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宫泽贤治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9-10-28 07:01王信峰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摘 要:宫泽贤治在其童话《狼山、笊篱山和盗贼山的故事》里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和谐意识,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大自然对人类具有“顺、逆”两面性。面对大自然的“温顺”一面,人类应该永怀感恩之情,尽力保护;面对大自然的“叛逆”一面,人类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予以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并且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宫泽贤治 《狼山、笊篱山和盗贼山的故事》 和谐意识

宫泽贤治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选材和表达形式交织成了一篇篇展现“真善美”与“追求和谐”的乐章,描绘了他毕生追求的梦想,那就是建立一个幸福和谐的人间天堂,而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所努力追求的。因此,认真解读宫泽贤治的作品,对我们会有不少启示。

这种和谐意识在他的童话《狼山、笊篱山和盗贼山的故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篇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宫泽贤治笔下描绘的一种简单朴素但却幸福快乐的普通农民的生活。在一块土壤并非特别肥沃的土地上,关系融洽的四家人依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在这里白手起家,盖起了木屋,耕种了土地,过上了自给自足简单幸福的生活。虽然孩子们之间也有争吵、父母对孩子也有打骂,但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而且在这片乐土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浑然天成,其乐融融。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居住的场所、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还帮助人类抵御恶劣的天气。而人类对大自然也是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在从大自然获取恩惠之前总是先征得大自然的同意。另外,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以凶残的形象出现的狼,在宫泽贤治的笔下也变得非常具有人情味。当人们到山里寻找失踪的孩子时,竟然发现孩子们正围坐在火堆旁吃着烤栗子和蘑菇,而狼群则围着孩子们边跑边唱。相信每一位读者看到这儿,都会对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感到向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篇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团和气,我们也看到了人类在与大自然交往中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人们突然发现四个最小的孩子不见了。经过寻找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狼山里的狼把他们带进了山里,请他们吃东西,还陪他们做游戏。人们把孩子带回家之后,主动做了糯米糕作为礼物送到了狼山里。第二年一个地上结冰的早晨,人们发现农具不见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笊篱山的山男[1]把它们藏了起来,因为他也想吃糯米糕。大家回家之后,又做了糯米糕送到了狼山和笊篱山里。第三年一个遍地冰霜的早晨,人们发现丰收的稻谷一下子全没了。他们从南向北一路找来,最后来到了盗贼山。刚开始,盗贼山里的盗贼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偷了人们的粮食。后来,在正直的岩手山的劝解下,事情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人们回家之后,又做了糯米糕给四座小山都送了去。从此以后,人们和这四座小山都成了朋友。每年冬天四座小山都会向他们讨要糯米糕。看到这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大自然搞的恶作剧。那么,大自然为什么会和人类搞这些恶作剧呢?面对这些恶作剧人类是怎样化解的呢?大自然以后还会不会再搞这样的恶作剧了呢?人类应该怎么做,才能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看这篇童话时,就会发现其实人类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不足

人类最初只看到了大自然“温顺”的一面,其实大自然对待人类的态度存在“顺、逆”两个方面。正如童话一开始所展现的那样,在作者的笔下,最初的大自然的确是温和善良的。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对人类的要求有求必应。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悄悄改变,大自然对人类渐渐变得不满起来。于是,它和人类搞了一些恶作剧,而且恶作剧的程度越来越厉害。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不满越来越深。可是,人类却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就事论事,轻描淡写地暂时缓和了矛盾,其实问题并没有解决。

二、人类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足

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人类经历了崇拜、忽视和协调三个阶段。当人类刚刚站在大自然面前的时候,表现得诚惶诚恐。可是随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改造进行得越来越顺利,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足,他们渐渐淡忘了大自然的恩泽。于是导致了大自然以恶作剧形式进行的小小惩罚。虽然人类最终协调了和大自然的关系,与大自然重新成为了朋友,但是其实问题并没有真正、彻底地得到解决。因为人类并没有很好地反省自己的错误。问题的根本所在很简单,就是人类缺乏感恩意识。正因为人类没有及时对大自然进行回报,所以才导致了大自然的恶作剧。而每一次恶作剧发生之后,人类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只是对搞恶作剧的小山进行感谢,因此导致其它小山的不满越来越厉害,所以才导致恶作剧一次次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虽然最后一次恶作剧之后,人类给所有的小山都送去了糯米糕,和它们都成为了好朋友,“然而糯米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小,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2]。在童话的结尾,我们看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人类的感恩意识变得越来越淡薄。我们也不难想象,人类的这种变化肯定会再次招致大自然的不满,总有一天大自然会再次对人类进行惩罚。那么,惩罚的方式还会只是小小的恶作剧这么简单吗?

三、人类对大自然缺乏宽容

在这篇童话里,还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人类对待盗贼山的态度。因为盗贼山把人们所有的粮食都偷走了,而且最初还不承认,所以人们对它心怀不满,因此给它的糯米糕虽然最多,但是里面却掺了很多沙子。看到这儿,大家作何感想呢?大自然给了人们那么多的恩惠,人们没有想到要去回报,可是它给了人们一点点伤害,人们就立刻对它进行报复。这只能充分说明一点,那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缺乏应有的宽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面对大自然的人类是不是表现得过于自私了呢?

那么,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自然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呢?渡部芳纪在其论文《賢治作品における対立の構造とその止揚》中,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认为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对此人类应该永怀感恩之情,时刻不忘报答。同时,人类在利用自然生存发展的时候难免会有伤害到自然的时候,对此人类应该具有谢罪意识。另外还有一点他没有提到,那就是,面对大自然的过错时,人类应该表现出应有的宽容,不要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总之,人类在自然面前应该时刻保持谦虚、感恩的态度,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才能保持和谐的关系。

注释:

[1]宫泽贤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形象,通常都是红色的脸蛋,金色的眼睛,性格憨厚。有人说是山妖,也有人说其实就是野人。

[2]杨凤莲,李红旗,胡毅美译:《宫泽贤治童话精选》(上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参考文献:

[1]杨凤莲,李红旗,胡毅美译.宫泽贤治童话精选(上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日]渡部芳纪.《賢治作品における対立の構造とその止揚》[J].东京:洋洋社,1992:154—161.

[3]陈剑.保卫自然的呼唤——宫泽贤治童话的教育意义[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11).

(王信峰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266071;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