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与护理

2010-02-10 15: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8期
关键词:血透灌流生理盐水

李 影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医院血液透析室(114012)

随着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许多透析相关的并发症不断出现,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尿毒症患者往往合并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高所致,发生率为36.1%,单纯透析治疗可增加瘙痒发生率60%~90%[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鞍山市铁西医院血透室自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采用HD联合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维持性血透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3.5岁,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糖尿病肾炎15例,高血压肾硬化13例,皮肤瘙痒持续时间为3周以上,所有患者均为每周2~3次规律血透,4h/次。

1.2 方法

1.2.1 材料

采用费森尤斯4008-B型血透机,金宝14L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灌流器使用珠海丽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型树脂灌流器。

1.2.2 血液通路

动静脉内瘘者行内瘘穿刺,其余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建立通路。

1.2.3 具体操作

预冲液准备5%葡萄糖500mL,肝素生理盐水2500mL。其中2000mL生理盐水肝素浓度为2%,500mL生理盐水肝素浓度为20%,冲洗时将灌流器在前,透析器在后进行串联,充分排净灌流器内气体,最后闭路循环20min,泵速为200mL/min,常规建立血管通路后从静脉注入首剂肝素0.5~0.8mg/kg,在治疗过程中用肝素泵每小时注入10mg,每次治疗包括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为2h,单纯透析为2h,治疗方案为症状较轻的患者每2~4周治疗一次,直至症状明显减轻,对于透析时间长,症状重的患者采用第一个月每周治疗一次,持续一个月后每两周治疗一次,直至病情完全稳定。

2 结 果

30例患者中2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5例症状减轻,3例未见明显效果,以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寒战、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有2例出现轻度低血压反应。

3 护 理

3.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特别是HD与 HP串联时衔接过程中,须注意保持紧密连接,防止空气栓塞,一旦发现呼吸困难,胸闷,立即终止灌流,采取抢救措施。

3.2 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低血压。HP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血压,尤其是HP初期血容量的减少极易导致血压下降,鞍山市铁西医院血透室采用在灌流前用0.9%生理盐水250mL冲洗管路,在引血时保留一部分预冲液,避免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低血压。同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每30min监测血压脉搏一次,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处理。

3.3 凝血的观察和护理,灌流开始后需严密观察血液颜色变化,动静脉壶壁,如出现颜色逐渐加深,或在动静脉壶内血浆与血细胞分离,提示有凝血现象,早期应立即调低动脉端血流速度,从补液口输入生理盐水冲洗,适当补充肝素用量,调整管路及穿刺针位置,调整温度,相应处理后可继续灌流,必要时更换血管路。

3.4 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灌流过程中血小板的吸附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同时HP治疗也比做其他治疗需要更多的肝素,因此在治疗中应监测凝血时间,尽可能作到肝素个体化[2], 在HD+HP治疗后也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根据出血量的大小给予对症处理,如有明显出血可用鱼精蛋白按1∶1比例中和肝素,在治疗后注意局部压迫止血。

3.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灌流治疗0.5~1h易发生寒战、发热等症状,提示吸附剂生物相容性差,可输入地塞米松或苯海拉明,吸氧,一般不需中断灌流。

4 讨 论

尿毒症皮肤瘙痒是慢性肾衰血透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约占血透患者80%。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3]。中分子毒性物质潴留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皮肤中游离Ca2+浓度高,甲状旁腺激素和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浆组胺水平升高,血中阿片样物质增加,透析相关性瘙痒,但尿毒性毒素的刺激,特别是中大分子的尿毒素,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因为传统的血液透析,主要以弥散方式清除小分子毒素疗效确切,而对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欠佳,而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瘙痒的机制,主要是血液灌流器中的树脂吸附剂具有多孔、高比表面积,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对中分子尿毒素、内毒素、炎性介质、过敏毒素及甲状旁腺激素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此能有效清除导致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物质。同时指导患者注意饮食,注意低磷饮食[4]。少食奶制品、豆类、巧克力等含磷高的食物,食含钙食物以保持疗效。实践证明,HD+HP已经成为清除尿毒症毒素的首选,减少患者的近期远期并发症,提高长期存活率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必由之路[5]。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 .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26-627.

[2] 张公伟,王晓君.血液灌流抢救有机磷中毒临床观察[J] .丹东医药,2009(2):21.

[3] 段晓峰,王开颜.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展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3,2(11):669.

[4] 于宗周.血液净化内科学[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07-218.

[5] 李洪.尿毒症毒素研究进展与血液吸附的再应用[J]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4,3(8):454.457.

猜你喜欢
血透灌流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自制生理盐水
早期应用低温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