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中的“马蹄井”

2009-09-19 05:36李达勋
大理文化 2009年4期
关键词:山民核桃树马蹄

李达勋

在我的家乡——剑川县象图乡核桃树村,有一口与众不同,富有传奇色彩的水井。

核桃树村是个300多户的大山村,虽然全村只有这口水井,但由于它不但清冽可口、水温适中,而且水源充足,一年四季都不枯竭,足够整个家乡的人、畜饮用了。家乡的山民向山外人夸家乡时,总是先把它拿出来炫耀:“我们村子里的那口水井,夏不溢,冬不枯。更稀奇的是井底有棵金兰花,在夜晚,你可以看到它在水中闪闪发光哩!”把山外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说它与众不同,有传奇色彩,是因为它的形状既不是四方形,也不是圆形,而是酷似一只巨大的马蹄,稳稳地“踏”在家乡村尾的一块凹地上。山外人乍一看到这马蹄形状的水井,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家乡的山民于是又找到了夸耀家乡的机会,向他们摆开了这口与众不同的,有传奇色彩的水井的古话传说。

据说,这口水井,与一匹马有关。

许多年以前,家乡的东面有个弥沙河峡谷,峡谷中有口弥沙盐井。当时的弥沙盐井,产的盐很多,把盐运到保山、缅甸的除了有东南走向的弥沙——沙溪——永平——保山的那条路外,还有一条西南走向的路,即弥沙——核桃树村——云龙——永平,之后两条路在保山境内汇合。在西南走向的路中,处在千坪山岩神峡谷中的家乡核桃树村是不可绕开的第一站。可是,在当时,这里没有水喝。怎么办呢?下谷底去装吧,来回至少大半天,是实实在在的豆腐盘成肉价钱的赔本生意。不喝吧?人、马饥渴得不得了,影响行程。

因了这个缘故,赶马的马锅头们心焦得不得了。他们不断地派人到核桃树的大小山箐中去找水,费了不少心力,却始终找不到水的影子。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让马帮一半驮盐,一半驮水。

一天傍晚,一位叫阿黑的马锅头照例又在这里卸下马驮子,打算歇息。这时,他的“头马”突然一反常态,不听使唤,一溜烟跑到歇息处下方的乱石堆里。急得阿黑大声叫唤:“站住!站住!”

出乎他的意料,“头马”像没听见一样跑进乱石堆深处。

阿黑只得追了过去。眼前的一幕让他呆住了:“头马”在现在的“马蹄井”的地方一边昂头“咴咴”地叫,一边用马蹄在地上使劲刨。刨着刨着一股清泉像银柱一般,哗哗哗地冒出来。

阿黑高兴极了,冲向前一把拉住“头马”说:“好兄弟,好兄弟,快让开,让我来!”他抽出身上的砍刀“嚓!嚓!”地一阵凿,脚下立即出现了一个像马蹄形的水塘,汩汩的流水声和阿黑“有水了!有水了”的叫声,立时惊动了其他的马锅头,他们闻声跑来,围住“头马”纵情打歌:“有水了!有水了!呜呜;扎实好!扎实好!嗷嗷!”

他们就这样唱着跳着,一直闹到天明。

从那时起,核桃树因为有了水喝,这条路上多了往来的人、马。有些马锅头,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放下马鞭,在这里开辟田地,栽种庄稼,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核桃树村。同时他们扩大了水井的范围,以便人、畜饮用。后来,井底出现了一株时隐时现的金兰花,山民在里面养上了鱼,在周围种上花,植上树,对它倍加爱护。后人也不断对水井进行了修整,但无论怎样修整,都保持着水井马蹄形的形状。

山民是重情义的人,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用这种形式,世代感激为山民、路人、马帮找到水源的那匹“头马”!

我一直对于井底是否有金兰花的事保持着强烈的兴趣。但始终找不到确切的答案。有山民说,那是阳光或月光照在水面上形成的光斑,不是金兰花,而认定井底有金兰花的山民却毫不相让,说井底确有金兰花。是虚是实,随着时间推移,这悬念一直在我心底。

无论岁月怎样沧桑,水井的名字一直不变,至今仍叫“马蹄井!”不管金兰花是真是假,马蹄井的水质照样清冽异常、汩汨流淌。

而与“马蹄井”有关的更多的有传奇色彩的古话还在后面哩!

