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激辩是否取消对华援助

2009-11-02 10:09
环球时报 2009-11-02
关键词:发展部自民党对华

自德国经济合作和发展部新部长迪尔克·尼贝尔10月30日抛出取消对中国的发展援助言论后,德国各界争论不断。德国绿党政治家批评经济合作和发展部的决定“本质上是错误的,后果将是严重的”。有德国网友在《世界报》网站称,该部长的“取消对华援助论”显得“愚蠢”而“目光短浅”。

自民党籍德国经济合作和发展部新部长迪尔克·尼贝尔在接受《图片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和印度等经济巨头已经不再符合贫困的标准,发展援助应集中提供给那些最贫困的地区。此后,发展部一名发言人再次确认这一消息,并且表示,除了停止向北京提供援助资金外,向中国提供的技术性援助也将结束。目前仍在进行的项目可以继续直到其完成。但两国间的法制对话还会继续。

尼贝尔抛出“取消对华援助论”后,遭到德国在野党的强烈批评。绿党政治家批评经济合作和发展部的决定“本质上是错误的,后果将是严重的”。寻找解决气候危机、金融危机以及粮食危机等问题的办法,离不开同中国的合作。这种做法恰恰是“当着中国的面把门关上了”。社民党预算事务专家施奈德曾表示,借助发展援助可以赢得对中国的政治影响,同时可以成为德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敲门砖”。德国发展援助组织联合会主席沃尔宁也警告,取消对中国和印度发展援助的做法是错误的。她认为,应对这两个国家的发展援助重新定位,因为中国和印度的贫困地区在继续扩大。

德国《世界报》就此对2076个网友的调查发现,95%的人认为应该取消。5%的人认为“取消是个错误”,显得愚蠢和目光短浅。很多德国媒体对此进行激辩。《南德意志报》在头版等重要版面刊登多篇文章讨论这是“必须的”还是“危险的”。该报称,这7000万欧元虽然是从柏林汇到了中国,但中国又将这些钱流向了德国,买了德国的产品和技术,为德国出口作了贡献。

取消对华发展援助的声音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德国政界出现。据《柏林日报》报道,德国对华援助从1982年开始,截至2007年,德国共向中国提供援助8.5亿欧元,其中包括技术合作资金、人员培训、紧急救灾援款、粮援资金等。但从2006年2月开始,自民党和基民盟就数次提出“取消经援中国”提议,认为“中国已不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援助非洲”等。实际上,自民党在联邦大选结束后就宣布,将取消每年对中国提供的大约7000万欧元的经援。

德国发展合作政策研究所经济专家沃尔夫认为,这不应再称为援助,而是合作,其中环保方面的合作占2/3。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符合德国的利益。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国外交人士称,新部长的言论并没有谈到取消对华援助日期,可能是想试探一下中方对此的态度,毕竟得罪中国的后果不堪设想。▲

德媒激辩是否取消对华援助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猜你喜欢
发展部自民党对华
本期导读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