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的启发教学

2009-10-27 10:22彭小文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化学教学特征

彭小文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高中化学启发式教学具有主体性、主动性和民主性等特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充满激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和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特征 化学教学 策略

一、启发式的含义

启发式源于《论语·述而》,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愤”是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其中一部分含义,但又未能彻底弄清楚,这时学生很着急。孔子认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教师在关键的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学生就有很大收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悱”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经过思考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可是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说不清楚,十分着急。教师只有在这时候给学生指点一下,才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思就是说,教师所讲解的东西学生不能理解,不能从已知的一点,去进行推论,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那么就不应当再重复去教他了。从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启发式的实质是启发和举一反三。

二、化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存在着教学主体的双重性。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如何教上,而是放在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点拨上。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潜在主体的发展,又要激发、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配合下,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性内涵,实质上就是以建构和塑造学生主体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双主体性的规律,是启发式教学内在的本质规定。关注人的主体能动性、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2.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和思维处于高涨、主动积极状态。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两方面,离开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则会显得苍白无力。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路径来启发和引导,从而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3.民主性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真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而是“学习共同体”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研究的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而且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通过信息的多向传输和驱动、相互启发诱导,从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方法。在这样的课堂文化中,师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而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汇、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升华之动态过程。

三、高中化学启发式教学策略

1.教师要充满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通过语言、表情、体态动作、示范、演示和其他各种教学手段,营造使学生充满浓烈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了解、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及时处置,沟通交流渠道,保证师生的共鸣、“共振”。切忌机械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若只关心教学进度的完成,对学生的反应默然置之,师生缺乏情感交流,就谈不上启发式。

2.合理设计教学程序

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思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并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例如,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在化学原理的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进行讲授。如教材中盐类水解反应的概念与原理的介绍,可用归纳推理法:先用实验揭示几种盐水溶液的酸碱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化学原理逐一分析,概括、归纳,导出盐水反应的本质。由于教材中《盐的水解》一节是紧接在《水的电离》之后的。学生刚学了水的电离平衡知识,可先从影响水的电离推理,推测出盐的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含铵根离子)可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变化,再用实验事实证实推理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了真知,更富有启发性。

3.重视实验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是化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教学有两种基本形式:验证式和探索式。验证式实验以验证、复习已学知识,训练实验技能为主要目的。探索式实验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物质组成、变化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目的。当应用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规律时,要设计、应用探索性较强的实验。为了加强实验的探索性,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改进实验的设计和教学:(1)对比式。用若干实验相互对照,提供对比强烈、直观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几种物质或反应在本质上的区别以形成明确的概念,清晰地认识变化的规律。例如,对于“怎样区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的问题,由于学生对这两种物质在性质上的区别认识不清,常有几种错误发生,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些错误,设计若干实验,分别从它们的色态、与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的作用、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在水中溶解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杜绝错误的发生。(2)分析式。通过一个或一组互相关联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实验结果,抽象概括出结论,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例如,为了说明原电池构成的条件与原理,可以设计一组实验依次说明:①等活动金属在稀硫酸中溶解,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直接转移给溶液中的氢离子,使之还原为氢气,反应放热;②活动金属难于发生上述反应;③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稀硫酸中若用导线相连,活动金属仍氧化溶解,不活动金属上却又氢气放出;④在上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上接入电流计,可以发现导线中有电流通过,说明电子是通过导线上接入电流计,可以发现导线中有电流通过,说明电子是通过导线从活动金属向不活动金属转移。在此基础上不难归纳出原电池的原理与构成条件。(3)归纳式。用一组有内在联系的实验提供感性知识,引导同学归纳、概括,得出一般性规律。例如:①氯气、硝酸、高锰酸钾分别和氯化亚铁溶液作用,并用硫氰化钾证明有三价铁离子生成;②铁粉、硫化氢水溶液、碘化钾,分别和氯化铁水溶液作用,用硫氰化钾证明三价铁离子已被还原。由此归纳说明三钾铁离子的氧化性,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及两种离子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此类实验在教材中较多,运用得好,便可收到良好效果。当然,还可以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式设计较大型的实验,达到启发理解、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性知识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当然高中化学启发式教学策略还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的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学习、思考,就会探究出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最佳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费聿平.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4):71.

2.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6.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化学教学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