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笔译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探索

2010-04-07 19:41彭秀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笔译岗位职业

彭秀林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经贸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英语笔译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探索

彭秀林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经贸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文章以《英语笔译实务》为例,探讨了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的理据,并以戴士弘提出的六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提出课程整体设计应以选取典型工作岗位为起点,以突出能力目标为指向,以双线并轨的综合项目为主线,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为支点,关键是用典型工作任务训练职业能力,核心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

整体设计;项目化教学;《英语笔译实务》

一 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的理据

在高职教育宏观层次的改革已基本完成的今天,高职教育的微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项目化教学就是当前职业教育微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出标志,作为一种最新最佳模式,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笔者查阅维普期刊数据库,输入“项目教学法”发现仅有90篇文章,其中与高职英语教学相关的仅有46篇;输入“项目教学模式”仅搜索到36篇文章,其中研究外语教学的只有1篇。这些数据显示已受到广泛关注的项目化教学,其研究才刚刚起步。

高职英语笔译实务教学改革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老师讲,学生听;理论多,实践少;重教材,轻岗位,依旧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究其原因,笔译教学仍旧是普通本科教学的压缩饼干,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没有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相联系。归根结底,没有从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中脱胎换骨,形成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不是解决几个不尽人意的具体问题就行了的,首先必须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这门课程,必须站在职教理念的高度看待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理解其必要性。高职教育不是普通本科的下属机构,分支机构,它与普通高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恰似两股道上跑的车。高职教育以职业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高职英语笔译教学必须进行项目化的改造,以项目为依据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出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

以往的笔译教学往往从翻译理论出发,从翻译的定义、标准、步骤讲到翻译的技巧,从理论讲到译例,对译例的分析也只是从原文结构、词汇特点、句式特点讲到译文语言特点,译文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恰当完整地再现了原文语义等。教师这样“空对空”的讲解并不能激发高职学生的翻译兴趣。他们被动地听老师在那里喋喋不休,一点也没有听进脑子里去。剖析教师的教学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是以理论知识为体系,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理念。

高职学生在高职院校要学会的是将来就业工作的本领,是胜任某个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在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已经具体到“办学跟着产业走,专业跟着行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的今天[1],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只是单向地灌输译论,讲解译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是还要培养与之相关的其它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如何获取原语材料,如何进行理解、分析原语材料,如何借助工具、网络进行翻译转换,如何修改译文,如何定稿,如何把定稿转交到相关负责人手中等等工作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的。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选取特定的工作岗位,并对其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化处理。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项目任务进行合理地规划、分工、协作,在翻译过程中学会协作,学会有条不紊地处理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为达此目的,我们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事先必须要有一个通盘的打算,一个整体的设计。

二 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戴士弘教授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一书中指出,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要体现以下六项基本原则:1.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载体;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5.以学生为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2]

笔者以此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从以下六个方面对《英语笔译实务》这门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

(一)课程整体设计的起点:选取典型工作岗位

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起点是职业活动,而不是传统课程的知识的系统化。以知识系统化为导向编写的教材,不是课程开发的依据,也不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市场为依据的,是以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行业为依据的。“专业跟着行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1],作为一门课程,《英语笔译实务》对多个工作岗位都是有用的,但在这些岗位中,哪个岗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呢?笔者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与对大量企业的岗位职责与需求的调研,发现相当多的岗位是需要学生具有翻译能力的,如商务跟单员、商务单证员等,但对笔译技能要求最多最高的岗位则是商务助理。商务助理的工作职责包括:1、协助商务经理处理有关商务事宜;2、协助商务主管处理项目文档及预算事宜;3、翻译(笔译、口译,英汉互译)。因此,笔者选择了最具代表性、最有典型意义的岗位——商务助理作为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出发点,以该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二)课程整体设计的指向: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指南。传统的课程突出知识目标,而职教课程应该突出能力目标。

本课程针对商务助理这一岗位,确立了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要求,其中能力目标是首位的,即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笔译能力。具体而言,其能力目标包括:能利用网络和工具书对商务名片、公司简介、产品说明书、邀请函、商务合同、产品推介会致词、菜谱等实用文本进行英汉互译。其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翻译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掌握上述实用文本的翻译方法;熟悉上述实用文本的基本句型和词汇。素质要求包括:正确认识实用翻译活动,培养从事翻译工作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爱岗敬业的品质。

(三)课程整体设计的主线:双线并轨的综合项目

职教目标不是传授系统的知识,也不是一个个单项能力的训练,而是在职业领域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战能力。为此,我们要以项目为载体,设计综合项目。

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设计双线并轨的综合项目(虚拟):A线:汉译美国Rising电子公司的新产品推介会资料;B线:英译清远阳光电子公司新产品的推介会资料。学生课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A线项目任务,课外独立完成B线项目任务,教师给出指导性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收集整理相关词汇、句型以及平行文本,探讨有关翻译方法、技巧,比较英汉语言差异。重复的是过程,重复的不是内容。

