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江永香柚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0-02-09 20:29卢胜进
中国果业信息 2010年1期
关键词:江永县江永全县

□ 卢胜进

江永县地处湘南,属南岭褶皱带中段,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通透性好,富含硒、锌、锰、钼、镧、钇、铀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灌溉水均为自然水,没有工业污染,水质矿化度低于0.5 mg/L,含多种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人文环境独特,有瑶族故地千家峒、千古之谜女书与千年古村上甘棠形成的“三千文化”;全县有3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52.55%。

江永香柚(简称香柚,下同)源于广西恭城县,属于沙田柚,明代传入湖南省江永县桃川盆地,清朝道光(1848)《永明县志》就有“橘柚疑烟翠”的佳句,1996年江永县粗石江镇还有二三十株树龄近百年的老柚树。1979年以前,香柚一直称恭城柚或沙田柚或江永柚子。1966—1979年,随着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以及供销社和国营商业统一购销规模加大,江永县所产柚果的独特品质得到更广泛、更深层、更全面的认识,在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市场被誉称为“香柚”;1979—1990年,江永县所产沙田柚正式更名为江永香柚或桃川香柚;1991年湖南省体改委和零陵地委、行署的行文中,正式确定为江永香柚,并沿用至今。目前,全县拥有香柚栽培面积约1万hm2,香柚加工企业3家,产值达2亿元以上。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江永县进一步发展为“香柚王国”,增强香柚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历程

庭院种植阶段(1977年以前)主要在桃川洞农户房前屋后零星种植。1949年全县有香柚7 500多株,产量 81 t,由私商购销;1959—1977年,香柚由供销社或国营商业购销,其中,1977年收购出口126 t,出口量是1949年香柚产量的1.56倍,占全县水果总产量的42%(数据来源于 1991—2004年江永县志)。

连片种植阶段(1978—1987年) 1978年,江永县被湖南省政府列为良种柚基地县;1979—1980年全县连片种植香柚73.33 hm2,正式拉开了香柚基地化、产业化序幕,并很快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沙田柚种植基地之一。到1987年,全县香柚面积已达200 hm2多。

规模种植阶段(1988—1997年) 1988年,江永县被列入湘南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香柚开发由桃川洞向全县丘岗山地综合推进,全县上下努力把江永县建设成为“柚子王国”。1995年更是掀起了“千军万马齐上阵”的香柚开发高潮,全县19个乡镇、143个村协同作战,31个岗坡、16个连片基地全部动工。与此同时,香柚独特品质、区域种植、专业生产等得到社会肯定和认可,江永县被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香柚之乡”称号,并引起湖南省委、省政府关注。1996年,全县“十万亩香柚基地”框架形成,并成为1996年度湖南省农业十大新闻之一。到1997年,江永县香柚种植面积达0.89万hm2,产量达1.7万t。

标准化建设阶段(1998—2005) 1998年,江永县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综合改革试点县,香柚企业标准开始制订,香柚绿色食品申报获得成功,从而拉开了香柚标准化建设序幕。2001年全县初步拟定的6个系列标准和45个质量标准构成了香柚产业标准体系。同时,香柚基地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三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于2004年通过国家验收,2005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到2005年,全县香柚面积已增加至 0.92万 hm2,产量 5.4万 t。

现代化产业阶段(2006年至今) 香柚被列入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拉开了现代化香柚产业建设序幕,并逐渐形成种养、沼气、旅游、加工、营销等产业集群。2009年,香柚面积达 1万hm2、产量 10万 t,全县柚园养猪48万头多,建沼气池约3万口,吸引旅游观光者约6万人次。目前,全县有香柚加工企业3家,香柚专业合作社5家,香柚运销公司10家,香柚由节日销售变为周年销售。

