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的河流型奶水牛
——槟榔江水牛的开发利用思考

2010-02-10 06:10霍金龙
中国牛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奶水水牛槟榔

霍金龙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槟榔江水牛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腾冲县槟榔江流域,是发展奶水牛业的宝贵遗传资源[1]。近年来,水牛存栏率大幅度增长。据FAO统计,全世界水牛存栏总数印度居首位,其次是巴基斯坦,中国居第三位。云南省水牛资源丰富,是全国水牛主产省区之一。存栏数仅次于广西省而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围绕水牛进行的产业化研究和开发正成为世界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一些历史上无水牛分布而且生态环境和条件并不十分适宜于饲养水牛的国家,如英国和加拿大等国也在大力发展水牛业。水牛奶由于具有独特的风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而倍受青睐,水牛乳及乳制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迅速走俏、供不应求。

水牛具有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安全(目前国内外无水牛患疯牛病例的报道)等特性,水牛能把低品质粗饲料转化为奶肉。与其他牛种相比,水牛瘤胃微生物群落更多、更复杂,而且小肠长度较长,更具有将粗饲料转变成乳的能力。在相同条件下,水牛瘤胃发酵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为乙酸)较多,有利于乳的形成和乳脂率的提高。对乳牛奶有过敏反应的人对水牛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水牛奶的开发也满足了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2~6]。我国的水牛多属于沼泽型水牛,全国现有18个品种。槟榔江水牛作为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本地河流型水牛类群,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填补了我国无河流型水牛的空白。槟榔江水牛于2008年7月11日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它是发展中国水牛乳业和云南特色畜牧业的宝贵种质资源[7,9,10]。

1 槟榔江水牛的形成及其培育

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印度相邻,槟榔江、陇川江、大盈江三大水系流经县内,由北向南,水系纵贯全县许多山地和河谷盆地,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当地水牛的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几百年前,当地居民由印度引入少量的河流型水牛饲养繁殖,现在已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牛群体,该水牛群体主要分布于腾冲县槟榔江流域,故当地人称之为“槟榔江水牛”,民间称之为嘎拉牛,“嘎拉”是景颇语,即黑色的意思。该水牛能适应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以前多以役用为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主要向奶用方面培育。槟榔江水牛现存栏数约2000多头,其中能繁母牛1200多头;拥有槟杂奶水牛17500余头。到2015年拟建成槟榔江水牛核心群繁殖母牛3300头,生产群3万头的规模。

2 槟榔江水牛体型外貌特征

槟榔江水牛被毛稀短,皮薄油亮,皮肤黝黑,被毛以黑色为主,大腿内侧、腹下毛色淡化,未成年个体部分毛尖呈现棕褐色。约20%的个体四肢下部、耳及唇周毛有白色。有少量个体白额、白尾帚。头长窄,额凸,鼻平直,鼻镜眼睑黑色,耳壳薄,耳端尖,平伸,角基扁,角有螺旋形、小圆形、大圆环以及前弯角等,其中黑色螺旋形约占50%。无肩峰、颈垂和脐垂,胸垂大小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母牛乳静脉明显,盆状乳房,主要为黑褐色,尾至后管,部分到飞节,尾帚毛密中度;蹄质坚实、黑色。颈细,长短适中,水平颈,鹿颈形;头颈、颈肩背、背腰、腰尻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胸宽适中,斜尻;四肢肢势良好;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母牛后躯发达,侧视楔形,整体结构中度。体长指数,公牛为104.98%,母牛为107%;胸围指数公牛为140.56%,母牛为148.72%;管围指数公牛为 15.66%,母牛为 15.59%。乳房围60.26±5.16 cm,乳房高度9.81±1.12 cm,乳房深度8.99±1.16 cm,前乳头长 7.06±1.79 cm,后乳头长8.25±2.98 cm。槟榔江水牛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与沼泽型水牛品种存在明显差异[6,7,9]。

3 槟榔江水牛遗传学特征

种质资源调查和评价以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槟榔江水牛群体中,多数个体表现出与河流型水牛相一致的染色体核型(2n=50),李大林等[7]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槟榔江水牛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该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研究表明槟榔江水牛与世界著名的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及地中海水牛等河流型水牛品种表现出较近的遗传关系[8]。对其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基因的研究也表明,槟榔江水牛的SRY基因序列与著名的摩拉和尼里-拉菲河流型水牛的SRY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与沼泽型水牛在SRY基因编码区的c.202位存在一个C>G的SNP(河流型为C,沼泽型为G),这个碱基差异导致了p.R68G,即编码的第68位氨基酸在在河流型水牛为精氨酸R,在沼泽型水牛为甘氨酸G,这个碱基差异也是区分河流型水牛和沼泽型水牛的一个SNP。

