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储安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2009-09-30 07:55
民主与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中央日报厦门大学死因

“纪念储安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上旬在厦门大学召开。研讨会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有关从事储安平及《观察》周刊研究的学者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储安平的儿子、现居澳大利亚的著名音乐家储望华专程回国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储安平是著名学者、报人和作家,他青年时代的文学活动,曾对“新月”后期的散文写作发生重要影响;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前后,他曾创办《客观》周刊,为战后中国的民主重建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1946年,储安平在上海创办《观察》周刊,成为当时最具社会影响的杂志之一,其社会影响和作者群体,成为观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主要窗口。新中国成立后,储安平在五十年代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社讯主编,1957年曾短暂出任《光明日报》总编,“反右”中被批判,“文革”初期,储安平失踪。其个人经历独特丰富,人生命运奇特曲折。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了学术论文约三十篇,从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思想、新闻思想、政论风格,储安平的生平、家世、和最后死因,储安平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关系,《客观》《观察》周刊的时论观和编辑运营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是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储安平研究的一次总结会议。

在提交的论文中,台湾学者秦贤次使用旧教育部原始档案,辨析了储安平早年就读光华大学专业情况及与光华文人的生平,许多史料系首次披露。以往研究中忽视的储安平和《中央日报》副刊的关系,本次会议赵丽华、付祥喜的专题论文都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将储安平在《中央日报》副刊所发的文章全部编成详细目录。谢泳的论文《储安平死因小考》,首次引述新史料,对流传的储安平的几种死因进行了辨析。会议论文还围绕储安平的新疆观、储安平的日本观、储安平自由主义思想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猜你喜欢
中央日报厦门大学死因
Cloud Computing in Data Backup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中央日报》对战后南京审判的报道
鄂州市华容区2014年居民死因类别分析
死因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资本论》广告登上《中央日报》
韩国《中央日报》:韩商如何在中国创业
鲁迅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