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0-04-08 00:08陈碧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政治

陈碧钦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陈碧钦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以往较低的层次上,应当有新的立足点和侧重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来对待。文章试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指出该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论述该课题的具体实践和创新办法,使题目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得到明晰论证。

高职院校;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理念,是对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诠释,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 要准确深刻地理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一)人文关怀

在构建社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文”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人文”一词我国最早在《易经》中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的基本含义就是“人文化成”,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呈现的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结晶,其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在西方语言中习用的“人文”一词来自拉丁语“humanitas”,这个词既有“文化”、“教化”、“教养”、“文雅”的意思,又有“人性”、“人格”、“人情”、“仁爱”的意思。从中西方“人文”的词源中,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之处:即都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具备人类美好的人性,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根本精神,其内核是以追求真、善、美为最高价值理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是人的本质丰富性的最深刻、最集中的体现。”[1]人类为了寻求自身生命的整体完善,通过科学精神以求真,不断提升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又借助人文精神以求善和求美,使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从属于人类生命的终极追求和价值理想,从而赋予目的和意义。人文关怀是以人文精神为精神内核的实践模式,是实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进行人文精神的关照、牵引和影响。它不仅包括对人与人类生命的存在本身的关怀,还包括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人格的完善、价值的追求、理想的实现等等问题的关注。就是体现人文精神,富有人情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作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心理疏导

从一般意义来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疏导疗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的日常心理保健和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心理疏导是指建立在充分沟通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引导对方改变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从而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统摄心理疏导的,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二者都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旨归,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实际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疏导常常可以使工作效果事半功倍。

二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出的现实依据

(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振荡,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的功利主义倾向,存在着做表面文章、完成任务的形式主义倾向,存在着严重的“三多三少”现象,即说的多,做的少;说教多,关怀少;要求多,引导少。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应寻找新的教育理念。杨叔子先生曾经说过:“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才,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其实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如此,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贯穿于各方面及其始终,何况是直接培养人的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根本的宗旨在于强调“以人为本”、“关怀发展,以学生的生存、发展、安全、自尊等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完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时,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创建一个有利于沟通和共鸣的人性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成效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能发挥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作用,才算尽了责。

(二)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不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应注重对人本身的实际关心。人文关怀是关心、爱护、尊重人;心理疏导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七大关于“人文关怀”的论述,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协调发展提供终极的关怀和服务。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激活大学生的主体性,并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弘扬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引导大学生去关注人的处境,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人文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序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成熟状态。[3]在当今社会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求大学生胸怀宽广、思想解放、善于沟通,遇事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不至于陷入冲突罗网。但高职学生因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社会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压力感加重,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造成心理上的困惑,社会陌生性增加,导致人际交往中归属感程度降低,思想政治观念不成熟,价值取向多元化等。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足够重视和反思。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观察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特点入手,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引导,准确把握学生需要,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解决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4]

三 创新实践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措施

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严重的问题:一些教师教育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管理方法简单,存在着压服、驯服的现象,服务的理念,态度、方法、措施等许多方面都做得非常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心灵冷漠,不关心别人、不关心社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自杀、杀人,演化成校园悲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注重校内教育引导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契合的本性,是育人、育心、育德的一种全方位综合教育活动。[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课》等相关课堂中,还可以发挥校内第二课堂的作用,邀请专家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加强心理素质。同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不断加大,而社会实践是连接书本与现实,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社会实践作为体验,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体验自我。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途径。因为外部的教育影响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人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的体验,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吸收与消化,从而转化为人们内在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品德行为;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挫折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独立性、自立能力、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责任心、荣誉感等等,因而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加透彻、思考问题的维度更加广泛、心理也更加成熟。

(二)注重大学精神传承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还揭示了人更具有精神充实、道德高尚、个性自由、人格完善、信仰明确等高层次的成长、发展性需要的事实,需要构建精神家园,完善道德境界。大学是人类文化的沉积、汇聚之地,大学精神经过历史的积淀、扬弃、凝聚而形成的,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是大学和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高等职业学院是一种以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为已任的新型高等学校,要对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人文、科学精神以及行业、职业精神进行认真的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独特校训,用适当的方法宣传校训,使全院师生能够深入理解和践行校训的精神与理念,在此基础上建设好职业院校的精神家园。大学精神传承和构建精神家园,还必须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和谐校园建设主要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发挥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作用,可以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缓解不和谐的生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6]必须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以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感染学生,重视文化标志建设,如校训、校徽、校歌、雕塑、室内环境等。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可以最终营造高雅清新,适于精神养育,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师生优良思想品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熏陶作用。

(三)注重人格成长与方法创新相结合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7]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更应体现教育的这一核心功能。关注学生人格成长是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重要表现,关注学生人格成长,特别强调健全人格的养成。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8]P206而人格一旦获得独立人格的确立,也就必然会焕发出一种极大的人生创造激情,一种积极主动地认识认识、把握人生的内在活力,显示出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和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人生精神与勇气。[9]P205由于学业和就业的压力,近年来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次逐年提升。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学校应更加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比如艺术表演、团队训练、校运会、校园歌手、技能大赛、演讲、专题研讨等各类比赛,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校风校纪校规教育建设、争优创新评比,培养学生自主、自信、

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身心和谐的健全人格。而为了能更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学校应在方式方法上注重创新。首先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锤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我院每年开展定期大型心理短剧演出、团体辅导、咨询体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5.25”心理健康节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和谐,塑造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其次,完善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机制,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重视学生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心理问题,健全完善大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开放心理咨询渠道,创造倾诉沟通的机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心态良性变化,达到心理和谐。最后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健全心理咨询工作,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渗透并真正体现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4]郭国详.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当代融通[J].学术论坛,2005,(1).

[1]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贺辉路.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07,(2):78.

[3]欧巧云.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马德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07,(2l).

[6]郑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8,(4).

[7]邹进.斯普朗格文化教育学思想概览[J].外国教育,1988,(3).

[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燕廉奚)

G641

A

1673-2219(2010)02-0105-03

2009-12-01

陈碧钦(1966-),女,福建仙游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