4 槟榔江水牛奶用性能

该水牛具有耐粗饲、产奶量高、抗病力强等特点。经测定,槟榔江水牛最高泌乳天数330 d,最低泌乳天数239 d。平均泌乳天数269.53±22.96 d;最高产奶量3685.80 kg,高于摩拉水牛15%,最低产奶量1513.90 , 平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达2452.20±553.82 kg,是本地其他水牛产奶量的2.2倍,属高产奶水牛群体。奶中脂肪、总蛋白、乳糖、蛋氨酸、维生素 A、铁、锌、钙等含量分别为 10.80、5.26、4.88 、169.96、0.760 、24.54 、26.99、138.71,均高于荷斯坦奶牛[9,10]。

5 槟榔江水牛发展存在的问题

槟榔江水牛属河流型水牛,具有较好的产奶性能,从产奶性能方面选育是其发展的最好方向。但其群体数量较小且由于未经系统的选育,再加上产区饲养水平低下,过去当地人主要从役用方面发展,奶用意识薄弱,导致个体产奶性能差异较大,且奶用改良方面起步较晚,要想进一步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

6 槟榔江水牛发展的有效措施

6.1 建立健全核心群

槟榔江水牛虽然产奶性能良好,但群体数量不足,今后需进一步扩大其群体数量,统一标准,并加强对其产奶性能的选育工作,以提高其产奶性能。通过选育、测定优良个体建立槟榔江水牛良种核心群,然后逐步扩大、推广,这是可选择的现实道路。核心群的建立可为开展槟榔江水牛的育种及扩繁工作奠定基础。

6.2 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

积极引进资金和增加投入,呼吁政府对槟榔江水牛产业化的经济投入,制定明确的扶持政策,增加对腾冲县槟榔江流域的资金投入,政府应指派专家亲临槟榔江流域进行科技指导和扶持,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养殖奶水牛的益处,并且真正受益。在呼吁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时要尽可能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在短时间内把槟榔江水牛的群体迅速扩大,并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云南省科技厅已批准多个有关槟榔江水牛的研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毛华明教授申请到的863项目“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项目中也包括槟榔江奶水牛的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估。

6.3 大力推广和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从长远角度着想,让当地农户从思想意识上彻底领悟养殖奶水牛的益处,多养槟榔江水牛,必要时要对饲养户进行科学养牛技术的培训,促进整体槟榔江水牛养殖技术的提高,使得他们树立科学养殖水牛的商业意识,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一日千里的效果,而且可以带动整个奶水牛业的发展, 也可带动当地人民致富, 使当地人均GDP 更上一个台阶。

6.4 注重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发展的动力,腾冲县于2006年成立了艾爱乳业公司,主要生产槟榔江水牛的乳制品,如消毒奶、普通酸奶、乳扇、乳饼等,产品已销国外,但生产数量不大。加快和研制开发高附加值水牛乳制品,如:水牛奶酪、乳清制品、奶油、风味制品等。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不仅可确保农户放心养殖奶水牛,而且可致富一方。

6.5 传统育种方法结合现代生物技术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牛育种技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分子育种技术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逐渐成为水牛育种中的趋势和主流[11]。在传统养殖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观察水牛的发情、排卵规律,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努力提高水牛受胎率、产犊率、加快发展壮大母水牛群体。同时应该学习精液冷冻保存、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胚胎的体外生产、核移植与转基因、克隆等新兴生物技术。随着新型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和完善,槟榔江水牛资源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开发和利用。

7 槟榔江水牛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槟榔江水牛是全国重要的乳用水牛品种资源,应在其中心产区建立保种区,加紧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槟榔江奶源生产基地。

抓好科学技术推广工作,搞好水牛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县、乡、村水牛冻改站、点的建设,培育专业科技人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核心群培育基地,用优良种畜改良本地沼泽型水牛。槟榔江水牛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必将促进我国水牛改良工作,有助于解决我国奶水牛业发展的种源“瓶颈”,缓解我国长期依赖于从国外进口河流型种牛的压力,也必将在全国奶水牛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1]王长青.我国水牛奶业开发前景及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4,40(4):37-39.

[2]章纯熙.中国水牛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丁贤群,赵开典.世界水牛奶业的开发动态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黄牛杂志,2003,29(6):79-80.

[4]章纯熙.水牛产业资源的利用和开发[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6):19-21.

[5]武志霞,赵家明,黄艾祥.水牛奶研究开发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3):139-141,145.

[6]赵开典,欧茶海,刘红文,等.云南省水牛杂交改良及水牛挤奶的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2004,30(1):51-53.

[7]李大林,霍金龙,霍海龙,等.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3):340-344.

[8]苗永旺,李大林,霍金龙,等.中国水牛的遗传多样性与起源分化[J].中国牛业科学,2008,34(4):16-20.

[9]屈在九,李大林,苗永旺,等.槟榔江水牛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2):265-269.

[10]屈在久,沈雪鹰,等.腾冲槟榔江水牛的起源及初步研究[J].云南畜牧兽医,2008,增刊(2):34-37.

[11]肖开田,张世生,李跃民.水牛繁殖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3):10-12.

猜你喜欢
奶水水牛槟榔
赛水牛
我国奶水牛选育步入现代分子育种时代
水牛喜欢水里钻
小水牛
胸部大小和奶水多少有关吗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云南省奶水牛品牌建设浅析
蒙药槟榔十三味丸的抗抑郁作用
水牛救了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