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心悸患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体会

2010-02-11 07:48牟灵芝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5期
关键词:心安神心阳早搏

牟灵芝

1 临床资料

患者梁某,男性,26岁。主因工作劳累后感心悸不安,呈阵发性发作1年余,加重1d于2009年5月16日11时入院。急查心电图示室性早搏。之前患者曾服用心律平、莫雷噻嗪等,效果不佳,早搏仍时有发作。现患者常感心慌不适,有停搏感,劳累后易于发作,休息后可稍有好转,午后、傍晚时分发作频繁,伴胸闷不舒,口干乏力,睡眠不佳,大便溏,小便自调,舌质偏暗,舌苔薄腻色淡黄,脉结代。患者心阳虚弱,治当阴阳并调、养心安神,拟方制桂枝10g,制甘草5g,檀香3g(后下),炒玉竹1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5g(先煎),党参12g,麦冬10g,五味子5g,丹参15g,苦参10g,熟酸枣仁25g,合欢皮15g,灯心草3g,石菖蒲9g。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5d后心悸早搏有所好转,但情绪激动后易于发作,稍有气短。2周后早搏基本消失,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患者室性早搏已极少发作。

2 护理

2.1 生活护理 创造环境安静、整洁、通风良好、向阳的病室。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及诱发心悸的因素,如情绪激动、过饱、过劳、噪音等,争取家属配合,避免诱发因素的刺激。讲解吸烟饮酒对疾病的危害性,使患者主动戒烟戒酒。

2.2 心理护理 应体贴、关心患者,耐心地倾听患者讲诉病史,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心在志为喜,心主血脉,舒缓的情绪有利于心主血脉的功能,保持情绪舒畅,有利于血管神经功能的调节,从而有利于心悸患者的康复。

2.3 饮食护理 应多食营养丰富、易消化、低盐低脂、补益心脾、益气温阳之品,如山药、红枣、禽蛋、海参、羊肉等,并向患者讲解饮食是人体营养、气血生化的源泉,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进食要有规律,以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

2.4 观察病情 观察心悸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有无诱发因素等。心悸发作时可针刺神门、内关、心俞、胆俞等穴。

3 体会

患者因久居机关,伏案工作,劳心伤神,病延年余,遇劳发作,心情郁闷,辨证属“心阳虚弱证”,乃心阳不振,阴阳失调、气阴不足、心神失养而致,治宜阴阳并调、养心安神,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生脉散为主加味施治。方中桂枝、甘草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悸,党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益气养阴,熟枣仁、合欢皮养心安神,使心阳振奋,心神得安。在护理上,我们对患者仔细了解病史,护理评估,辨证施护,着重心理情志调节,避免诱发因素,饮食调护,生活起居,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及密切疗效观察等,取得很好的疗效,因此根据中医辨证施护,对心悸患者给予规范的治疗,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起到关键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心安神心阳早搏
标点符号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心悸失眠方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入秋藕如玉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
前桃后杏终归无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