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下的特殊风景

2009-10-28 07:01陈晓燕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黄永玉

摘 要:黄永玉的散文《太阳下的风景》将作者自己的流浪过程与他和沈从文之间的交往过程交织在一起,在两条线索同时并进的表层叙事结构中隐匿深层叙事结构,含蓄地描述了湘西山民的另一种生活路向,并在平静质朴的叙述中还原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沈从文形象。

关键词:黄永玉 《太阳下的风景》 叙事结构 沈从文形象

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和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沈从文是表亲。黄永玉作于1979年岁末的散文《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以极为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他的流浪生活,并且深情追述了他与表叔沈从文之间的交往过程,在平静、质朴的叙述中还原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沈从文形象。

这篇散文有着极为独特的叙事结构。作品的叙述从凤凰古城开始,文字描述虽平实简单,可作者对这个美丽小城的偏爱却是毫不掩饰、溢于言表,一句“我那个城”道破作家对小城故园的深爱之情——这是作者生命的原点和人生的起点。然而作者颇具才情、大胆特立的父母后期生活的消沉难过,却隐隐透露出小城所潜藏的某种危机。此时“北京客人”从文表叔适时带来了某些外面世界的讯息,而他对“我”的延续一生的深远影响也从此开始了。文章由此展开了两条线索的叙述,一条是“我”的流浪漂泊之路,一条是“我”与从文表叔的相识交往过程。“我”从幼时的懵懂、顽皮到少年的轻狂、仗义,逐渐达到成年以后的成熟、坚强。沈从文作为某种符号始终存在其中,一个漫长的流浪过程正是在从文表叔的潜在影响下演变成“我”的成长之路,对从文表叔的书、文、人的阅读与理解构成“我”成长过程中一个个永远被铭记的脚印。在疏淡、简洁的叙述中两个隐形的线索就是这样绵密、细致而深刻地交织在一起,它们构成这篇散文的表层叙事结构。

但是文章的叙事并不停留于此。文章前面以非常简洁的文笔叙述了“我”流浪异乡的种种艰难,后面又回叙从文表叔初到北京时的种种艰辛,两者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呼应。从更深广的层面来看,沈、黄两代表亲,在从凤凰小城里走出而辗转漂泊于城市之间这个层面上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道路:两代表亲的人生经历以艰难、艰辛的异乡生活片断为珠片连缀、重合在一起,读起来恍如一段倒叙的电影,当文章在结尾处又回到开篇描述的“那个小小山城”的时候,文章方才显露出更深层的叙事结构,即对于湘西山民的另一种生活路向的描述,这是完全迥异于黄永玉父母坚守小城式的生活路向,折射出湘西山民对于山外世界的向往和征服的强烈意志,当然也写尽了其中的艰苦辛劳,一幅太阳下的特殊风景由此铺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篇散文洋洋一万余言,文字洒脱自然,却于行云流水中营构如此别致的结构,而结构之中又蕴藏如此深厚的叙事内容,令人惊叹!

而就在如此深沉绵密的结构之中,作者又妙笔勾勒出沈从文的种种风貌。写沈从文“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月台为小辈接站、他的“爱吃猪头肉夹冷馒头”、容忍“马拉松访问”,他在文革时欣赏的咸宁“荷花”和“飞地”生活中的“消炎片”,以及他那些“用花朵装点过的”回忆……这些细节,从一个晚辈的视角还原了一个宽容、温和、热情、坚强的蔼然长者形象;又写沈从文因木刻的马虎而给“我”的斥责,他因森林生活而给予“我”的教诲,他学术研究和授课时“非凡的记忆力”、他写小说的认真、对画画和音乐的喜爱……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严肃自律、一丝不苟、深情于国家、人民和艺术的艺术家和导师形象;还写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歇笔,他在扭秧歌与喝茶之间的尴尬和无所适从,虽着笔甚少,却写出了一个从旧社会步入新社会之后、努力适应新社会生活却难脱尴尬、难堪境遇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写人的方法丰富而多变,时而正面刻画,如从文表叔的谆谆教诲;时而侧面烘托,如婶婶的温和谦逊形成的积极烘托;时而反面映衬,如在“我”的忿怒映衬下的从文表叔的容忍和原谅。在娴熟的手法转换之间,种种形象重影叠放,勾勒出一个生活的沈从文、文艺的沈从文、知识分子的沈从文,于是一个多侧面、多棱度、多层次的沈从文就这样从黄永玉的笔下真实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本人也是一位深刻而丰富的艺术家,当面对某些人生与艺术的深广命题的时候,黄永玉偶而流露的深沉的痛苦和悲哀往往触发读者的悠长沉思。比如关于文革期间的痛苦生活,作者有意省去了具体的悲惨境况的描写,仅将困境中沉淀下来的那些令人“信仰似的尊敬”的生活规律传达出来,以留白式的叙写引领读者获得更加崇高的哲学认知和体悟。这些内容尽管在文中甚少,但仅有的一两处却令人慨叹弗止,回味深长,愈加彰显文章的高尚品格。

(陈晓燕 湖北襄樊学院文学院 441003)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黄永玉
你把这匹马拉走吧
你把这匹马拉走吧
黄永玉:你们都太正经,我只好老不正经
另一种相信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