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尝试

2009-10-27 10:22陈所粉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教育

陈所粉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没了创新就没了进步。那么创新在教育中有何体现?中外教育的明显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能认真学好知识,但是却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实现创新教育呢?我简要做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一、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以往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让教师坐在“神坛”上,下不了台,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交流,紧张的课堂气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有言而不敢言,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挥。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的关系,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树立学生的自信,放手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空间里遨游,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思敢言、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二、激发兴趣,合理提问,引发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兴趣从何而来,又如何对待,怎样发挥其作用,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教授,而应该适当地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在学习《水上飞机》这一篇课文时,其实题目就是一个可以展开的兴趣话题。天上飞的是飞机,水里行的是船,飞机怎么会到水上呢?那到底是船还是飞机?在学生满怀兴趣去解开了这个疑问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就可以顺利开展。而在这个学习任务结束后,让同学们去讨论,还有哪些东西有如此多用途的功能?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经过同学们的相互合作、讨论,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鼓励独特见解,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答案,允许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膑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求异。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四、积极、及时评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意识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扬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