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一路走来不容易

2009-09-15 01:22何跃青
博客天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李小龙成龙

文/何跃青

55年,一路走来不容易

文/何跃青

http://book.qq.com/s/book/0/2/2736/index.shtml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马平川,在荣光与盛名的背后,必然是一种不为人知的艰难与辛酸。今年55岁的成龙经历显得格外曲折。

爱打架的“坏孩子”

成龙在母腹中呆了12个月才迟迟出世,结果又以12斤的超级重量成为轰动新闻。这个“巨大儿”一降生就命运多舛,父母因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而差点将他送人。

家境虽穷,父母却“望子成龙”。成龙6岁便被送上学。然而,成龙经常打架闹事,成绩平平,“读来读去都是一年级”。后来,父亲看出他不是读书的料,于是向朋友辗转请托介绍,把他送到于占元师傅开设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学艺。

进了学校两年左右,他已经成为“七小福”的其中一员,还被师傅收为干儿子。所谓“七小福”,其实是常在师傅名下的京戏班中担任台柱的7个成员。这个班子每晚都在九龙荔园游乐场表演,能被师傅挑中成为“七小福”的一员,自然是学校中的突出人物。那时,“七小福”也有一批长期固定的观众捧场,人数并不太多,大概刚好能养活“七小福”这个班子。

师傅异常严厉,时常拿着藤鞭在旁督促大家练功。如今洪金宝、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德和成龙一伙在拍武打动作戏时,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生龙活虎,打不死甚至金刚转世的感觉,相信与那些日子的体能磨练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严厉的师傅,绝对没有他们今天的成就。

到了18岁时,成龙的父亲从澳洲回来看他,并对他说,跟师傅学艺10年的合约已经期满,应该出去自己闯闯了。从走进学校那天到离开,整整10年零5个月的光阴。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师傅对他来说也是父母,那些印象深刻的皮鞭之策和拳拳育子之情,促使成龙在离开学校后仍旧不忘进行苦练。

成龙最具代表意义的电影

《醉拳》

导演:袁和平 / 演员:成龙、石天、袁和平 /

出品年份:1978

《蛇形刁手》是掀起港产功夫喜剧风潮的石破天惊之作。而原班人马再接再励的《醉拳》则更上一层楼,将这个类型的特色和吸引力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并进一步确立了成龙的银幕新英雄形象—一个不屈不挠,打死不退而终获成功的江湖小人物。

《A计划》

导演:成龙 / 演员:成龙、洪金宝、元彪、董骠、

林青霞 / 出品年份:1983

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影片以20世纪初期的香港海盗极为猖獗,当局抓捕海盗为背景。故事上已明显有脱离传统武侠片的趋势,整个气氛营造也与《醉拳》等之前的影片不同。成龙、洪金宝和元彪几个动作明星合力演出,危险性甚高的武打动作场面,令人感到目不暇接。成龙本人仍然维持一贯的搏命演出,打斗动作的设计紧凑刺激。

勇闯影视圈

成龙离开学校后便从事武师的工作,在当武师期间,他的名字叫“陈元龙”,专门做当时知名演员的替身。

当武师,出卖的是劳力,出生入死,可地位卑微,每天等候导演前来挑人。为了在众多人前被挑中,成龙常卖力演出。那时的他年轻、身手灵活,也勇于尝试,很多导演都乐意用他,有什么高难度动作,就会想起“陈元龙”。

替身的生涯渐行渐远,慢慢地,成龙也开始以自己的名义在戏中担任角色。

1972年,影人朱牧组建大地公司,找到了成龙,与他签约,成为公司首批推出的武打明星。此时李小龙的功夫片正大红大紫。功夫片前景看好,电影界自然群起效尤。公司的老板朱牧雄心勃勃地许诺,要让他一炮而红。成龙极受鼓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年7月,大地公司开拍了处女作《顶天立地》。

