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备真备与唐代易学东传

2010-03-22 02:52邢永凤
周易研究 2010年6期

邢永凤

摘要: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期(中国唐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唐留学19年,将中国的许多重要典籍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同时,有史料证明他也是将易学传人日本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文通过日本史料解读唐代易学东传中吉备真备的作用及其对易学中占卜内容的态度等问题。

关键词:吉备真备;阴阳道;易学东传

中图分类号:B221;B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6-0061-05

吉备真备(695-775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唐留学19年,将中国许多典籍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唐代《周易》八卦之法的东传与吉备真备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相关史料,解读唐代易学东传中吉备真备的贡献及其对易占的态度等问题。

日本的奈良时期(710-794年)正值中国的盛唐时期,是日本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其间,日本派遣遣唐使多达18次,每次遣唐使的人数少则100人,多则500人以上。日本遣唐使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便是吉备真备与阿倍仲麻吕。日本史书《续日本纪》中这样记载:“我朝学生播名唐国者,唯大臣及朝衡二人而已。”

“大臣”是日本对吉备真备的尊称,“朝衡”是指阿倍仲麻吕,可以看出日本对其给于了极高的评价。

在日本史上尽管吉备真备比阿倍仲麻吕更有名,对日本社会的贡献更大,但在学术界,对阿倍仲麻吕的研究颇多,而对吉备真备的研究却寥寥可数。国内研究吉备真备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刘明翰《论吉备真备》(《文史哲》,1997年第1期)、何世纯《往学盈归播风弘道——日本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文博》,1986年第5期)、王仲舒《井成真、阿倍仲麻吕与吉备真备》(《考古》2006年第6期)。国内的研究侧重于考证其在唐留学生涯、回国经过及在日本的成功之路。日本方面关于吉备真备的研究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篇:南里なち子:《吉备真备传说》(《福冈女子短期大学纪要》,20号)、过意男《邪马台诗吉备真备携回论》(《神户女子大学纪要》,2004)、冈本大典《吉备真备与阴阳道》(奈良教育大学,2008年)、目加田さくね《吉备真备著私教类聚考》(《福冈女子大学纪要》,1960年)等。日本的研究,多是将吉备真备神格化为有着超常能力的伟大人物,认为他擅长方术、是日本阴阳道的始祖;他精通军事,在平叛日本政治内乱中立下汗马功劳;他在唐留学过程中有着种种超人的能力,等等。时至今日,其遗迹仍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永享供奉而不绝于世。但关于唐代易学东传与吉备真备的关系还鲜有人涉及。本文将从日本的史料以及中国的正史史料中,考查唐朝时期吉备真备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所起的作用、吉备真备与唐代易学东传的关系以及他对易占的态度等问题。

《周易》早在公元5世纪就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在传入日本之后被称为“阴阳”。公元7世纪,日本已经有专人学习《周易》中的内容,据《日本书纪》推古天皇10年(602年)记载:

冬十月,百济僧观勒来之,仍贡历本及天文地理书,并遁甲方术之书也。是时,选书生三四人,以俾学习于观勒矣。阳胡史祖玉陈习历法,大友村主高聪学天文遁甲,山背臣日立学方术,皆学以成业。

《周易》真正在日本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在奈良时期。公元8世纪日本设立的“阴阳寮”成为日本的政府机构之一。在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日本将阴阳博士、天文博士等学者集中于“阴阳寮”,不仅研究天文、占星,而且让他们研究日历、漏刻等。在11世纪的平安时期,《周易》被称为“阴阳道”,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

吉备真备正是活跃于公元8世纪的重要人物。在日本史书中,无论是正史的《日本书纪》还是《续日本记》(成书于797年)及其他史书,如成书于1086年的《扶桑略记》、成书于1110年的《江谈抄》、日本最早的故事集《今昔物语》中都有许多关于吉备真备的记载。在日本中世时期的《簸箕抄》中,更是将吉备视为日本阴阳道的始祖。日本的许多传说认为日本最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是吉备真备的后裔,同时又是阿倍仲麻吕的子孙。虽然这些说法有些牵强附会,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的阴阳之术、道术之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关于吉备真备,《续日本纪》宝龟六年(775年)十月二日条写到:

灵龟二年(716年)廿二,从使入唐,留学授业,研览经史,该涉众艺。我朝学生播名唐国者,唯

大臣及朝衡二人而已。天平七年(735)归朝,授正六位下。

从中可以看出,吉备真备于公元716年(灵龟2年)与阿倍仲麻吕一起作为遣唐留学生来华,735年回国,在唐19年间,学习儒学、律令、军事等,名扬天下。

同时,吉备真备在唐留学时深得唐玄宗的喜爱。关于他留学时的情况,《旧唐书》中这样记载:

