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 会学 乐学

2009-09-10 04:43黄启昌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自主引导学习

黄启昌

内容摘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能力。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创设质疑氛围。三、教给质疑的方法。四、精心诱导,激发探究动机。五、耐心疏导,增强探究信心。

关键词:引导 自主 学习

在“应试教育”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强调的不仅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充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自主性,注重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真正改变传统教学那种“重视教师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的做法。因为语文教学的目,并不在于灌输给学生多少语文知识,而更重于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教者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 “自主质疑、自主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思路是在老师限定的框架里,学生被动的状态,课堂未能体现主体性。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不仅不会思考,而且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普遍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胜任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李政道教授曾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自主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第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认知相差太远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必须善于将与学生认知相差太远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动作化、有趣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痕迹。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窜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到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捉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的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会发出报警声呢?这个小故事是根据课文的第一段改编成的。教师设计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首先被故事吸引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浓厚了,探究的心理也一下子打开了,这样,学生就会具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和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就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第二、创设质疑氛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所以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在互相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流所提的问题,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趣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我们让学生学会做学问,就是首先学会问。孔子所说的“每事问”,就是对问题意识普及化的最好说明。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积极的主动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一旦有问题形成,围绕问题,我们能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在问题意识指引下的“教学相长”必将大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里需要即努力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那种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的做法,实质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就应多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一次,听了一位专家的讲学后,有几句话一直都在影响着我的教学活动,那就是: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老师说错了允许提意见。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能不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吗?

第三、教给质疑的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有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份天性,教给质疑的方法,培养质疑能力。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稀奇古怪,不着边际,老师也不要加以指责和批评,而是要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自主质疑”。

(1)、课前进行引导性质疑,即是抓住课题质疑。课题往往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如教学《捞铁牛》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为什么捞铁牛?谁的铁牛,铁牛肯定很重,怎么捞?能捞上来吗?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

(2)、抓住词句质疑,理解词句是读懂课文段、篇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质疑。如在教学《小珊迪》这一课时,有学生问:“饱受饥寒”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他“饱受饥寒”?“美好的品质”指的是什么?等等。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说明他们对课文的重点内容也把握住了。

(3)、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如教学《春蚕》这课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可启发学生质疑:题目是《春蚕》,按道理应写春蚕,为什么写的却是“我”的母亲?使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图文 质疑等等。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为在课文教学中,尽可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1]、精心诱导,激发探究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探究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2]、耐心疏导,增强探究信心。

课堂中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失败的相对性,由于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多关心,排除学生因为失败而带来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比如说,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一个简单的情节,一个普通的句子,往往都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每遇到新的问题都要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真正弄懂;完成一道练习题也要从多方面去分析,反复思考,想想还有别的叙述比这更简洁、更完整、更确切的没有。当然,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反馈信息处理时要有层次、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当一个信息呈现出来时,先请一些后进生回答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再由中等生回答中等程度的问题,而那些高难度的问题可由优等生回答,这样的反馈活动能让班上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自主引导学习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