在很大程度上,第一部影片将决定他们的命运。可惜这部影片并非成功之作,放映后上座率不高,总计票房收入不超过10万港元。

大地公司硬着头皮再搏一把,翌年,他们又开拍了《女警察》。成龙仍在片中出演配角。《女警察》尽量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期待着能打个翻身仗。谁知最终收入仍不超过30万港元,未能扳本盈利,公司已支撑不下去了,只能关门大吉。

成龙从1979年开始拍摄电影至今,为华人电影在国际影坛确立影响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

曾经与电影一刀两断

成龙在大地公司倒闭之后,又被富豪公司聘用,成为该公司影片《小偷斗大贼》的武打演员。这部片子,拍竣上映,亦没有激起多大波澜。成龙只是片中的一个配角,自然不会因为这部影片而有多少改变。

也许是命运之神要刻意磨练这位“天将降大任”的栋梁之才,幸运之神迟迟不肯降临。

之后两年,片约仍断断续续找上成龙,他又拍了两部戏:《花飞满城春》与《少林门》,成龙在片中仍饰配角。

擅挖老底的影界,现在爱拿成龙在《花飞满城春》中的旧事来做“噱头”,他在该片中与当时号称“肉弹”的艳星米兰拍过一段床上戏。在片中,成龙赤裸上身,与丰满的米兰在床上亲吻、相拥,演绎男女情事成龙成名后拒演床上戏,这一细节遂成“绝版”。

接拍《少林门》时,武打片的市场日渐低迷,已显不出昔日的辉煌了。此时,少林题材的影片泛滥成灾。观众总是看到一些精壮的小伙子,打了赤膊在

《警察故事》

导演:成龙 / 演员:成龙、林青霞、张曼玉、林国雄

出品年份:1985

本片是成龙从功夫小子喜剧过渡到现代警察英雄定位的里程碑之作,当时正逢成龙体能状态和电影创作的高峰,导与演均显得朝气勃勃、信心十足,更开了成龙卖命演出危险镜头的先河,以后变成他拍摄电影的一个特色。在剧情方面,本片也具有一个结构较严谨和戏剧性较强烈的故事。

《奇迹》

导演:成龙 / 演员:成龙、梅艳芳、叶蕴仪、张学友

/ 出品年份:1989

这是成龙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因为此片不是着重于动作,而是描写成龙如何协助一妇人隐瞒自己卖花的身份,以挽救自己女儿。在成龙的诸多电影里,本片的风格属于与众不同的一类。此片花了六千多万制作费,用了足足九个月时间才完成,足见成龙对这部电影的重视。影片中挥拳踢脚,开始还新鲜,看多了不免厌烦。

成龙硬着头皮拍完了这部《少林门》,心情很是黯淡。他对影片的前景不看好,对个人的前景亦是一片茫然。他听从了父亲的劝告,与给了他酸甜苦辣,曾让他饱含期望的电影圈一刀两断,硬着头皮去了澳洲发展。

成龙很快便在堪培拉的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搅拌运送混凝土,晚上在父亲朋友的餐馆里切菜、分菜,学习调酒。1987年,如日中天的成龙回澳洲过春节时,与朋友在堪培拉的餐馆吃饭,他还故伎重演,不忘“露一手”。

成龙当初硬着头皮拍完了《少林门》,心情很是黯淡。

一个电话改变一生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个电话改变了成龙的一生。电话是陈自强打来的,这位日后与成龙形影不离的人物,在电话那头对成龙说公司要拍一部《新精武门》,主角由成龙来担任,问他是否有兴趣。

放下电话,成龙仍以为是在做梦。

成龙在亢奋中亦惊觉电影原来对他如此地具有吸引力。他立即打点行装,辞别父母,赶赴香港,投奔他无法忘怀的事业!

成龙兴冲冲地自澳洲飞赴香港,投奔了罗维公司,此时是1976年,香港正值春末夏初。罗维是饮誉香港影坛的老资格名导演,他握着成龙的手,欢迎他回港加入罗维公司。

1976年3月8日,罗维执导的《新精武门》在台湾正式开拍。这一天,主演该片的陈元龙正式改艺名为后来响彻影坛,红透了半边天的—“成龙”!

