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命题的思考

2009-10-28 07:01周晓梅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外命题案例

周晓梅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陈旧的考试制度及形式所潜存的危害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受到唾弃,相应的评价方式、命题也应进行改革。淡化考试形式成为时代的呼唤和必要。然而,考试毕竟是检测学生在阶段时间内取得哪些成绩、得到多少收获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试是真实且应该存在的,它左右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的命题才能贯彻新课标,符合新时代理念呢?

一、命题应力求“三贴近”

(一)贴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生性活泼,喜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一成不变的命题形式会使学生厌倦。充满情趣的命题最容易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儿童的灵性。如,图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命题中应尽可能地插入学生喜欢的动物植物以及富有情趣的画面,使卷面赏心悦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亲和力。

案例一(一年级):连线题。左边一竖排出现漂亮的图画:汽车、苹果、信件、萝卜、衣服、小熊,右边一竖排出现相应的音节词语。

案例二(一年级):请你观察图画,根据画面将词语填在句子中。(1)空中飘着________;(2)远处有________;(3)草地上有________;(4)________和________在游泳;(5)________和________在快乐地跑着。

以上两个案例的设计是一年级学生最喜爱的形式,图文并茂。案例一改变了单调的默写拼音的声母、韵母。这样的命题降低了难度,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案例二让学生在直观的图画中,理解了词句,培养了语感。

(二)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因此,在命题设计中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锻炼。

案例(2007年扬州市广陵区小学毕业试题):习作。日常生活中,我们虽没有那么多的大喜大悲,但平淡中处处有真爱(与前面出现的短文内容相关)。请选择你身上的一个爱的故事,写下来。

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积累词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一种由课内向课外知识的自觉补充和延伸,是“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体现。

新课程规定,习作的命题教学应生活化,尽量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这就要我们制定灵活、自由、宽泛的习作命题,尽可能地面向学生的学习实际、挖掘其生活积累。案例中的习作提示成为一个引子,诱发出学生丰富的生活闪回和情感记忆。

(三)贴近学生的情感意向

我们的命题设计可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如,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故事表演,检验口语交际能力;评选出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小小专家组”,检测朗读水平;以家庭为单位,合办“亲子手抄报”,检测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命题的形式多样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命题应做到“三重视”

(一)重视“基础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命题应包括拼音、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等各个知识点、能力点,以及基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新课程要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但并不是不要基础。当然这部分的命题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

案例(2007年扬州市广陵区小学毕业试卷):填空。你的同伴总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思进取,你可以用一个名句劝导他:________;当他抱怨学习太苦时,《三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能给他一些启发。

往年检测名人名言、成语等,经常让学生默写或补充半句,而这个案例,提供给学生运用环境。

(二)重视“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即根据命题的需要、巧妙设置发散性题目,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案例(2007年扬州市广陵区小学语文毕业试卷):第四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略)请你为这则通讯报道设计一个标题:________;读了这则报道,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倡导人们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________。

此题设题灵活,很有创意,有极强的语文味。

(三)重视“综合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目标是综合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是综合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综合的,涉及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我们的试卷,要测试学生的多种能力。

案例(三年级):品味古诗。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诗仙”和“诗圣”的两首古诗,我喜欢其中的《》,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研究:(1)这首诗应该用________语气来读,它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2)我会默:________;(3)我会画:________;(4)我还知道他写过《 》、《 》。案例检测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命题应注重“两加强”

(一)加强“多元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行为”,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本身具有重情感体验、重感悟的特点,自然学生对材料的反映也是多元的。所以,命题的设计也要具有相当的开放性,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命题时,可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题目内容。

案例(三年级):填空。你最爱读的课文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课文中出现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你最爱读的课外书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这些题目均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多元空间。

(二)加强“课内外的适度延伸”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本内容适度延伸。作为命题,就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把相关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如,案例(二年级):课文中“烈日当空,连树的叶子都晒蔫了”,这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生活中,“骄阳似火”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等。再如,三年级练习中,学习了成语“刮骨疗毒”, 可设计命题检测学生是否了解这个成语典故,主人公是谁等。

命题内容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将视野延伸到了课外。这就是“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体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命题应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应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猜你喜欢
课外命题案例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