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万里的书启、序跋文写作成就

2009-10-28 07:01马海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杨万里成就

摘 要: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与骈文作家。其散文和骈文数量众多,体裁齐全,并且具有突出的文学色彩,而其中文学色彩最浓的是一些书启、序跋、记以及为亲旧所作的碑铭。这些作品追忆往事,缅怀亲旧,点评人物,品评诗文,叙事简洁、文笔生动,表现出丰厚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文学造诣。本文主要就杨万里的书启文、序跋文的写作成就予以探讨。

关键词:杨万里 书启 序跋 成就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勤于笔耕,著作颇丰,著有《诚斋集》,共133卷。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诗坛四大家”。而且其诗名在当时居陆游之上, 陆游自己曾说:“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1]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扬二首》云:“四海诚斋独霸诗”[2],其诗独具个性,号为“诚斋体”。杨万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与骈文作家。《诚斋集》133卷,除42卷诗歌、l卷诗话、10余首词、6卷诸如《庸言》、《淳熙荐士录》之类的杂著之外,其余全是散文与骈文。以体裁而论,举凡赋、表、疏、札、状、启、笺、书、序、记、传、碑、铭、赞、祭文、尺牍等,无不具备。杨万里的散文和骈文,不仅数量众多,体裁齐全,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

杨万里散文中文学色彩最浓的是他的一些书启、序跋、记以及为亲旧所作的碑铭。这些作品,追忆往事,缅怀亲旧,点评人物,品评诗文,叙事简洁、文笔生动,表现出丰厚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文学色彩。本文主要就杨万里的书启文、序跋文予以探讨。

一、杨万里的书启文

杨万里一生为官四十多年,且驰名文坛,交友甚广。在与同僚、故旧、亲友、乡党及上司的交往中留下了大量的书信,在《杨万里诗文集》133卷中,其中有书启13卷,书7卷,尺牍8卷,时间跨度五十年(大约自绍兴二十六年至开禧二年丙寅)。在这些书启中,杨万里以政治家的目光,理性、冷峻地审视世事的变迁;以理学家缜密、谨严的思想理路思考人间万象;用文学家准确、生动的笔法书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使得杨万里的书启具有两大特点:

首先,杨万里书启内容具有表现生活领域的宽阔域。杨万里的书启文,读者上至皇帝太子,宰相枢臣,下至晚辈、乡党各色人等。如《上寿皇乞留张栻黜韩玉书》、《驳配飨不当疏》直呈皇帝;《上皇太子书》劝谏太子;《上张丞相书》、《见陈应求疏密书》其读者是当政的宰辅大臣;《答陆务观郎中书》、《答朱晦庵书》等是与朋友谈学论文,互相问候之作。《答李天麟秀才书》、《再答学者书》则是与后学之间的交流;《与材翁弟书》、《与南昌长儒家书》则是家书。其余不同地域、各个时期同僚的书启则不胜枚举。杨万里数量浩繁的书信内容包罗万象:大到国家兴亡、小到家庭琐事、雅到文学论题、俗到儿女情长无所不及。因此这些弥足珍贵的书信最直接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当时的时代特点,以及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现状。

其次,具有时间的延展度。杨万里的书启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从其初自出仕做官一直持续到他八十岁去世,时间的延展度使其内容具有了动态性,极为清晰地反应了作者生活、思想、甚至身体的发展变化情况;也动态地体现了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哲学、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折射出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消长更迭情况。这使得其书启文在研究作者生平与创作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学各领域的状况具有其它文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由此看出,杨万里的书启文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以及文体学价值,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二、杨万里的序跋文

杨万里在其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写有大量的序跋文。《杨万里诗文集》133卷中有书序7卷、题跋3卷。这些序跋文既有为自己的诗集、文集所作的自序文,如《诚斋荆溪集自序》、《易外传后序》,也有为他人诗文所作的序跋文,如《龙湖遗稿序》、《跋忠简胡公先生谏草》,还有赠序文,如《送王才臣赴秋试序》、《送郭银河序》等。

杨万里的序、跋文,大篇短章,皆有佳作,不仅特色鲜明,而且思想丰富,尤其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其文学思想。如《诚斋荆溪集自序》系统、简明地综述了其学诗之渊源及发展脉络。而《习斋论语讲义序》、《唐李推宫<披沙集>序》、《颐庵诗稿序》、《江西宗派诗序》等文既有论述诗歌内涵的深度“味道”的内容,如“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3],又有“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4]观点的阐述。同时杨万里在《黄御史集序》、《澹庵先生文集序》、《眉山任公<小丑集>序》等文中采用以人序书的手法深化了文如其人的观点,他评价胡铨的文章“先生之文,肖其为人”[5],称赞任尽言之文“大抵诗文孤峭而有风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概而有毅气。”[6]而在《施少才<蓬户甲稿>序》、《欧阳伯威<脞辞集>序》、《<千岩摘稿>序》等序文中,从作者自身的生活际遇入手,一方面拓展了欧阳修“诗穷而后工”[7]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有对诗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如《欧阳伯威<脞辞集>序》中云:“予因索其诗文,伯威颦且太息曰:‘子犹问此邪?是物也,昔人以穷,而吾不信。吾既信,而穷已不去矣。子犹问此耶!已而出《脞辞》一编,曰:‘子不怜其穷而索其诗,子盍观其诗而疗其穷乎?予退而观之,其得句往往出象外,而其力不遗馀者也。高者清厉秀邃,其下者犹足供耳目之笙磬卉木也。盖自杜少陵至江西诸老之门户,窥闯殆遍矣。”[8]