《精武门》是李小龙继《唐山大兄》后回港主演的第二部电影。此片公映后盛况空前,影片上映最初两周票房收入便达400万港币。在东南亚、美国与日本,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紧接着,李小龙迅速窜红,在电影界如同刮起了一阵旋风。李小龙虽然早逝,但他的成就已成为难以逾越的丰碑。

《精武门》是李小龙继《唐山大兄》后回港主演的第二部电影。

但罗维偏不信这个邪。他要拍《新精武门》,他要捧红另一颗武打明星。经过4个月的紧张拍摄,顺利完工。《新精武门》反响不俗,上市7天,便收入45.6万多港元,但跟李小龙的《精武门》无法相比。

随后,罗维公司继续开拍的同类型作品,大多票房不济,令各发行商不敢发行成龙的电影,成龙自此成了票房毒药。

成龙最具代表意义的电影

《红番区》

导演:唐季礼 / 演员:成龙、梅艳芳、董骠 / 出品年份:1995

这是成龙成功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的里程碑之作,导演唐季礼也因本片获好莱坞赏识,当上了美国主流喜剧《脱线先生》的导演。全片故事简单直接,但拍得爽快热闹,娱乐性高。在成龙一贯的漂亮打斗之外,梅艳芳加入的搞笑也增加了喜剧效果。

《霹雳火》

导演:陈嘉上 / 演员:成龙、袁咏仪、王敏德、卢

惠光、楚原 / 出品年份:1995

成龙喜欢赛车,所以这部有关赛车手的电影也是成龙的最爱之一。本片另外值得记住之处在于它是香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一部电影,投资高达2亿港币,实在是个天文数字。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没有人会花这个价钱去拍一部电影,不过该片上映头一天就创下了400万的票房收入,是个不错的成绩。

从李小龙的阴影中走出

古龙曾当面对成龙说:“我的小说是给狄龙、姜大卫拍的,不是给你拍的。”

这话对成龙来说犹如一盆冷水,泼将过来,不禁叫人寒彻心扉。但也让成龙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模仿李小龙非出人头地之举。

正当罗维歧路难行之时,香港的吴思远公司来外借成龙,罗维乐得做个好人,很大方地把他的主角借了出去。此一去,成龙再遇贵人,命运又逢转机。

此番“识英雄于未遇”的思远公司总裁吴思远,本身便是香港电影界的一匹“黑马”,足智多谋,屡有奇招。而独具慧眼看中成龙的,是他手下的“奇兵”、导演袁和平。

袁和平从成龙偶尔的展颜一笑及克敌制胜后的得意神情中,发现了成龙特有的调皮精灵的性格。袁和平认定,这种孩子气的调皮极具喜剧色彩,若让成龙扮演喜剧性的人物一定能成功。这就是后来的谐趣武打片,与现在风行港台的“搞笑片”,同属谐趣喜剧一类。

袁和平另辟蹊径,不仅使成龙由此脱颖而出,而且把在李小龙时已登上一个高峰的武打片引向了柳暗花明的一条新路。

导演袁和平为成龙度身定做,拍摄了《蛇形刁手》。1978年3月,该片在香港公映之后,令观众耳目一新,其戏谑、幽默特点大受观众欢迎,成为票房榜首。之后吴思远二借成龙拍摄新片《醉拳》,《醉拳》的卖座令成龙的巨星地位更加稳固,同时把成龙活泼精灵的动态表露无遗。

1979年,成龙加入当时影视业的翘楚嘉禾公司,开始拍摄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师弟出马》。这部影片在香港上映时,场场爆满,放映期间香港几乎万人空巷。票房结算,达1100万港元,令成龙成为超级巨星。

