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安全性临床分析

2010-03-06 11:22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胆漏胆总管胆道

吴 松

安徽六安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六安 237005

自1987年Mouret应用腹腔镜首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 stectomy,LC)以来,该技术经20年的发展已成为成熟的腹腔镜外科手术[1]。LC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观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LC在基层医院开展为时较短,加之由于医师操作技能与临床经验不足、适应证选择不当而引发的发症较多且中转开腹胆囊切除(OC)率较高。2003—2009年,我院共行开腹胆囊切除术323例,LC术245例,现总结如下,旨在提高基层医院LC术的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68例均为我科收治的胆囊良性疾病病人,按OC和LC分为A、B 2组,A组323例,男216例,女107例。胆囊结石286例,胆囊萎缩21例,胆囊息肉16例;B组245例。其中男171例,女74例。胆囊结石211例,胆囊萎缩21例,胆囊息肉13例。统计分析2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2 统计学方法 用SPSSll.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方式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原发疾病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性别和病种情况

2.2 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 见表2。

表2 2组手术成功率之间比较

2.3 不同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和和住院时间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s)

表3 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s)

注:B组有2例病人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2组手术时间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住院时间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平均手术时间(min) 平均住院时间(d)A 323 40±9 9±2 B 243 20±7 5±2

2 结果

A组有2例因胆囊与周围粘连严重,出现术中大出血,经积极输血止血后,成功完成手术,6例术后因胆总管损伤出现胆漏,2次开腹T管引流治疗,患者治愈出院。B组有2例术中出现大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胆总管横断损伤,转省级医院治疗,5例术后出现胆漏,2次开腹,其中4例为钛夹夹闭不牢,3例为胆总管部分损伤,经积极治疗后,患者治愈出院。

3 讨论

胆道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部分医院胆道手术占普外科手术的40%以上[2]。LC以其微创的优越性,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术式。我院胆囊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为肝胆外科主要手术之一。国外有报告称:在开始施行LC时,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2.2%,后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的成熟而降至0.28%~0.8%[3]。国内报道为 0.32%[4]。尽管 LC 已大有取代传统的OC趋势,但LC造成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并不比OC手术低。我院早期LC发生胆道损伤的几率较高,原因如下。

3.1 操作技巧 黄志强认为医源性胆管损伤可能系在游离胆囊管,解剖胆囊三角时与过度向右牵拉胆囊有关,这不但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还与外科医生的心理素质密切有关。术中出血不止,术野不清,术者慌张,盲目施夹,致胆总管损伤;Calot三角脂肪堆积,电凝钩反复多次分离、电凝钩钩尖朝向胆管,尤其是长时间对大块组织凝切时极易因电灼损伤胆管,致术后胆漏。在开展LC的早期,由于术者操作不熟练、牵拉过度、解剖辨别能力不强等原因,极易造成胆道损伤。随着积累一定经验后,若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也可导致胆囊损伤。

3.2 病理因素 (1)局部病变因素:急性胆囊炎初期(72h以内),胆囊及周围组织炎性水肿,组织疏松,Calot三角结构还清晰可辨,但随着病程延长或反复发作,甚至出现胆囊化脓、坏疽,其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伴纤维化,甚至呈“冰冻样”粘连,Calot三角结构紊乱,瘢痕组织增生致密粘连。使辨认三管关系,解剖胆囊动脉、胆囊管更加困难。(2)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或Mirizzi综合征:胆囊管变短或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粘连,胆总管不易显露,长期的胆道梗阻可使胆囊管扩张、缩短甚至胆囊直接开口于胆总管,难以解剖出胆囊管,若强行分离、解剖或过度牵拉胆囊管钝性分离时易致肝(胆)总管撕裂伤,发生术中(后)胆漏。(3)解剖因素:胆囊管过长或过短。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胆囊管绕过胆总管在其左侧开口,胆囊动脉的异位起始、行程变异、副肝管、迷走胆管的走行变异,对上述情况缺乏足够重视,导致三管关系辨认错误而损伤胆管,致术后胆漏。

总之,LC是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金标准手术。但必须认识到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手术,存在着发生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要注意积极预防并发症,将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果断处置异常情况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胆道损伤对争取良好预后极为重要。

[1] 龚昭,周程,闵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J].医学综述,2006,12(15):649-651.

[2]韩天权,张圣道.继续重视胆石症的基础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2):92-93.

[3]吴金术,毛先海,廖青红,等.10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胆道外科杂志,2001,(7):606-608.

[4] Martin R F,RossiR L.Bile duct injury surg [J].Clin Surg,1994,74(4):781-783.

(收稿 2010-03-24)

猜你喜欢
胆漏胆总管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