结果只能是导致他们囫囵吞枣,食而不化,嚼而不烂,造成过多的无效信息,不经意中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

3、重视形式轻忽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此前提下,适当注意课件界面的美观与结构的新颖,使之与教学内容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件界面的美观或结构的新颖,不惜花费大量的创作时间,轻视或忽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案的设计,即强调了形式,轻忽了内容,哗众取宠,本末倒置。

4、各种教学媒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应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来合理选择。有些课文,如《三亚落日》中三亚落日后的美景,《詹天佑》中“人”字形铁路上火车的运行,这些难点是其它媒体难以解决的,而通过计算机功能即可迎刃而解。而《卢沟桥烽火》则利用彩图与实物录相更有说服力,这样的课文就不需盲目地使用电脑。

总而言之,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和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巧妙恰当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具有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端午节的来历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