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生肉干,成吉思汗发明

2010-02-24 14:10
环球时报 2010-02-24
关键词:牛肉干马先生兰特

本报驻南非特派记者 裴广江

面包、可乐、生肉干,这是南非黑人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约翰内斯堡经营肉干生意近40年的华侨马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店每星期就能卖500公斤左右的生牛肉干。

说起生肉干这种南非著名的食品,还跟中国有些联系。当年成吉思汗率铁骑驰骋欧亚大陆,生肉干因其取材和制作方便,成为军队中常见的食品。随着蒙古军队开进欧洲,生肉干的做法也流传到了欧洲。17世纪,荷兰人把生肉干的做法带到了南非。但真正的南非生肉干做法形成于布尔人大迁徙时期。19世纪30年代,定居开普殖民地的荷兰人后裔布尔人因受到英国人的排挤,开始长达数年的大迁徙。他们赶着牛车,后有英国人的追兵,前有当地部落的阻击,常常风餐露宿,难以觅得食物。有时候他们把偶尔打来的野味挂在马鞍上自然晾干。同时,马行走时的摩擦让肉变得口感更好,而通过含有盐分的马汗的渗入,肉干更便于保存。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这种方法做生肉干了。以最常见的生牛肉干为例,人们一般会选择牛里脊肉或者牛腿肉。切肉的时候,一般要顺着肉的纹理。切好的生牛肉条一般宽四五厘米,长50厘米左右,厚度从几毫米到一两厘米不等。接着便是入味了,常用的调味料包括白醋、芫荽、黑胡椒和盐(或红糖),也可以加入辣椒、蒜和洋葱末等。接下来便是最为关键的晾干过程了。在农村地区,人们仍采用在凉爽的自然风中晾干的办法,这样虽然慢,但是做出来的肉干却是味道最好的。在城市中,专门做生肉干的店铺通常会在封闭的屋子中晾干。他们把牛肉条悬挂在房间内,使室内温度保持在40至70摄氏度,再用风扇使整个房间保持通风状态,这种情况下4个小时就可以把肉风干了。

记者采访的马先生做生肉干的方法则与南非人的做法不同。他不用醋保鲜,因为醋的味道往往难以去除。其次,他在晾肉的过程中结合南非传统与现代两种做法。记者看到,他在店铺二楼专门做了一个四五平方米的封闭铁房子,房间下面有进风口,上面有出风口,温度保持在30度左右,还有风扇对着牛肉24小时吹风。这样要完全晾干牛肉需要一个星期。马先生说,虽然这种做法时间较长,但味道更好,他做肉干的手艺连一些南非人都自愧不如。

南非野生动物多,因此生肉干的原料早已不仅仅是牛肉了,鸵鸟、大象、羚羊甚至野牛肉都被用来做生肉干。生肉干在南非价钱不菲,在大商场中,包装好的100克生牛肉干要卖到30兰特左右(1美元约合7.5兰特),在肉店中也要卖到90兰特一斤。即便如此,南非人还是对生肉干百吃不厌,几乎天天不离。特别是许多从事体力劳动的黑人,只要手头有一些零花钱就会用来买生肉干吃,他们认为吃生肉干可以增加力量。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是把生肉干作为零食吃,但它也可以切成丁,加入面包中或放在比萨饼上,生肉干口味的薯条也已经开发了出来。生肉干中如果不加辣椒,还可以让婴儿作为磨牙棒。▲(图为南非卖肉干的店铺)

猜你喜欢
牛肉干马先生兰特
课间
马叙伦与“三白汤”
小团圆
小团圆
找路边“专业防水”上门服务,说好的3000元却变8000元?!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