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骄傲?或悲哀!

2010-04-13 06:27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炼金术炼丹医药学

曲 进

炼丹术:骄傲?或悲哀!

曲 进

英国科学家Joseph Needham在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方面是很有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他生前不仅随老子姓把自己的姓Needham译为“李”而取中国译名为“李约瑟”,而且还因对中国古代炼丹术持有的浓厚兴趣曾为自己取过一个道号叫“丹耀”。就连李约瑟都因炼丹术而称自己为“丹耀”,那我们自然就应该将炼丹术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科技成就了。

世间事情,无论善恶,都是人身心欲望表达的结果。据史载,古中国的炼丹术大约始于公元前2世纪~3世纪的秦汉时代,但究其根,则是源于古代帝王因权力崇拜而生的对长生不老和永享权力愉悦的心理欲望。“上有所好,下有甚焉”,顺应帝王之梦,在地广物丰的神州便催生了一些“方术”之士。这些“方士”都是学者,既明瞭满足帝王需要即可成名成家的人生之道,又深谙取类比象的科学之策,于是,他们基于对自然中不腐不朽物质的观察,萌生了这些物质中“不腐不朽“的特质会为人体所吸取而令人也变得同样“不腐不朽”的梦想,这大概就是关于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起源。至公元142年,一位炼丹家魏伯阳先生总结之前许多“方士”延续了几百年为帝王效劳的炼丹秘术,写就了一本《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最古的论述炼丹术的书。之后,晋代医家葛洪著《抱朴子》,唐代药王孙思邈著《丹经内伏硫磺法》,都记载了炼丹术及其临证应用的某些经验。在古中国的历史上,由于炼丹术与人长生不老愿望的虚幻联系,使之得到了历代帝王和道家的吹捧,这不仅是炼丹术得以产生的根源,而且也是炼丹术得以流传发扬的基础。

炼丹术的本意是要为帝王炼制出“长生不老丹”,然而,历史上不仅没有帝王或王公贵族因服丹药而长生者,反倒因此而亡或中毒者不少。据载,唐代诗人白居易当年也曾赶上流社会的时髦风气而热衷于炼丹,然其晚年却写思归诗一首,凄凉地描写了许多人因服丹药而亡或中毒的境况: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崔元亮)夸药力,经冬不衣棉;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虽然本意未达,但在炼丹术流传发扬的过程中,许多非方术之士却从中不经意地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要论炼丹术的科技成就,这些“无心插柳之荫”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从炼丹术中得到的意外收获之一就是火药的发明。早期的炼丹术中所用的原料包括了雄黄、硝石和猪大肠油和松脂之类,雄黄含有大量的硫,硝石是强化剂,猪大肠油和松脂则含有炭,这基本上已经是火药了,只是方士们倾心的是长生不老丹,并未对火药有所注意罢了。与这些抱有“坚定信念”的“方术”之士不同,在当时的炼丹家中,也不乏许多具有科学理念的人,他们善于从相同的事物或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东西。东汉时期的魏伯阳在其专门论述炼丹术的著作《周易参同契》里就有“药物非种,分剂参差,失其纪纲,飞龟舞蛇,愈见乖张”的记载,形象地记载和描述了炼丹变为火药而爆炸的情形。唐代药王孙思邈显然是注意到了炼丹过程中打火的现象,因而将把硫磺、硝石放在硝银锅里炼制而成的药称为“着火的药”。之后,火药曾被古中国人智慧地应用于烟花爆竹、武器、医药和雏形火箭四个领域,并在元朝时期传至西方。火药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文明的进化演变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成为举世公认的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一大发明。

从炼丹术中意外得到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孕育了化学的起源。早在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中就将炼丹所用物质的属性概分为阴阳两类,提出要从炼丹中产生新物质则必须是不同属性物质在一起的思想,并记载了炼丹过程中物质的分解化合现象,其中,“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硫磺)为根,望之类白,造之则朱”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汞、硫相配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炼丹术中经典的“九转还丹”记载了炼丹术中的硫/汞分解/合成循环的固体化学反应,并从中提出了化学物质守恒的规律,这与现代化学通过氧/汞分解/合成循环的固体化学反应而发现化学物质守恒定律异曲同工。那时候,通过炼丹术,炼丹家们不仅创造出了许多诱发炼丹化学反应的方法(如研磨、混合、烧焙等)和装置(如炉鼎等),而且也从炼丹过程中制造出了许多新的物质,例如黄铜(锌铜合金)、白铜(镍铜合金)、砷白铜(砷铜合金)、白锡银(砷锡合金)、升汞、甘汞、氧化汞、硫化汞、氧化铅、四氧化三铅、三氧化二砷、硫化锡等,这些物质有一些作为药物很早就在中医药学中得到应用。

炼丹术不仅在古中国,而且在古阿拉伯和欧洲也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炼丹术便逐步从中国传至阿拉伯甚至欧洲国家。不过,阿拉伯人和欧洲人似乎并不像中国人那样充满对长生不老的憧憬,而是更倾向于对金钱的崇拜,所以,当他们接受了炼丹术之后,并没有将类似的炼金术引向炼制长生不老药的火坑,而是走上了炼制在当时更有商业价值的黄金之路,于是,炼金术在这些国家开始兴起和发展。基于欧洲文化中固有的探索和科学精神,古欧洲人意识到并从炼金术中不断总结出了化学原理,出现了像玻意耳、拉瓦锡和道尔顿这样早期的著名化学家,建立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甚至有考证表明,英语用于描述化学的专用词汇Chemistry是来源于炼金术的阿拉伯语Al-Kimiya(Kimiya→Chemi),而阿拉伯语Kimiya则来源于中国泉州语的金液发音 (Kim-Ya)。Kim-Ya→Kimiya→Chemi→Chemistry的演变,是伴随炼丹术的流传而发生的文化交流的一个生动标志。从此,炼丹术彻底扬弃了梦幻和神话走进科学,真正成了一个发源于古老,但却深刻影响着现在和未来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炼丹术的起源和流传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具有很深的思考意味和很广的思考空间的问题:为什么炼丹术起源和发展于中国,而基于炼丹术的近代化学却发源于欧洲?古中国人从炼丹术中最早发明了火药甚至是雏形火箭的原理,但为何没有首先开发出现代意义上的火箭?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中医药学。据我们的研究,中医药学中包涵了许多有着与炼丹术相同类的生命科学研究内容,但在经历了很多年之后,我们的后人是否会以同样的方式拷问中医药学,就像我今天拷问炼丹术一样呢?

猜你喜欢
炼金术炼丹医药学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炼丹湖之旅
炼丹湖之旅
炼丹的意外惊喜
炼金术并不神秘
火药的诞生
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杭港地铁:公用事业“炼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