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探究

2010-03-22 20:45黄伟业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校园大学生体育

黄伟业

(淮海工学院 体育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5)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体育精神的存在物,它是长期的办学实践所形成的历史沉淀.它体现了现代高校的体育理念,是高校体育精神最直观的价值体现,对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须有和谐的发展软环境,加强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就是要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优化的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和谐具有积极意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又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和谐,校园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推动作用.

1 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是指在高校校园范围内发展体育运动精神文明的必备环境.体育文化软环境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的校园体育文化软环境可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可陶冶大学生情操.

高校体育文化的三个层面中的中层面和内层面都是软环境建设.中层面的高校体育制度、机制建设是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所形成的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如高校成熟的体育基础理论、体育专项理论、健康保健理论等;必修课制度、选修课制度、阳光体育运动锻炼制度、体育单项竞赛制度、运动会制度、体育文化节制度、业余训练制度、体育科研创新制度、体育服务社会制度、体育文化宣传制度、学习和实施上级体育文件制度、学校各级体育管理制度及奖励机制等;内层面的思想建设也是体育文化软环境,它包括高校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长期形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1].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的形成起到积极地作用.

2 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的功能

(1)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有利于和谐的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是和谐的校园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是高校在长期的体育教学、竞赛、训练、科研、管理和服务中逐步形成的.是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精心组织、不断总结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优化的体育文化软环境能培养大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和谐为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是反映高校校园文化和谐及精神文明的窗口.优化的校园体育文化软环境既可缓解工作、学习带来的精神紧张和疲劳,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和享受[2];更能激励大学生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2)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是具有高校校园特色和健康生活氛围的一种人文环境.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具有较高的层次和品位,它是集体育教学、竞技、健身、消遣、表演、欣赏、娱乐、审美、传播体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校生活文化环境.它是高校精神文明的体现,它激励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奋发向上、自发组织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健康文明行为,并能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它使人们从遵守体育运动单项小规则做起,逐渐提升到遵守体育运动大规则,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的各项法律、法规.

(3)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可以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培养社交和创造能力.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发对体育运动的欲望,激发各级体育活动的自我开展,大学生在这样软环境中会不知不觉地获得特殊的感认和熏陶,从而感悟到体育文化的精神、情调和魅力.这种特殊的感认和熏陶转化为信念时,就会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长期在这样体育文化软环境下进行某一项运动就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致使该项目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能促使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相互尊重与信任、友善相处,这有利于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高校文化软环境也能使学生学会抓住机遇,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于挑战.

(4)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也起到向大学生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从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高校校园内举办的各种宣传和庆祝活动,对大学生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传播了民族精神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奥运会上的展示和影响,促使高校组建民族传统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吸纳更多的各民族大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并在运动中相互学习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播.

3 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硬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不足.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存在重视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轻视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使得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硬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和机制建设却存在许多不足,如体育制度不完善,有的高校缺少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控机制,许多高校还欠缺高校体育服务社会机制,体育制度行为的规范化不够,监督机制不健全,特别是高校体育文化创新制度和服务社会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有令不行现象时有发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力度不够,测试组织不严密,监督不到位,弄虚作假时有发生,部分高校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上报数据有水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与监督力度不够,俱乐部机制不健全.

二是,对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和育人软环境认识不足,体育人文精神体现不足,体育文化人文氛围不浓.有的高校校园体育精神生活不够充实,体育人文精神体现不充分,虽然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较多,但对师生员工开展的体育文化讲座较少,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宣传渠道有限,影响力不够.高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提升力度不够,体育文化功能认识不足,以人为本、人文精神体现不足,校园体育网功能薄弱,体育文化节规模不大,高水平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不足,只重视技、战术和专项课教学,轻视身体素质、选修课、基础理论、专项理论、健康保健理论课教学,俱乐部建设不够完善.

三是,体育文化科研创新力度不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薄弱,服务社会不足.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研究欠缺,只是局限于体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其他师生员工参与较少,而且创新力度不够.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不够,我国只有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假期有偿或无偿对社会开放,体育教师假期有偿服务于社会;许多高校不对社会开放,只服务本校的师生员工;各级体育竞赛较多,只是在校内开展,没有走到校外,缺少请进来,走出去;与社会开展的体育文化交流或讲座较少,与社会联系不够,交流与合作较少,宣传途径、形式单一,缺少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特色,缺少高水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社会影响力不足.

