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教学中我的哲学世界观

2009-09-10 04:43刘杰雨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渗透

刘杰雨

摘要:本文以中职物理中出现的几个哲学规律为例,论述了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注重对中职生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哲学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探讨了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启学生的哲学视窗,对学生渗透哲学观教育的方法,进而为新时代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开启 物理学 哲学 渗透

哲学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系统概括和总结,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结论和原则。而物理学则是研究自然科学中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学说。从发展的渊源来看,哲学与物理学是同一个源头,只不过随着科学的进步,各自都构建了独立的学科体系,才有了哲学与物理学的分科。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始终离不开哲学的身影,哲学总是用自己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为物理学的发展指明方向。物理学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革命,无不是受到哲学的启迪和影响,无不是哲学和物理学结合的产物。爱因斯坦曾说:“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玻恩在自己的报告中也曾指出:“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大自然最伟大的成就,它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也正如著名教育哲学家谢密斯所言:“所有的教育问题最终都是哲学问题。”物理学发展史也证明了,凡是物理学在哲学上受到局限时,物理学就停滞不前;凡是物理学在哲学上进入自由王国时,物理学就蓬勃发展。

既然哲学对物理学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强化中职生的哲学观点,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很强的中职生将来如何为人处世、求得生存、争得发展、有益社会,怎样去判断是非、辨别善恶、追求真理、造福人类,都与其哲学素质密不可分。因此,中职物理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尽量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帮助学生揭露物理现象和发现物理规律,使他们深刻认识物理现象,正确、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规律,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物理本身的内容,它还是一种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习,也是哲学观点在物理学中的具体体现。

作为中职老师,在教学中把物理学和哲学知识结合起来,为学生开启哲学视窗,培养学生科学的哲学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笔者想结合中职物理教学中几个哲学事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开启中职物理的哲学视窗,对学生渗透哲学观教育。

1、开启量变质变哲学规律的视窗

量变质变的规律是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之一,更是学生研究物理、理解物理的最基本、最典型方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这种发展变化,首先表现为量的变化,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引起事物质的飞跃发展,之后又转化为新的量变,开始了新的矛盾发展史。

中职物理教学中要谈到水的三态变化,譬如给常温的水加热,水温上升,内能增加,但水并没有明显的性质的变化,显示出好像平静的样子,当它的温度升高到100℃时,平静打破了,水沸腾了,表现出了显著地变动,发生了性质的变化,但这时水的温度不再上升,物态则由液态逐渐转化为汽态,此时可以引出哲学上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当液态全部变为汽态后,若继续加热,则汽态的温度又将上升,又开始新的量变;又如在凸透镜成像、光的衍射、电磁波谱等内容中,讲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更是生动具体。其实一切事物的区别都体现在“量”界限上的差异,许多引人注目、寓意深刻的物理现象如弹性形变中的弹性限度,人造天体的环绕速度、逃逸速度,光电效应、全反射中的临界角等无不体现出界限上的“关节点”,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研究这些“关节点”前后量变的特性,将使学生深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这一哲学规律,为他们以后的学习、观察和研究提供方法论。

2、开启否定之否定哲学规律的视窗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讲述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发展史时,可以引进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告诉学生从微粒说到波粒二象说,所经历的漫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辨证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新旧假说的更替并不是对旧假说简单的全盘否定,而是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譬如牛顿的微粒说既有古西腊人的光粒子流学说的痕迹,但又不同于光粒子流学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摆脱了惠更斯波动说机械波观点的束缚,是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的一次突破。引导学生分析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牛顿的机械微粒说存在的区别:光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规律,而是电磁运动的规律,光量子理论是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的又一次飞跃。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辨证的否定既可以表现为修改和补充,又可以表现为充实和提高,新的假说既保留了旧假说中合理的成分,又克服了旧假说中的某些缺陷,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正是这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3、开启内因与外因哲学规律的视窗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中职物理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这一观点,开启学生内因与外因哲学规律的视窗。例如,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时,要有意识的渗透内、外因的辨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所受的合外力(外因)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内因)成反比,从而不仅使学生弄清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因果关系,以及内、外因的辨证关系,而且加深了对运动涵义的理解。在“导体与绝缘体”、“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共振”、“共鸣”、“电谐振”等内容的教学中,也是进行内外因辨证关系的很好示例。

4、开启“对立统一” 哲学规律的视窗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职物理教学中在讲述物质的无限可分性时,可以帮助学生开启“对立统一”哲学规律的视窗。引导学生分析19世纪科学家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最小微粒的形而上学观点,与恩格斯不能把原子看作简单的东西或最小实物粒子观点之间的对立统一性;另外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6年天然放射性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都进一步证实了恩格斯的观点——原子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同时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则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现代物理研究也表明,基本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它们都有内部结构的;此外近年来科学家又有了新的发现——夸克的存在。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历史,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对立统一的哲学规律。

以上仅仅列举了中职物理学中闪烁的几个哲学事例,这样的例子在中职物理教学中不胜枚举,只要坚持在教学中渗透哲学观教育,开启中职物理教学的哲学视窗,既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促进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必能为社会培养出既有技术,又有哲学素养的蓝领精英。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等,《中学物理教学法》,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邵长泰、张明明,《物理教学参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译本,1959

[4] 祝之光,《物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物理学哲学渗透
动物身上的物理学(下)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招生信息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