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师弟出马》。

走向国际的尖峰时刻

1979年10月,嘉禾老板邹文怀,在好莱坞气壮如牛地宣布:嘉禾将投资6000万美元,拍摄6部有国际巨星参演的大制作影片,此时,香港影坛的老牌公司邵氏电影公司已日薄西山。貌不惊人的邹文怀,如此的口气和气势,震响一时。

然而,以香港功夫片大明星身份在《杀手壕》中担任主角的成龙,在美国人眼中却是个新人,一路辛苦下来,该片上座平平,最后票房只以500万港元草草收兵。之后的第二部向好莱坞进军的影片《炮弹飞车》,虽然让美国观众的眼球为之一亮,但同样遭遇票房瓶颈。

时间很快到了1986年9月初,成龙兴致勃勃地携他的《警察故事》再次西进美国。《警察故事》在旧金山市放映后,激起了巨大的反响。观众的热烈情绪与极大的轰动效应,令两次折戟美国的成龙连叹“始料不及!”旧金山市的警察总局派了几十名高级官员观看了电影,嘉许不已。

在此势头下,1998年,成龙拍摄了《尖峰时刻》乘胜追击美国票房。继《红番区》、《一个好人》、《我是谁》等之后,又一次征服了好莱坞,征服了美国和全球观众,并勇夺全美票房冠军。

1999年,成龙还拍摄了一部好莱坞影片《赎金之王》,并于2000年在全球创下一亿美元以上的票房佳绩。

其后2000年的《上海正午》中成龙请来了白人明星欧文·威尔逊,继续美国式搞笑加东方拳脚,巩固了好莱坞市场。成龙由此真正成为全球化的巨星。其后在好莱坞拍摄的影片记录为:2001年《尖峰时刻2》,2002年《燕尾服》,2003年《上海正午2》、《飞龙再生》和2004年《八十天环游世界》。

成龙曾经表示,其实好莱坞并不是他的天下,只有回到香港他才如鱼水的。尽管成龙票房影响力不如以往,2007年在北美上映的《尖峰时刻3》仍创下将近1亿4千万美元的票房纪录,《尖峰时刻》系列三部影片在北美累积票房超过5亿美元、全球累计8亿3500万美元;目前为止,尚没有其他亚洲演员领衔主演的电影能在国际上达到同等成绩。

成龙已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神话,“曾经无名小戏童,如今名就功已成。纵横影坛领风骚,神勇无敌久称雄。”是的,成龙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戏童一跃成为今日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的国际巨星,实属不易,成龙确实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伤。成龙为华人电影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

成龙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和加利福尼亚州都定有“成龙日”,旧金山影展曾授予他特别杰出奖。1989年英国授予他MBE爵士勋章,1990年法国授予他荣誉骑士勋章,这些都是成龙走向国际获得的重要荣誉和嘉奖。

奥运之后,今年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件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日前,成龙和刘媛媛一起走进录音间,录制了一首为国庆献礼的歌曲《国家》。

《我是谁》取得了票房成功。

《一个好人》再次征服了好莱坞。

《尖峰时刻》

导演:布雷特·拉特纳 / 演员:成龙、克里斯·塔克 / 出品年份:1998

本片是成龙打入好莱坞之后主演的第一部影片,电影公司为成龙度身订造了剧本,并在影片中安排了足以表现成龙超凡功夫的动作场面,让美国人彻底接受这条中国龙。

《玻璃樽》

导演:谷德昭 / 演员:成龙、舒琪、梁朝伟

出品年份:1999

本片与成龙的其他电影也有很大不同,虽然也有一些打斗场面,但影片整体上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其他都是插曲。在大玩惊险动作之余玩一下感情戏,看来只能算是成龙的一个业余爱好,因为这部戏之后,他又彻底回到了动作片上。

猜你喜欢
李小龙成龙
李小龙: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物种缘何濒危
做最真实的自己
做最真实的自己
很帅气!小学生模仿李小龙秀健美发达肌肉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迷你李小龙的奇幻游记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寻找成龙等
成龙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