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2009-11-30 08:18
雕塑 2009年5期
关键词:雕塑系面貌毕业

行进中的凝思

一年一度的毕业创作如四季更叠一般,以一种它所特有的承载重量(学生个人的追求及教学单位的主张)呈现在观者面前,这些作品在反映学生个体对于当前创作的一种思考与映射的同时,也非常清晰地体现出了学生所处的地域与学校的思想倾向和教学主张。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注重整体与力量的表达这一传统在此不再赘述。而今它更加注重传统基础课与当代的诸多视觉语汇的交叉、重叠和映射,具像的方式是教学的基本主张。但这种方式不是以守旧为目的,它更加强调一种时代性的展现;更加强调新的(不是猎奇式)方式的探索;更加强调对于材料媒介在雕塑方式与面貌上的改变。在具体的教学进展过程中,依托“双重基础”的教学原则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抽象基础”与“具像基础”的相互碰撞而衍生出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方式。同时也辅以理论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不应妥协于学生对基础性训练的盲目轻视。力争使教学更加的合理,更加厚重,更加具有多样性。但这也令教学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性,这是需要在教学层面应重点给予关注的,

今年的毕业创作,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我系采用分组的方式(共计3组,3名教师分别指导)来进行的。由于教师的不同主张与年龄差异,使各组的作品有了更大的反差和丰富性。这些因素皆在创作的理念、具像形态的陈述以及材料语言的拓展等方面产生了迥异的差别。既体现出学院的教学主张与要求,又充分尊重教师的思想理论和学生的创作自由度及思考状态。其结果已经在学院展览及各类全国性展览中得到了较好的印证,也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另外,纵观本届及当前的毕业创作教学活动,仍有些问题困扰并影响着教学:

其一,对于基本创作方式的把握,尚有过于粗糙和笨拙之感。体现在具体作品中,主要是表达的泛泛、主题的游离,以及情感元素的欠充分等等,这些均影响了作品的表现纯度和探索的力度。

其二,学生之间及学院之间创作面貌与视觉语汇的选取异常相近或相同。互联网将彼此拉近,同时也将异彩纷呈的领域给予了混浊。让毕业创作的整体面貌呈现出少地域性多相似性,少自我的个性张扬多趋利而为之。

其三,过于追寻成熟感而较少流露青年所特有的锐气,令年轻人所特有的精、气、神丧失了较多亮点。将创作视为时尚般来应对,其结果是创作的思考深度与幅度有待提升。

其四,以大或所谓的材料新意来认识创作,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相似的面貌、疲软的思考力量以及苍白的对于社会的关注与贴近。随着大量的创作与展事的涌现,雕塑的教学方式与创作方式也受到了冲击与异化性的质疑,但整体的教学活动尚未对此给予充分的关注与跟进,使教学行为有落伍之嫌。因此,雕塑教学的进一步丰富与协调,以及对于自身的建设加强,是目前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会对今后的创作面貌产生影响的重要环节。那么扩拓教学的领域将是既漫长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关注的问题。

鲍海宁(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猜你喜欢
雕塑系面貌毕业
毕业季
图表
新·面貌
今非昔比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毕业歌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