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罗洛普和他笔下的新女性人物

2009-10-28 07:01王建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矛盾

姚 静 王建香

摘 要:特罗洛普的小说最具有特色的是他写实般的描写,对人物,尤其是对女性人物心理刻画的逼真深刻。本文主要分析了特罗洛普小说中的一系列反传统的新女性人物形象,如拥有政治抱负、追求平等婚姻、为成功不择手段等,从而探讨到他对妇女的地位和家庭作用的矛盾心态:他崇拜聪慧、独立而有远见的女性,但是却反对妇女过多参与政治;他认为婚姻是妇女走向幸福的唯一途径,但同时提倡平等的婚姻关系。并进一步深究他形成这种心态的原因。

关键词:特罗洛普 矛盾 新女性人物

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1815-188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多产而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以巴塞特郡系列小说和巴里赛小说(议会小说)而闻名。除了几位长期研究他的评论家如:殷企平、梅绍武、朱虹等以外,国内对他的译著和评论比较少。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曾对特罗洛普小说中的人物描述大为赞赏。在1860年的一封信里他也曾这样写道:“你读过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小说吗?它们正合我的口味。它们纯粹、真实,让我感觉到牛肉里的力量和啤酒给人的灵感。真实得就好像一位巨人从大地里挖出一块巨石然后将它垫在了玻璃橱柜底下。他作品里的所有人物只是在他们的生活里真实地活动着,你不会怀疑他们是在演出给你看。”[1](P173)

“自从特罗洛普的时代以来,他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独特性已经受到了批评家们的普遍关注。”[2](P74)在特罗洛普的小说中,他将妇女作为一个具有自治能力的社会组成部分,能够自觉做出道德上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而不是维多利亚时代对于妇女的传统的偏见,这样一来使特罗洛普小说中的新女性人物的形象描写得更为传神和生动。正是由于有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才使得这些部小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的衬托下颇有新意。

玛格丽特也认为“特罗洛普对于创造女性人物有非常独特的技巧,大大超过与他同时代的作家”[3](P2)。西方评论家也普遍赞扬特罗洛普尤为擅长描写女性人物的心理,大多佩服他在刻画女性形象上的细致入微的写作功力。他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年轻姑娘的形象,她们大多具有男性气质,果敢坚强,在没有长辈的相助下安排自己的婚姻大事。

由于特罗洛普的著作如此之浩大,在此我们主要探讨到他“巴里赛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这组政治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多具有各自鲜明的性格,如《首相》中的女主人公格兰考拉就是一个典型的非传统的女性。她忽视社会规则,许多人认为她是贵族阶层的敌人,不受规约的限制;她在经济上独立,甚至比丈夫拥有更多的钱,也正因为如此她相当的奢侈。她对于自己的特殊地位是自个儿挣来的而得意:不是靠她的财富与爵位,而是靠她自己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泼辣劲和善于嘲讽的本领得来的。她对政治有极大的理想和抱负,从一登场就透露了她的野心:“他是首相,这是桩了不起的事儿。我也开始觉得自己充满了政治抱负。”[4](P73)她不单想成为家庭中的决策者,还想成为财富的掌权者。当发现无法实现政治抱负时,她认为很有必要设置一个她自己的内阁。“财务我要亲自搞,我打算要动用起来的账目会把胆子小点的人吓呆的。我要做自个儿的内政部长,要对得起自个儿的良心,——还一定要亲自执掌各种礼仪。 我想来个精干的内阁,干起来得心应手。你一定要明白——我要叫女王低我一头。”[4](P40)许多评论家认为特罗洛普最伟大的天赋是他的洞察力,并且他的人物角色大多是对真实人物写实般的描写,从他对格兰考拉这样一个有鲜明个性、勇于打破传统并充满政治抱负的女性人物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时代渐渐形成的一种新女性的形象,由此可以洞悉到维多利亚时期妇女心态的一个变化。但是从格兰考拉屡次的想参与政治的失败,通过宴会来巩固首相政治地位的希望的落空,我们可以觉察到特罗洛普即使了解女性在政治领域的抱负与期望,但他个人并不赞同女性过多参与政治。

维多利亚中期已有一部分开明的女性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她们拒绝接受阶层带来的安逸和包办婚姻,去寻觅更深刻的人生真谛。这些聪慧而勇敢的女性具有深刻的反叛思想,往往跟同时代的“家庭天使”的形象大相径庭。特罗洛普完全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因此他在小说中着力描绘了新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能够自觉追寻自己的幸福,具有独立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特罗洛普受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响,是一定程度上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女人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就是婚姻。他作品中的女性大多最终走向婚姻,但是通过他作品中一些女性形象我们却可以看到他的比较开明的婚姻观:他提倡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爱情和婚姻。《你能原谅她吗?》中的爱丽丝逃避那些本可以给她带来幸福的男人,即使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堪也要勇敢追寻自己所要的幸福。爱丽丝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女性,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多女性不同的是,她对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平等的婚姻抱有强烈的渴望。爱丽丝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特殊看法:“爱情意味着伙伴关系,在这种伙伴关系中,每一个合伙人必须忠于对方,每一个人都得期望对方幸福并为之而努力, 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共同幸福。”[5](P355)在爱丽丝理想的婚姻中“丈夫的思维方式应该与我的情投意合,并且他所投身的事业是我所能够给予支持的”[5](P356)。尽管爱丽丝期望的爱情和婚姻在当时或多或少地过于理想化,但足以表现她有自己的思想,并能够对爱情和婚姻中女性长期处于被动角色和不平等的地位进行反叛。