有一年,有股土匪要来洗劫我的家乡,寻找井里的金兰花。事先得到消息的山民们逃到鲜为人知的山洞中藏了起来。几天后,他们回到村里,看到村中毫发未损。是土匪发了善心不抢劫山民们的财物,还是土匪怕中了山民的埋伏而撤退了?似乎都不是。因为后来山民们在“马蹄井”旁边发现了不少土匪的尸体,找到了答案。

原来,土匪进村后,发现村中无人,看到“马蹄井”里有不少活蹦乱跳的鲤鱼,引发了他们的口水,于是先把金兰花的事放在一边,急着把“马蹄井”的底边砸开一个缺口,让鱼随井水流到他们备好的桶或盆里。他们在井边烧开了水,放心大胆地举行了“鱼宴”。哪料到,“鱼宴”还没结束,土匪就大多一命呜呼了!

当然井底的金兰花依然闪闪发光。

家乡的山民们纷纷猜测说,“马蹄井”里的鲤鱼恐怕是吃不得的,它们身上有毒,土匪不晓得,一吃,就遭啦。这种说法一直流传到现在,不管“马蹄井”里的鲤鱼多大多肥,山民中都没人去抓它吃它。

不过,其间有几位不信邪的山外人,曾悄悄地偷了“马蹄井”里的几尾鲤鱼煮吃,却相安无事。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摆古话的人说他也不明白。

这至今仍是一个谜!

有的说,村里可能有“高人”,算定土匪进村,一定是奔“马蹄井”里的金兰而来的,当然也不会放过井里的鲤鱼,于是事先在井里下了钩——放了草乌。可事后,谁也说不清那位“高人”是谁,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使马蹄井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更加重了“马蹄井”的与众不同和传奇色彩的分量!

关于马蹄井的金兰花,还有村里老人煞有介事地告诉了我一件难判真伪的事。上世纪40年代初,家乡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人从怒江的兰坪金顶下来,进了村子。翻译告诉山民,这几个外国人分别从遥远的法国和比利时来这里传教。淳朴、善良的山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把家乡的宝贝——“马蹄井”介绍给他们。哪料到,他们半夜起来,把“马蹄井”井里的那株金兰花偷走了。等山民发现时,那伙“传教士”早已不知去向。村中一位读过《四书》、《五经》的山民,听到此事,气得吐了血,恨恨地喊了声:“强盗!强盗!你们偷走了‘马蹄井里的金兰花,却永远偷不走我们心中的金兰花!”,之后便咽了气。说到这里,摆古话的人加重了语气。

也许,“马蹄井”的井底真有株金兰花;也许,金兰花不过是一种家乡人对“马蹄井”的精神寄托。在家乡早已用上了自来水的今天,即使在早、晚两个时辰,仍然看到不少山民还背着扁形水桶,到“马蹄井”背水。是自来水不好喝吗?不是。是自来水不好用吗?也不是。那是什么呢?山民说:“马蹄井”里有我们祖先一路走来的足迹、笑容,话语,有我们后人一路走下去的无数个酸甜苦辣、悲喜交加的故事。一句话,它跟我们血肉相连,割舍不开!

是的,“马蹄井”在山民眼里,已经不仅仅是一口水井了,也不仅仅是为感激找到水源的那匹“头马”而修建的了,它被山民不断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山民的苦乐生活,悲喜情感。它是一颗心,反映出山民与生俱来的是非观、价值观。它是一本书,记载着山民的艰辛的过去、多彩的现在,幸福的未来……因此,山民们在“马蹄井”里汲水,饮水,就不光是物质上的解渴了,更是精神上的“饮用”啊!这,从上面的传奇中也得了证明。

看到山民水桶中晃动着的日出日落,溢出的云彩山岚,我忽然找到了那位读过《四书》、《五经》的山民所说的心中的金兰花了——那不是真的金兰花,却是胜过金兰花一千倍,一万倍,直至无价之宝的东西——爱我家乡乃至爱我祖国的炽热情感!家乡拥有了它,因而得以生生不息,日益昌盛。

峡谷中的“马蹄井”啊!家乡因你而与众不同,充满传奇!充满生机!家乡因你而明天更美好!

猜你喜欢
山民核桃树马蹄
核桃整形修剪技术及注意事项
新年
核桃树下
吃“马蹄”
核桃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
老核桃树
家乡的马蹄
忘记你
河口动物 马蹄蟹
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