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三年技改攻坚战推动煤炭产业升级

2010-04-13 02:05李志强
中国煤炭工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

文/李志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坚持科技兴煤战略,转变发展模式,着眼长远,实施三年技改攻坚战,强化基础管理,扎实推进工作,实现了煤炭工业安全高效发展。

一、三年技改攻坚战的实施意义

实施三年技改攻坚战是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根本保证。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储量占自治区探明资源储量的1/2,全市8.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70%含煤,煤炭企业创造了全市绝大部分的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通过实施三年技改攻坚战,提高了中小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合理利用了存量资产,实行内涵挖潜改造,加快了企业发展的速度,提高了煤炭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了煤炭企业的综合实力。

实施三年技改攻坚战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突破口。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通过实施三年技改攻坚战,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提高了一批骨干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各煤炭企业新装远程监测监控系统,实行了市(旗)煤炭局对煤矿生产一线的实时监控,提升了安全生产系数,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

实施三年技改攻坚战是领导意识超前、措施执行到位的集中体现。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结合全市地方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正确判断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超前思维、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强化落实,打响了三年技改攻坚战,为周边晋陕地区的整合技改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三年技改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

一是以明晰产权为中心,解决整合技改煤矿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涉及采矿权、产权的调整、变更以及股权分配等问题,各整合煤矿的利益关系复杂,严重影响了三年技改攻坚战的进程。为此,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依法操作”的办法,以现有煤炭资源、关闭矿井的剩余资源和零星边角资源为基础,以保留矿井为主体,一方面鼓励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市内重点煤炭企业,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实行资源整合,推进技改,形成区域性的煤炭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

二是多措并举,督促煤矿企业推进技改进程。全市各级煤炭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深入煤炭企业,从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加大宣传实施技改的必要性,引导各煤炭企业用加大技改投入,真正把整合技改工作放在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来抓,变被动技改为主动技改。

在三年技改实施过程中,根据《鄂尔多斯市地方煤矿提高回采率三年攻坚战实施意见》《鄂尔多斯市新建、改扩建及资源整合煤矿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实行“四优先、两关闭”,即对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实施技改的地方煤矿优先配置边角资源,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配发销售票证,优先保证生产;对在规定时限内回采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煤矿实施关闭,对生产规模达不到最低设置标准的实施关闭。严把“三关、四环节”,即回采率、机械化水平、规模三关,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四个环节,为确保三年技改攻坚战保质保量的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开采工艺流程。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积极配合电力部门编制了煤矿双回路供电规划,按照“谁建设使用、谁维护管理、谁负责安全”的原则,新建和扩建了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针对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缺乏、机械化综采用水保障困难的实际,组建了水务公司,采取“蓄住天上水,拦住地表水,利用疏干水”三水并用的办法,建设了一大批水库、截伏流工程,有效解决了矿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四是积极开展矿区环境治理工作。在三年技改攻坚战过程中,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矿井建设与园林式企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煤矿井田绿化、三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美化、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从建设花园式矿区、园林式企业、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不断加强综合治理,积极探索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

三、三年技改攻坚战取得的成果

一是煤炭产量大幅增长。三年技改后,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原煤产量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1.17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3.3亿吨,占全区煤炭产量的54.9%、全国煤炭产量的11.3%。在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安全生产水平也稳步好转,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最高峰时的10减少到2009年的0.021,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二是生产集中度大幅提高。2005年初,鄂尔多斯市地方煤矿共有552座,总生产能力4880万吨/年,平均单井生产能力9万吨/年,三年技改攻坚战后,全市地方煤矿数量263座,总生产能力1.85亿吨/年,平均单井生产能力70万吨/年,12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矿井达到30座,占鄂尔多斯市地方煤矿数量的11.4%,全市20户重点煤炭企业产量占到全市产量的70%左右。建成千万吨级的煤矿4座,培育形成了伊泰、汇能、伊东等一批单井设计能力达300万吨以上的大型地方煤炭企业集团。

三是采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通过实施三年技改攻坚战,鄂尔多斯市地方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由不足10%提升至65%以上,工效由不足2.5吨/工·日提高到25吨/工·日。平均回采率由不足30%提高到75%以上,露天煤矿达到90%以上,矿井平均服务年限较过去延长一倍以上,煤炭企业直接吸收就业人员4.4万余人,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达50多万个。

四是煤炭就地转化率不断提高。三年攻坚战的实施为煤炭工业的多元发展提供了一个支撑平台,煤化工产业也有了较大发展。神华煤制油、伊泰煤制油、久泰二甲醚、新奥甲醇等大项目相继建成。全市煤炭就地转化率不断提高,从2004年到2009年,全市就地转化煤炭从1200万吨增加到350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的提高不仅延长了煤炭产业链,提升了煤炭的附加值,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大大提高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是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取得长足的进步。先进技术、设备的投入和使用,煤炭开采方法和生产工艺的改革进一步降低了煤炭产品单耗,提高了煤炭质量和煤炭燃烧效率。在大型露天矿推广利用废机油代替柴油生产铵油炸药技术,原煤生产综合能耗达到3.8千克标煤/吨,下降了20%,全市煤炭工业万元GDP能耗同比降低5%以上。

总之,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以三年技改攻坚战为契机,坚持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大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了现代化矿井建设和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内蒙古自治区篮球项目特色学校锦标赛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柴胡疏肝散治疗郁证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