长安三年,其大臣朝臣真人来贡方物。朝臣真人者,犹中国户部尚书,冠进德冠,其顶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为腰带。真人好读经史,解属文,容止温雅。则天宴之于麟德殿,授司膳卿,放还本国。井元初,又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就鸿胪寺教之,乃遗玄默阔幅布以为束修之礼,题云“白龟元年调布”。人亦疑其伪。所得锡赍,尽市文籍,泛海而还。

“真人”即指吉备真备,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在唐朝留学期间,吉备真备广泛学习中国经书,并传播到日本。日本的史书《扶桑略记》中记载吉备真备通晓三史、五经、名、刑、算术、阴阳、历道、天文、漏刻、汉音、书道、秘术、杂占等十三道。在回日本时,为日本带回了非常珍贵的东西,具体如下:

入唐留学生从八位下下道朝臣真备《唐礼》一百三十卷,《太衍历经》一卷,《太衍历立成》十二誊,测影尺一枚,《乐书要录》十卷,马上饮水漆角弓一张,种种书籍、要物等。留学之间历十九年,凡所传学,三史五经,名刑苄术、阴阳历道,天文漏刻,汉音书道,秘术杂占,一十三道。

在日本史书《续日本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吉备真备从中国带回的《太衍历经》一卷、《太衍历立成》十二卷、测影尺等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续日本记》中记载:“废仪凤历始采用太衍历”。仪风历为日本古来的历法,吉备真备所带回的唐朝的新历法——《太衍历》,在其回国后的28年(763年)被日本官方采用。

更为重要的是,在日本的史料中,还记载着唐代《周易》八卦之法传人日本的乃是吉备真备。

在现存于日本和泉乡土文库的重要史料中,有《周易八卦最极表抄》和《宣明历交蚀私记》。据史料载,此<周易八卦最极表抄》及《宣明历交蚀私记》为1734年,由禅宗真言宗的僧侣所录。《周易八卦最极表抄》的末尾处落款是:“正四位清明朝臣元祖、天文第一博士、京都土御门正三位安部泰邦、江户役人、门人涩川图书光供”。据考证,此落款的安部泰邦是江户时代(1604-1868)主持修改宝历5年(1755年)历法的主导人物,此《周易八卦最极表抄》、《宣明历交蚀私记》是其与其门人作为修改历法的依据奉

献给执政者的。其中的《周易八卦最极表抄》记载了《周易》中八卦的起源及其传人日本的过程。

阴阳八卦之法,吉备大臣、真保朝臣传之。

凡八卦者,吉备大臣、真保朝臣,遣唐使,在渡唐时,宝志和尚,邪马台诗文,缀出日本三神社,来的通力,吉备大臣明读之。其时,自和尚《九宫经》传,自夫,八卦日本传来也。

此史料明确记载,阴阳八卦之法是吉备真备传到日本的。具体过程是吉备真备作为遣唐使在唐期间,读到了中国梁代的高僧宝志和尚所著的邪马台诗,吉备真备利用通天神力,读懂了邪马台诗,将阴阳八卦之法传至日本。因为此史料是主持官方历法者留下的,可见,在日本政府官修的历法中,也公认为是吉备真备在唐朝时期将《周易》八卦之法从中国带到了日本,并在日本进行传播。

拜大学助,高野天皇师之。授《礼记》及《汉书》。恩宠甚笃,赐姓吉备朝臣。(中略)胜宝四年(752年)为入唐副使,迴日授正四位下,拜太宰大贰,……任中纳言,俄转大纳言,授右大臣,授从二位下,先是大学释典,其仪未备,大臣依稽(通籍)礼典,器物始修。礼容可观。

吉备真备回日本后受到天皇的恩宠,接受恩赐,担任皇太子,后成为孝谦、称德天皇的侍讲,为其讲授《礼记》、《汉书》等。并从正六位升至右大臣之职,在日本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周易》在日本的传播主要是官方讲学形式。日本现存最早的法律条文性质的《养老令》中规定了大学中讲授经书的种类,内容如下:

凡经《周易》《春秋》《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各为一经,《孝经》《论语》,学者兼习之。

可以看出,在大学必学的经书书目中,《周易》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在古代日本重要的祭孔活动“释奠”仪式上,也要讲授《周易》等经书。另外,日本大学博士、或是天皇、皇子的侍讲还专门为天皇讲授以《周易》为代表的经书。日本的东山御文库中,仍保存着日本的字多天皇亲笔写本《周易抄》,此《周易抄》详细记载着日本人学习《周易》的具体方法。

而据宫田俊彦研究,吉备真备对日本的教育制度及释奠进行了重大改革,而其改革的重点在于大学要以传授儒学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同时对释奠的仪式、服装、三牲等均仿唐制改定。

《私教类聚》是吉备真备晚年所著的家训,从中可以了解吉备真备的人生观及对易占的态度。

据目加田教授考证,吉备真备所著的《私教类聚》,成书于神护景云二年(公元768年),当时吉备真备已经76岁,是他模仿中国的《颜氏家训》而著的一本家训性质的书籍。书中多处引用《礼记》、《论语》、《史记》等中国经典,同时多处引用《颜氏家训》中的内容。《私教类聚》的内容散见在《政事要略》、《觉禅抄》、《拾介抄》等古籍中,共有38篇,现仅存其中的7篇。此书既是吉备真备的人生观、处世观的表白,同时也是训诫子孙后代的一部家训。透过此书,我们也可以窥见吉备真备对易占的态度。在此书开篇之处,吉备真备写到:

