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

2010-01-07 05:11庄嘉昌
海峡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福建竞争力茶叶

庄嘉昌



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

庄嘉昌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

该文在阐述福建茶叶出口的贸易环境、市场份额、出口价格的现状基础上,面对国际市场越来越苛刻的竞争条件以及阻碍自身发展的一些因素,对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认为福建茶叶出口存在诸多问题、出口竞争力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的途径,为福建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福建 茶叶 出口 竞争力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大省,茶叶是福建省传统大宗出口商品,茶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农业的支柱性产业。因此,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福建省茶叶的发展。近年来,面对欧盟、日本等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福建省茶叶的出口大大受阻,越来越高的门槛使得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随着出口环境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在认清现今出口严峻环境的基础上,展开对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1 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现状

1.1 福建茶叶出口的贸易环境

目前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十分盛行的贸易保护方式,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制订十分严格和强制性的环保标准和苛刻的卫生检疫制度,限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该国市场。自2001年12月起,中国正式加入WTO,大量关于中国茶叶高农药残留量的报道对国际市场的茶叶交易造成了显著影响,特别是在欧盟和日本市场,它们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标准,造成中国茶叶出口的门槛越来越高[1]。从2002年起,欧盟就开始对中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检测标准,农残检测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到2006年1月1日,欧盟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及饲料安全新规定,进入欧盟的食品从初始阶段就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否则欧盟委员会将有权取消其出口资格。此外,作为福建茶叶最大的出口国日本,对茶叶农残的限量要求是更加严格。日本现行的《食品卫生法》仅对81种农药残留量规定了标准值,而于2006年5月29日刚刚启动的日本《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中,对茶叶农残的限量要求大大提高,对茶叶的规定大大严于原标准[2]。这些都使得福建茶叶出口受阻,并正逐步失去欧盟、日本这些传统市场。

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对手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以及新兴产茶国越南的兴起,都给福建茶叶的出口造成强有力的竞争。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目前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国也在不断扩大茶叶产量且价格低廉,他们利用现代化手段和高新技术来进行生产以及加工,毫无疑问将凭借价格和质量的优势对福建茶叶出口造成巨大冲击[3]。同时,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茶叶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将有大批内贸生产、流通企业参与茶叶出口,出口竞争更加激烈,福建省部分茶叶品种的出口价格已出现下滑势头。

1.2 福建茶叶出口所占市场份额

茶叶是福建省重要的传统出口农产品之一,远销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福建省茶叶出口值为3663万美元,1996年出口值达到5000万美元,2001年出口值达到7500万美元,之后几年的出口值都有所下降,出口值都在5000万美元左右,截止到2008年,出口值为5280万美元。福建主要出口茶类有乌龙茶、花茶,其次是绿茶、红茶和白茶,还有少量保健茶。

乌龙茶是福建出口数量最多的茶类,约占全国乌龙茶出口量的70%至80%。乌龙茶出口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增加幅度巨大,9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增长平稳,而且80%以上的出口量集中在日本市场;出口欧盟国家的乌龙茶于2001年恢复出口,但数量有限;其它出口地区和国家还有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花茶是福建茶叶出口国别最多的茶类,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日本是福建花茶出口最多的国家;欧盟在福建花茶出口量中居第二位,年出口量约400吨。其他花茶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还有香港、东南亚、美国等。绿茶主要出口非洲、日本、欧美等国。出口日本主要是蒸青绿茶,约占对日出口绿茶的90%。红茶主要出口英国,由于成本偏高和农药残留的困扰,红茶出口逐年下降。白茶出口数量很少,主销港澳和德国,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新工艺白茶[4]。

1.3 福建茶叶出口的价格

世界市场各国商品价格不仅受到世界市场供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世界市场价格和竞争对手的价格左右。从表1可以看出,茶叶国际市场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福建茶叶价格也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的幅度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下降得较大。欧洲、日本、美国、俄罗斯等,以食品安全为名对进口茶叶实施近乎苛刻的“绿色壁垒”,致使目前福建茶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急骤下降,平均茶价低于印度茶价40%,低于斯里兰卡茶价60%[5]。

表1 世界及主要茶叶出口国以及福建茶叶出口价格 (单位:美元/吨)

数据来源:根据1998年~2005年《福建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2 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

2.1 福建茶叶产品质量竞争力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非关税壁垒仍然继续存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十分关注茶叶的卫生质量。近几年来,主要茶叶进口国,尤其是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扩大而且更严。茶叶的农残量、重金属、有害细菌、茶叶中非茶类夹杂物等项目是否符合各国安全卫生限量指标,已成为能否进入世界茶叶市场的首要条件[6]。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已转变为质量壁垒。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冲破各种贸易壁垒。福建茶叶多产于山区,生态条件优越,符合发展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生产条件。福建茶叶的质量特征除一般的外形好、香气高、滋味浓等给人以美的感受。但是,福建茶叶种植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和科学使用农药,卫生质量控制难度大,难以适应国外日益严格的茶叶卫生要求。另外,福建茶园基础条件薄弱,茶园水土流失严重,施肥不足,造成茶叶香低味淡,影响了茶叶质量的提高。福建茶叶已经注意到了茶叶的质量问题,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目前,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茶叶的农残问题,制定安全用药规章制度,加强对农药、农资的规范管理,建立病虫害植保网络,大力扶持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茶叶基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茶叶质量源头管理和农残监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福建茶叶产业还应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尽量施用有机肥,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无公害操作规程,有效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微生物的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茶叶品位。