4 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对策分析

一是,完善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是建设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文化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各级体育组织都要有相应的体育制度,使学校体育制度成为学校法规性文件,各级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把体育规章制度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建立健全体育各项制度的同时,建立和加强各项监督机制,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反馈、改进.加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监控力度,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定期组织测试和评比,监督到位,上报数据真实有效.对成绩差的肥胖大学生成立大学生健身(减肥)俱乐部,由专业教师指导科学减肥.加大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与监督力度,组建单项健身俱乐部.

二是,加强创新,提升科研水平,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优化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要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学术氛围,让每个人都参加体育文化科学研究和创新,加大体育文化科研创新力度,让全体师生员工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网站建设,开展网上大讨论,让全校师生员工献言献策, 使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健康、和谐.丰富文化生活,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言行文明、大方,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有规律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优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软环境,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如通过体育展览馆、体育宣传橱窗、校园体育网等使大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体育工作者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一系列体育文化和健康保健讲座、专题报告或学术沙龙等;在体育锻炼场所建设体育雕像,悬挂体育历史画片、体育明星画像、健身图片、学校传统项目图片、获奖图片和体育格言的同时还要定期制作和出版学校体育发展宣传画册.拓宽大学生体育文化视野,陶冶学术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体育人文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竞争与合作、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使广大师生员工真正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使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三是,加强与社会交流,服务社会,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文化资源.优化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还要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主动走出去学习交流,大胆请进来讲学传经.在全社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深入社区进行健身知识及运动处方讲座,使更多的人学习到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等.假期、双休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尽可能有偿或无偿全面对社会开放,体育教师可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到社会各个社区指导健身锻炼,指导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通过服务社会来展示高校的智慧思想和价值观.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高校体育要服务社会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新功能,并非体育专业院校的专利,它也是现代高校体育发展的新理念,高校体育引领社会健康,服务社会健身是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的目的之一.引领社会健康就是高校自觉承担起以体育科学、健康思想、健康文化来引领社会的责任.使高校体育文化成为民族、国家的体育精神家园、体育科学摇篮、体育文化基地[3].今后,应在各专业大学生中,选拔培养体育骨干,利用俱乐部进行专业培训,并创造考级、考证的机会(如裁判、运动员等级证书等),使他们爱好的体育单项和裁判水平达到一定级别,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是,以人为本,弘扬高校体育人文精神,培养体育文化人文氛围,提升体育文化育人环境.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是校园体育文化和谐的根基,只有科学地建设体育文化软环境才能实现校园真正和谐.加强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就是大力弘扬体育人文精神,培养高校体育文化人文氛围,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从校园走向社会,去了解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人文精神风貌.

优化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就是让全校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共同创造、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创建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文化教育环境,激励大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优化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要以人为本,体育文化是人创造的,终极目标是使人身心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文化建设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领导到教职员工、学生要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自信心,重塑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确立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理念,培养高尚的人文关怀情操和健康的价值追求.[4].

五是,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和俱乐部建设,提升学校影响力.建设高水平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优化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特色,引进奥运会冠军来校讲座或指教;也可发展民族体育传统项目,通过组建民族传统高水平运动队(舞龙、舞狮、龙舟等)参加国内、国际比赛来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组建体育项目俱乐部也是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可通过体育单项俱乐部进行组织,俱乐部安排专业教师辅导,在俱乐部中运动锻炼,学习组织和裁判工作,这样的体育环境有利于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增加自我锻炼、自我学习的机会,提高了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是和谐高校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就是要引导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建设,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校园体育文化软环境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正视学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策研究.要不断完善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科研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和俱乐部建设,加强同社会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文化资源,服务社会,引领社会健康,提升高校影响力.优化的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是具有高校校园特色和健康生活氛围的一种人文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弘扬高校体育人文精神,培养体育文化人文氛围的和谐环境;可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对培养大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一平.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4):131-133.

[2]刘素梅.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32):164-165.

[3]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96-98.

[4]张进武,谭东辉,等.略论高校体育文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术研讨,2006(10):359.

猜你喜欢
校园大学生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