主要成就

资源效益化 一是选准传统优良产品——香柚作为富民强县主导产业,大力开发。二是产业投入机制灵活多样。目前,全县发展香柚1 hm2以上的大户有1 464户,县直机关独资开发香柚场93家,建成股份制香柚场21家,引进省市机关与县内对口单位联营香柚场39家,引进外来客商独资租赁开发香柚场68家,还有转让型、承包型、拍卖型能人经营香柚场。三是整合资源,先后成立了香柚开发指挥部、香柚示范场、香柚研究所、香柚开发总公司、香柚行业协会、香柚专业合作社等,使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更趋优化。

基地区域化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集中连片,配套发展,综合开发”的原则,全县大力推行“政府辟基地,基地建公司,公司连大户,大户办实业”开发模式,建成万亩连片香柚基地3个,千亩以上12个,33.33 hm2以上16个,3.33 hm2以上200多个,零星种植不到总面积的20%。

建设标准化 在产业布局上,做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配套路渠;在建园上,坚持规划先行,放样施工,等高整地,深沟撩壕,按标准验收;在种植上,推广酸柚砧嫁接苗,栽植密度为5 m×7 m;在培育管理上,实施《江永香柚规范化栽培月历》和《江永香柚标准化管理月历》等香柚标准;在生产服务上,统一规划建园,统一培育优质苗木,统一技术指导种植户,统一审批残次林改造,统一宣传报道。

管理制度化 开发阶段,县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的开发班子,按照“四季抓开发,常年不断线”的指导思想,建立由项目区各乡镇长亲自抓、负总责的“定面积、定专人、定标准、定经营机制、包开发成功”的“四定一包”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阶段,县里成立了香柚产业化项目指挥部,把香柚产业发展纳入全县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范围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

产业现代化 一是标准升级。先后公布了《香柚》(NY/T 1265—2007)、《江永香柚》(AGI 2008-04-00018)、《江永香柚栽培技术规范》(DB43/T 406—2008)、《绿色食品江永香柚栽培技术规程》(Q/JYXY 01—2007)等标准。二是种植基地升级。2007—2008年经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登记香柚出口基地达1 600 hm2,同时,江永香柚被列为第二批国家GAP(良好农业规范)试点项目、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2009年江永县获“中国香柚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称号。三是产品升级。“永明牌”香柚2005年以后分别荣获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湖南省名牌农产品、湖南省著名商标等。四是营销升级。商品意识不断加强,由统货销售转变为分级销售,销售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网上营销开始起步。五是产业化升级。香柚种植、青柚果加工、香柚销售、成熟柚加工、柚园休闲旅游等产业群全面发展。

基本经验

一靠政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当家做主,庭院种植香柚树增多,至1965年前后即有少量成片香柚园;1978年后,江永县先后被列入相关香柚开发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项目约10个,其中,1995—1999年香柚开发升格为“书记工程”,《关于建设桃川十万亩香柚基地的决定》、《关于搞活香柚等水果流通的规定》等产业扶持政策纷纷出台;2006—2008年,江永县争取到少数民族、扶贫开发、西部开发、湘西开发等四大政策,得到上级关照,为香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靠科技。1985年以前连片香柚园建设都以失败而告终。1988—1990年江永县科技人员推广“酸柚鲜花朵人工授粉”成功,创造沙田柚连片种植丰收神话,掀开了江永香柚规模种植的序幕。1996—1999年,江永县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柚类研究所,对香柚优良单株进行挂牌观察,引入约20个柚类品种进行试验,选育出早香1~3号,筛选出良种授粉品种,获专利2项,形成香柚和琯溪蜜柚两大柚类基地,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全国柚类科研生产协作会;同时,对优质香柚场颁发“优质柚园”卡,规范使用“永明牌”香柚商标和绿色食品标志。2000年至今,江永县科技人员又创新“资源式”联防联治黑蚱蝉、柚类剪磨收集花粉毛笔点授等技术,开发出环形水槽、黑蚱蝉食品及商品花粉等新产业,使得香柚产业迎来现代化发展春天。

