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揭阳楼看中华文艺复兴

2010-04-13 10:31撰文董观志
旅游纵览 2010年12期
关键词:揭阳先贤历史

撰文/董观志

对一个人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一座城市来说,则是城有文化气自雄。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往往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浅薄得连自己的市民都找不到祖先的遗迹,嗅不到远古的气息,慌乱中有种难以表述的落寞和自责。对揭阳来说,文化则是它重中之重的根基和风格,揭阳楼是揭阳文化的汇聚,让这个城市由内而外带给人们一种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改变和影响着所有与揭阳有关的每一位揭阳的儿女,每一位揭阳的朋友。

城市鲜明的地标建筑彰显着它的发展节奏和辉煌成果,历史文化建筑则张扬着它厚重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揭阳,作为一座人文传承数百年的城市则以揭阳楼表达文化风貌,揭阳广场展露现代气息,地方人文精神和当代发展风貌合为一体,揭阳的城市主题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体现。

五百余字的一首《揭阳楼记》,将揭阳自古及今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也将如今揭阳的发展详细陈述,字里行间都透着对揭阳的热爱和期待,以及身为揭阳人的骄傲和自豪。揭阳楼,古已有之,只是随着岁月的风蚀其迹已斑驳,然而它暗涌的文化清流却从未让人遗忘,反而历久弥新,且一直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环绕着揭阳的儿女们,清香蔓延亘古如斯,让后来人深受其益。纪念是为了避免遗忘,也是为了丰富纪念,最初揭阳楼建于唐朝中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遗迹可寻却不能破坏,保护历史本身不止是一种承认一种借鉴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追随和接力,远古圣贤的文化遗迹、诗词歌赋和精神节操,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无一不值得我们继承和研习,揭阳楼的拔地而起正是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寄托和重新升华。

所有文化背后所涵盖的表述往往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境地,多少年代的先贤们将自我的感念与遥想诉诸揭阳,伴随着历史的步伐不断丰富着揭阳的文化,经年累月之后成就了如今揭阳与众不同的城市文化气息,而揭阳楼无疑是这种气息的汇聚和融合,最终形成揭阳的整体文化环境。

揭阳,作为粤东古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不必多来赘言,古有宋代高士吴复古,明朝尚书翁万达、郭之奇、黄奇遇,大儒薛侃,清代有杨世达、武状元林德庸、直隶总督郑大进,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罗大纲, 岭南大诗人曾习经,今有抗日名将翁照垣,现代大学者洪子诚,新闻史家方汉奇,可谓人才济济,灿若星河,各位贤者文治武功均占古今皆有,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正是揭阳浓郁的文化气氛才让揭阳儿女前赴后继,为揭阳增光添色。

揭阳的历史追溯起来着实久远,作为潮汕历史文化得发祥地,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揭阳在历史上不是个特别受厚爱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受尽冷落,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揭阳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也好像是对揭阳特别的眷顾和补偿。每一个不凡城市冥冥中都有这样一种注定,一定会有一个特定的人物来开启它沉寂已久的魔盒,点亮它暗淡许久的征程,让它从此焕然一新,“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到来,可以算作是揭阳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彼时韩愈因为谏迎佛骨遭贬谪至潮州,位卑仍不敢忘忧国,一直寄情揭阳,字词诗句中流露出对国家的忧思和爱意,以及对揭阳深深的景仰和依恋。这是揭阳重要的起点,也是揭阳不可代替的重要角色。感情丰富是诗人词人的鲜明标志,在他们繁荣的感情世界里,揭阳常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早已不是地理位置的一种标志,也非单纯的感情寄托,而反映出对揭阳的一种敬佩和赞扬,一种感情寄托和自我认同。“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自昔揭阳郡,刺史推韩侯”,在这些诗句中,揭阳作为地点标志的作用,无一不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揭阳为诗着墨因诗增色。

揭阳既是如此,鲜明代表揭阳的揭阳楼便是这种历史传承的集中和代表,“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可见揭阳楼的历史文化之浓郁,多少圣贤留下深深的印记。这印记,有圣贤对揭阳的倚重,也有揭阳楼本身所不可磨灭的痕迹和魅力,更少不了的是对后人的一种关怀和无限启发。地标性楼阁,彰显先贤事迹所在,揭阳楼不是第一座也不是唯一一座,但是因为后人的《揭阳楼记》,一场穿越古今的完美合作就此上演。揭阳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韩愈在低潮期将饱满的感情倾注到揭阳的历史之中,梅尧臣简笔勾画,等等,最终随着历史的一层层递进和接力,由今人作《揭阳楼记》完成了最后的演绎,揭阳楼虽为今日新建,然古已有之,楼赋相得益彰,今人将前人的文化悉数接收并不断升华,最终建成一座揭阳楼,谱成一曲《揭阳楼记》。

揭阳楼的建设,不单纯是对揭阳光辉历史的还原,更是对揭阳现代社会的一种记录,陈弘平书记有感于揭阳所用甚少的文化历史价值,备感遗憾,身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揭阳,羞赧于欠发达地区的身份,这本身就是对先贤的一种愧疚和无颜面对,然而,先贤同时也给与我们极大的启发和指向。拥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是揭阳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兴建揭阳楼等一些的活动和方案,对揭阳进行文化改造,不仅仅是表面上对文化传统的回归,还要进一步的利用和转变,进一步将揭阳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强市。揭阳的过去和未来,让每一个人深感不舍和想要爱护,每一个揭阳人也对揭阳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依恋,爱乡情切的企业家黄畅然慷慨捐赠,让揭阳楼得以重建,揭阳楼固然是为祖先为当今所建,但是更重要的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揭阳的文化崛起一开先河,打造揭阳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实现揭阳的复兴和发展。

建市仅18年的揭阳固然短暂,但是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传统则让拥有悠久历史的揭阳更增一份自信和豪迈,揭阳楼的建设是一个开始,属于揭阳的文艺复兴即将来临,属于揭阳人民的辽阔胸怀正在慢慢展现。从揭阳楼的兴建我们或许可以管中窥豹,未来的揭阳,文化产业生机勃勃,必将以不同凡响的新世界展露其过人的面貌和气息。

文化是一个人是一座城市生命的灵魂,它左右了人的提升和城市的发展。揭阳楼的建设,对揭阳是文化载着城市起飞的标志,对揭阳儿女,是登临送目眺望的未来。

猜你喜欢
揭阳先贤历史
与先贤共度午后
揭阳开放大学
揭阳引韩供水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揭阳·黄岐山
慷慨宗祠祭先贤
新历史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