此序文不仅评价了欧阳伯威诗作的风格特色,肯定了他认真探讨前代诗人创作流派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

此外,杨万里的跋文虽多短章,但字里行间往往情感真挚、感情充沛。如《跋忠简胡公先生谏草》云:“澹庵先生之孙槻寄示先生谏草凡十一行,卒章云:‘臣不忍见虏寇入门等语,其痛次骨。万里读至此,不觉涕泗之沱若也。盖当是时,和战之杂之时也。国是数定而娄(屡)摇,国势将怯而复壮。仲尼曰:‘民到于今受其赐。”[9]

又如《跋张魏公答忠简胡公书十二纸》一文,写作者重读先师手札之时内心涌起如在左右的感激之情,其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同样具有语短情深、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

三、杨万里书启、序跋的总体特色

首先,杨万里的序跋、书启文具有相当丰厚的社会政治内容。其上书《上寿皇乞留张栻黜韩玉书》、《上寿皇论天变地震书》多视角、多层次论述了国家长治久安、恢复中原的大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杨万里的政治卓见。而其诸多的表、启、疏、奏、札,也大都具有极为强烈的针对性,针对具体问题,或者力陈收复大计,或者批评政治积弊,或者反映民生疾苦,措辞尖锐,大都秉笔直书、措辞尖锐、理足气盛、义正词严,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强烈的爱国情愫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也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和惊人的政治胆识。

其次,杨万里的序跋、书启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杨万里的一些书启、序跋往往交流思想,追忆往事,缅怀亲旧,感情真挚,文辞简洁,与那些刻意制作的大册鸿文相比,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风貌,文字也更灵动自然,写作中渗入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形成了谨严与宏肆相结合、清空与厚重相对生的艺术风格。

杨万里的序跋、书、尺牍等文体为散文,而短启皆用骈文写成。杨万里散文与理学家散文不同,师承欧阳修、苏轼,但由于时代与人格的原因,又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文章短则三四千字,长则上万言。或者纵横捭阖,引古论今,反复辩驳,逻辑严密,既有令人折服的论辩气势,又有很强的文学性;或者以精细的叙述、典重的文笔,记人叙事、品评诗文,感情激扬,行文气势非凡,语言明白晓畅、简约有致。从而形成了杨万里散文立意宏伟、高远的特色。

杨万里的骈文写作风格鲜明,成就突出。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整齐的四、六间错相对的句式,经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古文大家的改造,形成了新的写法和风格,并且被广泛运用于表、启、书、疏一类应用性文章中,后人将这种新体骈文称作“宋四六”。杨万里是宋代四六文的写作大家,他将“四六”这种文体广泛应用于表、启、尺牍、题跋、祭文等文体的写作中,且驾轻就熟、风格独具。宋人杨囦道在《云庄四六馀话》中说:“皇朝四六,荆公谨守法度,东坡雄深浩博,出于准绳之外,由是分为两派。近时汪浮溪(藻)、周益公(必大)诸人类荆公;孙仲益(觌)、杨诚斋诸人类东坡。”[10] 这只不过是大体而言。其实,在杨万里的骈文中,谨严、宏肆两类分格都有,但最成就最高的确实是其小启书简一类,清人孙梅《四六丛话》说:“《诚斋集》四六小简,俱精妙绝伦,往往属对出之意外,妙若天成,南宋诸公皆不及。”这是对杨万里骈文成就最恰切、精到的评价。

总之杨万里数量浩繁的书启、序跋文以迥然有别与其政论散文、文学评论的面目简洁而真实地显现了其精神生活的另一个侧面,为其政治理想、人格理念以及文学思想做了极为精到的注释,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文学造诣。

(本文系甘肃政法学院2008年度科研资助项目。)

注释:

[1][2]湛之编:《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页,第16页。

[3]杨万里著,王琦珍整理:《杨万里诗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3页。

[4]《黄御史集序》,《杨万里诗文集》卷七十九,第1246页。

[5]《澹庵先生文集序》,《杨万里诗文集》卷八十二,第1288页。

[6]《眉山任公<小丑集>序》,《杨万里诗文集》卷八十二,第1285页。

[7]见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转引自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8]《欧阳伯威<脞辞集>序》,《杨万里诗文集》卷七十七,第1229页。

(马海音 兰州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730070)

猜你喜欢
杨万里成就
燧人氏钻木取火
宋·杨万里《小池》(草书)
年轻有为
创意成就冠军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伊朗巨大核成就引世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