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思考

2010-02-11 13:21齐静郭晓娟
中外医疗 2010年23期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效果案例

齐静 郭晓娟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思考

齐静 郭晓娟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护理工作特点,结合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形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新学科。《护理管理学》这门课是高等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护理本科毕业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学习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在此之前护生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对护理管理既无感性的认识,也无理性的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很多从事《护理管理学》教学的同行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护理管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如下,与同仁共享。

护理管理学 PBL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护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单纯采用传统的讲课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与自己现实生活没有很大关系的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课堂效果。

案例教学法(Cases Study)是指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把实践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孙铮等研究表明和谐视角下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诸如《护理管理学》这样一些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和相对难以理解的课程,而且通过和谐案例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为教师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2]。笔者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多向渠道的沟通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2 PBL教学法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4]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在国外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4],同时PBL也成为我国医学、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之一。

目前国内的PBL教学方法主要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多。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增强了教学效果。《护理管理学》作为本科护理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概念、原理多,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对于过去没有临床经验和相应理论知识的护生们来说,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护理管理教学中引进PBL教学法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护理管理学》的学习兴趣及教学的参与度,优化了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需要学生课前查阅文献资料,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有些学生可能不是很适应PBL教学法。

3 其它教学法的应用

由于《护理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填鸭式”或“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满足不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目标。在《护理管理学》的教学方法上,很多人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杨茜等[5]采用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为基础进行教学,通过目标认定、目标教学和目标检测3个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刘丽华[6]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在《护理管理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同时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谢延香等[7]采用对照研究,证实小组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优越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笔者在《护理管理学》的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了护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职业情感,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Seminar一词直译通常为“研讨会”或“讨论会”,Seminar研讨式教学法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即“关注点”,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互动性好、民主氛围浓厚、对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欲望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等特点,同时,它具有扩大学生阅读面、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合作与研究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功能。值得同仁做进一步的研究。

笔者认为在《护理管理学》的教学中不能完全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护理管理学》的原理和理论显然不能仅仅依靠案例教学、PBL、情景教学等就能概括和总结,还需要辅以讲授法、启发式、研究式等其他教学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与护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 教学效果评价

改进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活跃课堂气氛,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就显得很重要,考核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形式的考核评价方式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能力。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护理教育进展的情况,发现教学方法、计划和教学进程的问题,及时反馈,通过调控促使教学不断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可充分激发护生的积极性,使护生更加深入地探索护理管理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护生对管理问题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形成性评价也存在问题如评价内容繁琐,缺乏操作;评价目标空洞,缺乏导向性;评价求真求全,缺乏艺术性;教师批阅作业时给分情况随意性较大等。

因此,在《护理管理学》的教学中,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发展的需要。多元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促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展望

《护理管理学》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护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护理管理问题。但是由于这门课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加上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到过临床,对护理学及临床的护理工作知之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因此,《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能够帮助护生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很好地指导实践。

但是《护理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在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不仅对教学的条件和配套设施提出高的要求,如要建立多媒体教室、扩大图书馆的藏书量等等;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配合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探索,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护理管理人才。

[1]王影.浅谈案例教学法及其常见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3(8):127.

[2]孙铮,柳韦华.和谐视角下护理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4):1107~1108.

[3]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J].Adv Heath Science Educ,2005,10(3):189~214.

[4]Prince K I,Van Eijs P W,Boshuizen H P,et al.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and Non-PBL Graduates[J].Med Educ,2005,39(4):394~401.

[5]杨茜,王慧珍,翟惠敏.目标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0,8(3):134~135.

[6]刘丽华.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3):364~365.

[7]谢延香,单伟颖,封桂英“.小组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895~897.

R47

A

1674-0742(2010)08(b)-0131-02

2010-05-25

猜你喜欢
管理学教学效果案例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浅谈管理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