2.2 福建茶叶价格竞争力分析

国家规定,茶叶生产企业除了要缴纳特产税外还缴纳增值税,总税费高达35%~40%,大大提高了茶叶成本。茶叶是中国一个高税赋的农副产品,比印尼、斯里兰卡等低税赋国家高出数十倍。目前福建茶叶税赋高达32.7%,即特产税23.5%、增值税6%、地方所得税3.2%,再加上其他收费大约达35%。按每50千克干茶平均价670元计算,每50千克茶叶应缴税费234.5元。税赋重影响了茶叶价格的上升和加工企业的经营,大大增加了出口茶叶的成本,使福建省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相比之下,国外的一些竞争对手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促进本国茶叶的出口,如印度在2001年~2002年财政预算中宣布,如果茶场将利润用于茶园改造或机械更新,可免收税收;斯里兰卡为扩大出口,免去一切生产和销售环节税收,只在出口时加收茶叶税2.5卢布/千克。越南茶农发展生产可获得低息或无息贷款,新发展的企业6~9年内免交各种赋税[7]。

为了使出口茶叶符合欧盟标准,福建的生产出口企业纷纷增加对茶叶的检测和论证,致使企业成本增加、风险加大、时间延长、出口下降,挫伤了茶叶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部分茶叶品种的出口价格已出现下滑势头。

在国家放宽外贸经营权后,茶叶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福建省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茶叶企业约有10多家,各类出口企业之间为了挤占市场,抢夺客户展开恶性竞争、低价竞销,出口价格因竞争而下降,茶叶出口已属微利甚至到了亏损边缘。从1997年开始,中国茶叶的价格在国际市场开始下降为1823.6美元/吨,在随后的6年中价格继续下跌到每吨1800美元以下,2002年又跌到每吨1364.6美元,而印度茶叶当年的出口平均价在每吨1798.4美元,斯里兰卡出口平均价在每吨2240.8美元。

福建茶园的机械化程度较低,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近几年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茶叶出口成本高涨,严重影响了福建茶叶出口价格上的竞争力。另外,福建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偏低,相对发达国家农业补贴较高的情况,福建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农业基础投入和茶园建造资金的缺乏,与日本和斯里兰卡等国相比,福建茶叶的生产资本显得十分薄弱。

2.3 福建茶叶出口营销水平分析

茶叶营销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现实或潜在的需要,其中心是达成交易,而达成交易的手段则是开展综合性的营销活动。茶叶营销观念是要求我们确立这样一种信念:企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顾客为中心,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是企业的责任;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实现长期的合理的利润。茶叶营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

目前福建茶叶营销者较多考虑到为抢占市场而恶性竞争,而较少考虑到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以顾客为中心,这样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福建茶叶的出口。福建的茶叶营销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强调的是价格竞争为主的传统营销方式。这点可以从福建茶叶出口的形式和单价中看出,福建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出口到日本的茶叶以散装为主,出口平均价格在3美元左右。营销技术创新不够就影响到福建茶叶出口到欧美等高端市场。茶叶营销者,只有提高茶叶品质,以诚信为本,以顾客为中心,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另外,福建茶叶出口的市场比较单一,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就乌龙茶而言,出口量85%以上都集中在日本市场,过分依赖日本市场,未开拓其他市场,一旦日本国内乌龙茶销售量下降,势必对福建乌龙茶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困难。

2.4 福建茶叶品牌建设分析

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名牌已成为国家乃至产业领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产品在生产环节所创造的增加值只占30%,而70%的增加值来自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品牌的增加值效应更加明显。福建现在是居于“名茶优势,名牌弱势”的境地,福建茶叶是在“做大”(在数量上),而还未“做强”(在经济效益上)。“有名品无名牌”的局面告诉我们,福建茶叶的发展缺少的是品牌。品牌对于提升福建茶叶出口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福建茶叶产业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的问题,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体,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较少,茶叶开发投入不足,仍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此外,茶叶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茶叶企业规模小、投入少,缺乏品牌意识,出口茶叶只能以原料茶为主,这就造成了创造的经济效益较低,赢利较少,使得国际竞争力也随之下降。因此不难发现,福建茶叶的品牌建设对福建茶叶的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今商品日益趋于同质化,品牌成了竞争致胜的法宝,福建茶叶的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3 提高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的途径