余年三十有六之时,稍烦身病,即余参药师寺,敬礼药师丈六瑞像,而申之。依余身病老母悉苦,伏愿欲痊。至七日夜,梦见自天降下短籍一枚。长二尺许,广二寸许。即余持取短籍而见者。记云:七八八八九年,实是知余余命之遗数。而犹或七八八八九。而时空上教云。四十年哉,今余至七十有六。云云。可以看出,在吉备真备年轻时期,已经根据卜算之事,推断自己的寿命。对于易学中的古卜之事,吉备真备的态度是:应该通晓,但不应以此为业。在该书第34篇《可知卜占事》中,吉备真备写到:

五行非支之理,六壬相克之情,绝命祸害之居,生气行年之处,又九坎厌对之日,所忌何色之行,时至土王,恣不犯土,如是事类,事无不知,但不专业也。故《颜氏家训》曰:“世传者,解阴阳音,为鬼所嫉,坎壤贫穷,多不称拳,吾观近古以来,尤精妙者,唯京房管辂郭璞耳。皆无官位。多或罹灾也。”又曰:卜筮者圣人之业也,但近世无复有佳师。多不能中,古者卜以决疑,今人生疑于卜。何者守道信谋,欲行一事,卜得恶卦,反令复卜,此此之谓乎。且十中六七,以为上手,粗知大意,亦不委曲。凡射奇偶,自然半收。此何足赖也。故云虽知大意,不可专业。

在吉备真备看来,根据阴阳五行来推断,人生没有不可知之事,但不应以此为专业。原因是《颜氏家训》中所言,解阴阳者多不幸。另外,吉备真备认为,古时解阴阳者都是圣人,但当今世上已经没有真正精通易占的“佳师”,有的只是粗知大意而已,不值得相信。因此告诫子孙可以知道易学占卜之事,但没必要以此为专业。

同时,在吉备真备的《私教类聚》中,有《不用仙道事》(第3篇)、《莫用诈巫事》(第31篇)等。《莫用诈巫事》的具体内容如下:

诈巫之徒,里人所用耳也。真之巫现,官之所知,神验分明,不敢所谓者也。但子孙汝等,好用诈巫,具闻巫言,何费若此。又生老病死,理之所然。天下苍生,何物不死,诈巫邪道,岂得更生。何者巫之子孙,何谓夭折,巫之家道,何至贫穷。未得我身,何与他愿。宜知此事,无用诈巫。凡伪巫现,莫入私家,巫现每来,诈行不绝。

吉备真备认为,那些用巫术欺诈的事,决不可相信,人的生老病死,巫术也无法使其改变。而巫者既然确巫道,又何至家道贫穷,他们连自己的事都无法做好,哪能实现别人的愿望。一定不要让行巫术之人到自己家中,他们到哪儿,就会诈骗到哪儿。对所谓的巫道、仙道等法术,吉备真备持坚决的反对态度。

《私教类聚》的38篇内容中,第一篇是“略示内外事”,对子女“内教五戒”、“外教五常”,“五戒”是指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乱、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常”是指:一仁不杀,二义不盗,三礼不邪,四智不妄,五信不乱。吉备真备用佛教中的五戒思想、儒教中的“仁义礼智信”来教育子女。第11至13篇,是强调忠孝观念,并要求子孙们相信佛法;第14至29篇是对子女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约束教导。第31至38篇中,要求子女重视易学、医学、书法以及弓箭射御,可以看出吉备真备重视实学、文武兼备的思想。而其反对巫术、反对仙道的思想也表露无遗。,吉备真备的思想正是奈良时代日本社会思想的反映。吉备真备的这本书,尊儒学、重实学、强调忠孝,在奈良时期,很受统治者的喜爱,是他们培养人才很有价值且非常实用的书籍。

在日本诸多关于吉备真备的传说中,都盛赞其平息政治内乱中善用易占、神机妙算,甚至称其为日本阴阳道的始祖。但从上文可以看出,吉备真备一生正值中日文化交流的盛世,他从中爵学得易学。熟知阴阳之道,并将其传回日本,应用于国内政治。他虽精通阴阳,但并不以此为专。尊崇儒学,注重德性修养才是吉备真备所走的道路。

如以上史料所记,吉备真备是将易学传至日本的学者之一,同时在其政治生涯尤其是战争中吉备真备重视易学、并实践易吉,在其晚年又将重视易学的思想在其家训书《私教类聚》中作出阐述,可见其对易学的重视程度。吉备真备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在研究易学在日本的传播史时,理应重视其历史作用。

责任编辑:姜颖张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