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图书馆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010-04-10 13:26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河南省郑州市450002张红霞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2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河南省郑州市 450002〕 张红霞

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等教育逐渐趋向于实用技术教育。于是,“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在高校毕业生中呈现出“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局面。高校扩招使许多大学的教育仅是为了把学生塑造成满足社会利益的有用工具,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主流,其结果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在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业界人士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般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系上,却没有一篇文献是从“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这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是农业院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经过调查可以看出,东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呈现 3个明显特点:一是涉及的人文知识面窄。大多数学生只对基础课中涉及到的文史哲知识有所了解,而对课本以外、对人和社会研究较深入的其他人文知识,则知之甚少。二是人文知识掌握的程度浅薄。就基本人文知识而言,多数学生只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和简单道理。有10%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当问到世界三大宗教和四大文明古国如此简单的问题时,竟然有 50%以上的学生答不出来。三是学生人文精神欠缺。部分学生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缺乏思考,人文精神欠缺。调查显示,对文史感兴趣的学生只有46%、对艺术类感兴趣的学生占47%、对政治和哲学类感兴趣的学生合起来不到 25%。对于学校所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大部分学生只把课程当作应付考试获得学分的一种途径,并未使之内化为知识与素质,更不用说经常性的体验和进行思考了。

(二)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钱学森老先生临终前,跟胡锦涛同志谈话时说:“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钱老的肺腑之言,能充分说明人文素质对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身的农业院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农业院校图书馆大有可为

(一)农业院校图书馆的特点

1.馆藏结构以农业专业文献为主,人文素养文献较少。尽管农业大学也迎合市场实际,学科设置尽可能多样化,向综合性大学迈进,但与农有关专业还是其强项专业,其馆藏资源主要以农业专业文献为主,加上购买文献资金相对匮乏等其他原因,人文素养方面的馆藏文献自然唱不了主角。由于人文素养方面的馆藏文献比较匮乏,使学生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阅览人文素养文献,其人文素养比较差也在情理之中。

2.读者以农、理、工科学生为主,人文素养普遍相对偏低。在农业院校学习的大学生,其主体以农、理、工科学生为主。总体来讲,作为农、理、工科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农、理、工科知识,其人文素养相对于一般文科学生自然较差。

3.农、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素养普遍相对重视不足。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有文人相轻的毛病,在今天它的变形恐怕就是文理相轻了。理工科学生看不起文科生,说他们学的东西都是花架子,离市场太远,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和利润;文科学生看不起理工科学生,说他们学的东西太枯燥,没文化内涵和修养。由于认知上的偏差,使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素养相对重视不足,其人文素养自然不会高。

(二)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可通过以下方式大显身手

1.精心设计馆舍建筑风格及内外景致配置。随着高校扩招,各高校都在建设自己的新校区。借此契机,农业院校图书馆可大从馆舍建筑风格设计、外部景物搭配、内部装璜、设备购置和摆放,小到室内饰物的购置及摆放等,充分考虑其宜人和教育熏陶作用。图书馆建筑本身就是艺术产品,具有教育作用。图书馆环境构建应体现科学精神的严谨和人文精神的和谐。采用大体量建筑格局和灵活的细部变化,配上优美宜人的园林风景,点缀着意义深远的雕塑小品和名言警句,使大学生从建筑美学中体念真与善的价值观,端正人生态度,自觉履行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从意境悠远的园林绿化中体会自然和谐美,开阔其胸怀,以博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物。在此环境熏陶中,大学生人文素质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2.加大人文素养文献信息馆藏建设。配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合理分配经费,适当引进“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类丛书”。该类丛书涵盖面广,包括文学、音乐、美术、历史、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工程美学等。农业院校图书馆要根据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调整文献信息收藏的范围和重点,用高品位的人文文献来完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对各类型文献信息的需求,使其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坚实基地。

3.培养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使大学生会利用图书馆,这就要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一是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向新生介绍馆舍布局、图书分类与排架知识、图书借阅规则、图书馆规章制度等,提高新生查询图书资料的技能。二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会学生运用检索工具,掌握文献检索技巧,培养信息意识和运用能力,使其除密切跟踪本学科学术动态、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外,也促进其对人文社科类文献信息的阅读与应用,进而提高其人文素质。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农业院校大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视不足的认知偏差。农业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书评、征文、人文知识讲座、演讲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对人文社科类文献的热情、兴趣和动力;也可以通过举办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展览活动,增强大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通过举办周末文化广场和音乐视听空间,激发大学生生活热情,扭转因不良社会风气和激烈竞争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些,对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发挥农业学科领军人物、科研人员、专家和教授的科学人文精神感染力和号召力。农业院校图书馆把本校学科领军人物、科研人员、专家、教授和有影响力人物的成长经历、成功事迹做成专题数据库挂在图书馆主页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从心理学角度看,身边人物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此种方式对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最具震撼力。

6.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身示教。要大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做到爱书刊、爱读者、爱同行和爱图书馆;同时,要大力提高服务技能和拓展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农业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树立起“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而且要具有极高的人文素质修养。只有工作人员自己成为文化人,才有资格去教育、服务于明日栋梁之才的大学生,才能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7.明确办馆理念和方向。高校图书馆是学术性服务机构,为读者服务是农业院校图书馆的唯一目标,也是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终极归宿。人文精神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把技术因素与人文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管理角度看,农业院校图书馆应确定人的主体地位,以人性化经营为理念,培育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凝聚力。人性化设计、人性化服务的办馆理念是永恒的真理。农业院校图书馆更应遵守此真理,大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院校图书馆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及实践基地。从馆舍建筑风格设计到人性化服务办馆理念,到把图书馆服务理念办成主流的图书馆文化,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大有可为之处,完全能把这个责无旁贷的任务圆满完成。

[1]胡兴婷.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54~55.

[2]张纯.论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策略[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4):94~96.

[3]董广芝,申甲.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46~47.

[4]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EB/OL]. http://society.people. com.cn/GB/10320475.html(查询时间:2009-11-15).

[5]张国艳,谢红.高校图书馆在读者素质教育中的尝试及启发:以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1):72~74,9.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