3.1 提高福建茶叶质量水平,保证福建茶叶的基本竞争力

要加大财政投入,在茶叶主要产区建立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户推动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达到降低农残、提高品质、扩大出口的目的,在国际市场上重塑福建茶优质、放心的形象。有机茶是市场需求趋势,如今世界市场正以需求量20%速度递增。在政策上,对于发展无公害有机茶生产的,经产品检测认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各级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对通过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认证的,经核实,前者可补贴50%的认证费用,后者给予全额补助。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规定,对新型农业投入品,应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登记管理。要通过执法监督等措施,确保在各茶叶产区不经营、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同时,要结合出口要求,使用符合最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农药品种,科学调整和合理改善农药品种结构,在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同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茶农的安全用药、科学用肥的意识[8]。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引导茶园进行合理流转和茶农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推行茶叶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公司+基地”的模式,进一步增强行业和生产者的自律意识,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对农户种植的茶园,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通过建立示范片带动散户,逐步转变成半紧密型的生产基地[9]。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扶持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这些龙头企业,带动一片甚至整个行业;同时应进一步增强行业和生产者的自律意识,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

3.2 科学制定茶叶出口价格,提高茶叶出口的有效竞争力

茶叶在中国是一种高税赋的农副产品。福建现行的茶业税赋包括农业特产税、增值税和工商管理费等,总税费在 35%左右。由于税赋沉重,茶叶成本提高,严重制约茶叶生产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茶叶品质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为保护茶叶行业的生产积极性,降低茶叶税赋、减轻负担已势在必行。建议国家降低茶叶税赋,一是免征茶叶特产税;二是减征茶叶增值税,建议减少至5%~8%,从而起到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三是对出口茶实行全额退税政策,鼓励茶叶出口。此外,我们还应就国外茶叶竞争对手的价格,制定出我省茶叶出口的合理价格,以提高我省茶叶出口的竞争力。

3.3 加强福建茶叶品牌管理,提高茶叶出口的品牌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茶业发生了很大变化,茶企业素质得以提高,产业化开始起步。中国加入WTO后,茶企业正逐步加强品牌意识。但是,迄今为止,福建茶叶出口仍以散装茶为主,茶叶的出口仅仅是为了创汇,自主品牌很少;竞争仍局限于以价格为主的低层次水平上。因此,福建茶业界必须改变茶叶出口创汇的旧观念,树立茶叶出口创品牌的新观念。因为,打造出了像英国立顿茶那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茶,出口创汇也就在其中了。

名优茶即名茶和优质茶的总称。福建是全国的产茶大省,品种资源丰富,地利条件优越,名茶种类繁多。加快福建名优茶品牌建设有利于提升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名优茶是福建茶叶品牌建设的关键点,名优茶尤其是历史名茶有着良好的社会效应,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大红袍几乎是无人不晓。经过市场经济的熏陶,福建许多茶叶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所注册的商标数不胜数,但是大部分名优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功能弱,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能影响全国的品牌很少。面对这样的情况,福建茶叶企业应该抓住名茶效应这一关键点,在名茶的基础上整合品牌,维护和发展品牌,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另外,福建茶叶企业还要抓住全球茶叶消费转变时机,利用名优茶形状美、品质好、风味显、文化性强等特点,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发挥名优茶效应好、效益高的优势,名优茶必将成为福建茶叶国际化经营的新卖点,使福建率先走出中国茶叶出口的困境。

4 结论

福建茶叶出口在总量上虽然占国际市场的很大部分,但是出口市场不规范,茶叶经济附加值低,还在走粗放生产和经营的老路。国内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茶叶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以及欧盟、日本等国相继实行的新的农残检验标准等等,这些都是福建茶叶需要面对的巨大门槛和障碍。所以,如何改善出口环境、提高自身水平,无疑就是福建茶叶经济要解决的难题。面对国际市场越来越苛刻的竞争条件以及阻碍自身发展的一些因素,福建茶叶在战略调整上就必须走出原有的生产出口模式,提高福建茶叶出口的有效竞争力。福建近几年来也陆续采取一些提高茶叶出口的竞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须继续努力来提高茶叶的出口竞争力,为振兴福建农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1] 陈洪德,张育松,陈奋.WTO与福建茶叶[J].茶叶科学技术, 2002, (1):6-9.

[2] 佚名.业内人士呼吁茶叶国标应尽快与国际对接[EB/OL].

http://www.foodqs.com/news/alibaba/info.asp?id=720070&zt=zx,2006-4-21/2007-5-15.

[3] 佚名.中国茶何时成为国际舞台主角[EB/OL].

http://www.ynxycc.com/newList.asp?ClassID=19,2007-3-9/2007-5-15.

[4] 陈洪德,潘东明,刘宜渠.福建茶产业五十年发展历程和发展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1):37-42.

[5]王梅英,陈慧斌,庞杰.福建茶叶的市场与标准[J].茶叶科学技术, 2004, (2):22-23.

[6] 佚名.福建主要出口农产品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分析[EB/OL]. http://www. shec.gov.cn/sjzx/content.jsp?n_info_id=544496,2006-9-3/2007-5-15.

[7] 孙威江.福建茶叶外销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 2002, (4):10-13.

[8] 刘春燕,黄美莲.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管理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05, (4):73-74.

[9] 陈金辉,张晓燕.福建出口茶叶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中国茶叶, 2004, (3): 32-33.

猜你喜欢
福建竞争力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香喷喷的茶叶
日本竞争力
福建医改新在哪?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