与爱丽丝相比,《菲尼亚斯·芬》中另外一位有着特殊品质的女性——维奥莱特,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她对于成为一位女性有天生的自豪感,她从不认为自己是社会和传统观念的一个无助的受害者或者是男人的一种附属品。反之,由于她本身的独立品质,她认为“仅仅由于她不是一个男人,她必须要照顾好自己”[6](P133)。正是基于她对作为一位女性的自我价值和身份的强烈自信,使她能够区别于传统的女性观念,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爱情和婚姻。她认为“一个男人爱她并不足以使她嫁给他,但是如果知道一个男人不爱她却可以成为不应该嫁给他的一个原因”[6](P133)。她不需要一个男人来证实她的地位和存在。同样,她对于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使命被看作是来拯救男人的这一传统观念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她回应劳拉认为的她能够拯救她的哥哥的说法:“我不知道我有任何拯救男人的特殊使命,有时我认为很吃力才能拯救自己。”[6](P133)

然而特罗洛普刻画这些新女性开明、勇于打破传统并在曲折而辛苦地寻求他人的尊重和自我认识的同时,她们也遭受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对妇女的传统观念的阻碍。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特罗洛普的进步思想的火花,他通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来呼吁社会:妇女需要更多的平等、机会和尊重。

与同时代的许多小说家一样,特罗洛普的写作中常常大量地涉及奉献精神,这是一种在这一时期普遍应用于女人的价值观念,但是他对这一种女性的奉献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格兰考拉想证实自己拥有传统女性的自我奉献的美德以及她对巴里赛的一个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每次她努力想获得肯定,最后都以失败受挫而告终,譬如说她举行的聚会,妄图使丈夫巴里塞和她成为全英国最受欢迎的人,而巴里塞却强烈反对她的铺张浪费,并认为是一种很粗俗的行为。格兰考拉挖空心思,费尽钱财却得不到丈夫的认可甚至还非常讨厌她这种行为。爱丽丝虽然是聪慧而有思想的女性,对于爱情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她却在自己的情感经历中将自我奉献误认为爱情,并企图通过自我奉献来找寻身份,通过婚姻来找寻幸福。小说中爱丽丝对婚姻的最真诚的愿望和最终的情感结果得到了颠覆,她表面幸福结局的婚姻却潜伏着未来的悲观前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特罗洛普并不赞同这种他所生活时代盛行的女性盲目的自我奉献。

特罗洛普小说中这种反传统的女性形象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特罗洛普在自传里承认的那样,他是保守主义者的同时也是个激进主义者。因此对于妇女的地位以及社会作用也会有比较开明的一面。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已经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特罗洛普生活的时代,由贵族所把持的社会已经逐渐被资产阶级民主社会所取代”[7](P89)。特罗洛普不仅对政治保持着高度的兴趣,而且他也长期关注同时代妇女的地位、角色和心态的变化。1850年以后,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妇女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和政治等方面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先锋意识的勇敢的妇女,她们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同时在社会和知识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特罗洛普小说中的新女性人物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真实反映。

从特罗洛普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时期整体的社会全景,这一时期社会和家庭都对女性做了相应的规范和限制。特罗洛普矛盾的女性观中保守的一面使他笔下的女性人物逃脱不了时代局限性不能走向政治的舞台或者是有自己的职业,但他思想中开明的一面使这些女性人物打破传统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各具特色,有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抱负。他和这一时期的女性小说家一起来呼吁女性需要更多的自由,教育和平等。这也是特罗洛普一直倡导的道德观念和潜在的人文主义关怀的立场的集中体现。

注释:

[1]James,Henry.The Trollope Critic[M].Ed.N.John Hall.Totowa:Barns,1981.

[2]Snow,C.P.Trollope-His Life and Art[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75.

[3]Markwick,Margaret.Trollope and Women[M].London:Macmillan,2003.

[4]Trollope,Anthony.The Prime Minister[M].Ed.Jennifer Uglow.Oxford:OUP,1983.

[5]Trollope,Anthony.Can You Forgive Her?[M].Ware,Hertfordshire:Wordsworth,1996.

[6]Trollope,Anthony.Phineas Finn[M].Ed.Jacques Berthoud.Oxford:OUP,1982.

[7]殷企平.麦尔墨特的败因——兼论特罗洛普笔下的社会价值观变迁[J].外国语,2003,(5):62-66.

(姚静,王建香 湖南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411105)

猜你喜欢
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书法中的“矛盾”与变化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神秘的汀娜
反证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架桥
用认知的递进过程学习哲学常识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