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导入的新方法

2009-10-27 10:22路向飞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事变历史课长征

路向飞

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无法让学生验证事实的真相,它要求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讲边展开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

导入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怎样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入语呢?我在这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时,这样讲:“同学们,青年节是什么时候?五月四日,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再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什么叫‘五四运动呢?这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板书),学生们的兴趣被吸引住了,并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二、引用诗词,进行导入

学生喜欢朗读背诵精练、生动、优美的诗词。因此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用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如在组织《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教学时,教师先说道:“在红军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雄浑的笔触和凝练的语句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它和震惊世界的长征一起永垂千史,光照人间,这就是《七律·长征》。”之后高声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由此导入新课,就很快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五十多年前红军长征这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创设情境重在让历史面目重现,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时,上课后,首先用录音机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森林煤矿……”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学生的胸膛。音乐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耻辱的岁月……

“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事变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个事变说起。”随后,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语最能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四、提炼精髓,利用故事,引发兴趣

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联系现实法、联系国家时事政策导入法、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导入法,联想对比法等等导入法来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但在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时要注意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关联。同时又要求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方法要灵活多变,切不可千篇一律,特别要求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

总之,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因课而异,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接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则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宜安镇中学

猜你喜欢
事变历史课长征
好事变“坏”事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从『九·二二』锄奸到『八·三』事变
“九一八”事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