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09-10-27 10:22沈国军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生活

沈国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那么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浅见。

一、立足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1.课堂导入要生活化

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往往容易被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所吸引,因此,教学中教师对新知识呈现方式的处理也非常关键。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呈现新知,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位置》一课教学中,先通过出示红绿灯,让学生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这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大家都踊跃发言,老师板书“上下”;接着,又出示三辆汽车(依次为小汽车、摩托车、公共汽车),让学生说谁在谁的前面,在大家的精彩发言中,老师顺势板书“前后”。

2.课堂内容要生活化

学生有了熟悉的经验,有了探个究竟的心理存在,学习兴趣必然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贯于整个学习过程。第一册“统计”单元,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生活里需要统计,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使整堂课围绕过生日这一内容展开,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并说说当时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话锋一转,大象今天也过生日,看看它的家里来了哪些客人?这时学生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显然正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

二、立足现实,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2.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学生数学日记中写道:“我和爸爸去买一个转笔刀,那个阿姨说要25元,我们跟她讲价只用了18元,便宜了7元。25-18=7”。在玩中体验数学。如“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去钓鱼,我一边看一边数,数到爸爸钓了4条鱼,叔叔钓了6条鱼,我算了一下,叔叔比爸爸多了2条。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不光是为了解数学题,而是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情景中,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现状、合理安排、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真谛:数学生活化。总之,我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促进了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川港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