三靠投入。香柚规模种植阶段,全县投入开发资金约4亿元,其中,农民投入约2.53亿元,占63.25%;市级以上单位投资约0.59亿元,占14.75%。1998年后,主要是柚农自己投入香柚生产、加工与销售。2008—2010年江永县实施国家财政支农整合项目,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400万元、县财政投入2 450万元、银行贷款3 850万元、企业自筹3 730万元、柚农投入1 405万元,合计11 835万元;引进郴州湘南房地产开发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投资1.5亿元,新建湖南永康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可加工香柚5万t,生产生物有机肥5万t,年产值达5亿元,结束了香柚单一鲜销的历史。

四靠宣传。为支持香柚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到北京、长沙、永州向上级领导汇报,在北京、上海、广州、云南等地举办中国香柚之乡——江永县香柚开发汇报会、香柚品尝暨生态产品学术交流会等,在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湖南日报》等媒体做香柚广告或辟香柚专版宣传。如2008年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播放了在江永香柚基地录制的《大柚小柚各有赚钱道》,使得2009年江永香柚十分畅销 , 产 地 收 购 价 达 1.90~3.20元/kg,是2008年价格的1.55倍。在江永香柚产业发展过程中,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挂帅办点示范,为产业服务;“香柚大王”周荣健当上省劳模,种柚女能手义菊英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他们都以实际行动宣传了江永香柚产业;当地运销香柚的车辆均喷印有“中国香柚之乡·湖南·江永”字样,将香柚发展宣传到大江南北,让全社会认识江永,青睐香柚。

五靠效益。1991年举办江永县首届柚子节暨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会,全国8省(区)的40个县(区)及港澳台等地共587名客商参加,商品成交额达5 031万元;1992年,江永县粗石江镇白土村柚农人均纯收入10 300元,成为江永县第一个“万元户村”;2004年,江永县香柚开发总公司、香柚行业协会等单位协同努力,联系省内外客商367家,销售香柚3万t,间接出口8 000 t,出口量位居全国柚类集中产区第3位;2008年,全县香柚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7.99%,成为江永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规模香柚基地生态优美,人文独特,江永县也因此成为全国“中国最美的小城”五十佳之一和全国10个“最具文化品位的小城”之一。

发展展望

按照“产业培育特色化,特色产业集群化”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经营机制,整合资源优势,做大龙头企业;调优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化建设,做强产业品牌;完善或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效益。从2010年起,用3~5年时间,通过品种改良和标准化管理,继续建设1万hm2香柚基地,提高香柚产量至45万t;通过创新经营机制和整合资源优势,培育2~3家规模香柚专业合作社和香柚综合加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做大香柚特色;扶持龙头企业开展食品认证,做强产业品牌,提升产业效益。充分研究和依托“四大政策”,尽最大努力用足、用好、用活,以政策引资金,以资金建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增活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香柚特色研究,加强柚类新品种引进或选育,加强品种改良和标准管理,合理规划香柚基地、授粉柚基地、其他柑桔基地及香柚加工基地,淘汰劣杂柚树和失管果园,纯化香柚品质和强化香柚特色。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香柚产量和品质。扶持科技网络建设,解决目前科技人员青黄不接、年龄老化和知识结构失衡等问题。更新观念,加强食品认证,加强香柚采前或产品出库前检验检测,加强“永明牌”商标管理,不断提高江永香柚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占有率。在加强国家财政支农项目整合建设的同时,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香柚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规模香柚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香柚产业链建设、香柚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发展香柚加工,统一香柚经营,改善农业条件,培植生态香柚观光产业。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和整合资源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延伸香柚产业链,形成香柚、生猪、家禽、昆虫、食用菌、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群。

猜你喜欢
江永县江永全县
例外之外
乐享清凉
远离烟草 倡导健康
小水滴,萌娃来守护
开心赴考
鬼面镜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守得云开望月圆
江永女书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传承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