(四)课程整体设计的关键:用典型工作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项目化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的差别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不同。项目化教学不再以教材为蓝本,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参考书之一。项目化教学内容不是直接取材于教材,而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遇到的工作任务。课程项目化整合优化的关键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源于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又高于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是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它来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忠实再现”[3]。因此,课程的整合不是把教材的章节名称改为项目名称就可以了,也不是对教材的章节内容重新进行排序就可以了,当然也不是把几个章节的内容合并就可以了。课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不等于教材。“课程是原生的,是教材的生命之源,而教材是次生的,是课程生命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历史记录。课程是本,教材是末[4]。”教材只是课程某一个时期的记录,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课程的生命力更加旺盛,随时都会更新,会因社会需求、产业需求、行业需求、岗位需求的变化而更新。

反映在课程整体设计里的课程进度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种设计,是为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设计的,各个单项任务合并起来就成为了综合项目。换言之,课程的单元教学中的教学任务是由综合项目分解出来的,是综合项目的子项目。而这些子项目不是传统教材的章节,不是以知识为体系串接起来的,而是以综合能力为线索串接起来的。

为此,课程的教学进度按照综合项目与子项目之间的关系展开,各个子项目是独立的,并联起来构成两个完整的综合项目(虚拟):汉译美国Rising电子公司新产品推介会资料,英译清远阳光电子公司新产品推介会资料。具体如下:1-2周,课内外进行两家公司与会人员的名片英汉翻译;3-5周,进行两家的公司简介英汉互译;6-8周进行两家公司的新产品的产品说明书的英汉互译;9-10周,英汉互译两家公司产品推荐会邀请函;11-13周,英汉互译两家公司的商务合同;14-15周,英汉互译两家公司产品推介会致词;16-17周,英汉互译两家公司为与会者提供的菜谱;18周,分组展示两份产品推介会资料的翻译,进行综合项目评价。

(五)课程整体设计的核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实在或仿真的情形,通过学生亲自经历的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5]。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笔头翻译的实践能力,在课内外,我们虚拟了英语笔译实务课程的两个学习情境:课内,师生为美国Rising电子公司的工作人员。该公司要将一种新的电子产品向中国市场进行推介,为此需要将新产品推介会相关资料翻译成汉语。为完成这项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一个翻译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配如下:教师担任该公司的商务经理,是翻译组负责人,负责翻译资料的准备、分析与总体设计;课程代表任商务主管,是翻译组联系人;各组组长为副主管;各组组员任商务助理,与正副主管一起都是翻译组成员。翻译组成员了解翻译任务、查阅资料、分析所需翻译方法、完成译文、讨论、修改、提高,各组推荐最佳译稿上交教师点评。

课外,各小组为清远阳光电子公司工作人员,组成一个翻译小组,完成清远阳光电子公司新产品推介会资料的汉译英工作。

项目化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本课程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如下步骤进行:首先介绍任务背景,接着由各位同学独立进行笔头翻译;初稿完成后,组织小组讨论,各组针对翻译难点进行讨论,相互修改,推荐最优译稿;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评析各组的最佳译稿,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以提升译文质量。

(六)课程整体设计的支点: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实践

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表现在三个方面:1.空间一体化:知识理论与实践在空间上要做到一体化,学习理论知识与进行实训要在同一个地点进行;2.时间一体化:知识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要做到一体化,实践练习与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在同一个时间进行;3.过程一体化:知识理论与实践在过程上要做到一体化,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理论知识。

过程上的一体化必须以时间与空间上的一体化为前提。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一体化,就没有过程上的一体化。传统教学是在校内学理论,校外进行实训,在课室讲理论,在实训室进行实训,在空间上没有做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在过程上也就没有做到一体化,换言之,理论与实践在空间上的分离造成了过程上的分离。传统教学中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训的教学,在时间上没有做到一体化,即时间上的分离,造成了教学过程的分离。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要做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必须做到在时间、空间以及过程三个纬度的一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知识和理论。

为此,英语笔译实务的教学选择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在进行笔译实践的同时,可以随时根据自身需要使用网络电子辞典,上网查阅参考资料。电脑室的教学设备,在时间与空间上保证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现。为了做到教学过程中知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英语笔译实务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直接面临岗位任务,学生在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失。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个别地进行指导;遇到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困惑之处,可以让学生暂时停止翻译实践,集体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了保障学生自己在翻译实践中较好地自学理论知识,专门建立《英语笔译实务》精品课程网站,在课程网站上提供了大量的翻译理论知识与参考资料,包括与各个岗位翻译任务相关的常用词汇、句型、英汉平行文本以及翻译技巧等,使学生能随时进入课程网站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理论知识,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这样,在完成相关翻译任务的同时,学习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为学生顺利完成翻译任务提供了保障。

[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引起强烈反响[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MOE.GOV.CN,2010-07-15.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9.

[3]赵志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报告[EB/OL].岳国锋博客:北京学习心得五(教学课程篇),2010-03-28.

[4]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19):2.

[5]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5):2.

(责任编校:燕廉奚)

Exploration on Global Desig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Practice

PENG Xiu-lin
(Qingyuan Polytechnic, Qingyuan Guangdong 511510, China)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global desig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to the course English Translation Practice. It’s important to choose the typical post for the course,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apability goal, to thread two integrated projects, to integrate knowledge, theories and practice, to train the vocational ability with the typical professional tasks and to construct students-subject learning situation.

global design; project teaching;English Translation Practice;exploration

G642

A

1673-2219(2010)09-0195-03

2010-05-15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编号GZGZ7610237)。

彭秀林(1973-),女,湖北天门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讲师,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

猜你喜欢
笔译岗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