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产业中的分工与专业化问题分析

2010-04-13 11:06马燕玲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专用性分工契约

姬 超,杜 英,马燕玲

(1.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苹果在我国农副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果农发生“卖难”现象,苹果加工企业又受制于原料供给,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低下,这种结构矛盾制约着我国苹果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从深化分工与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为延长我国苹果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释放产业潜能提供新的思路。

1 苹果产业分工与专业化的意义

分工与专业化的功效少有争议,分工与专业化的增进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进步。分工与专业化指的是一种生产方式,分工与专业化的增进意味着不同职能操作种类的减少及生产要素向较少种类行为活动的集中。

分工和专业化对产业经济有许多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学家盛洪[1]把分工与专业化的好处归纳为直接的经济性和间接的经济性2种,其中直接的经济性在苹果产业中具体体现在操作的种类、数量的减少,操作工具的改进,操作技术难度的降低及时间节约等方面。分工与专业化使劳动者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操作变得简单,减少了培训复杂技术的必要性,降低了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加速了经验积累,提高了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苹果育种、栽培技术、果园管理、采摘、分类、运输、质检、加工、营销等多个环节提高分工水平,为各个环节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直接提高了苹果产业的效率。同分工与专业化直接的经济性相比,分工与专业化间接的经济性表现在对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延伸的促进等方面,对产业经济的意义更为深远。当苹果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后,操作的简单性和重复性使得人们有精力进行技术创新,为发明新工具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技术进步;其次,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苹果产业生产方式的迂回发展,使产业链不断延长,更多的资源从直接投入到消费资料的生产上转变为投入到生产资料的生产上,在对生产工具的生产中也随之出现专业化现象,使生产活动越来越迂回。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生产过程越来越迂回,生产设备越来越复杂高级,苹果产业的投资周期也会随之加长,投资规模也会随之变大。

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产品更加多样化,生产更加规模化,地区更加专业化,进一步满足了人们需求的多样性,提高了人们消费时的效用水平。因此,分工和专业化决定了能否有效改变苹果产业小而全的落后局面,关系到产业升级和长远发展。

2 我国苹果产业分工与专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般认为,技术上的可分性是分工的前提,而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不具备技术上的可分性。在我国苹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苹果生产环节存在单产水平低、优果率低、专用品种匮乏的情况,在产业链后端的加工环节也存在深加工不足、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整体合作力度不强,分工水平低下[2]。但由于苹果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土质、光照、肥料等方面的要求决定了只有特定的区域适合发展苹果产业[3];从苹果的生长到产后又要经过特定的栽培、采摘、储藏、加工、分级、包装、运输等中间环节,这就为苹果产业的技术可分性和分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1 供给方面

分工带来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生产,因而分工效用集中体现在产业链前后端的供给和需求2个方面。在供给方面,苹果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产地间竞争、果品竞争等多方面的竞争。在苹果生产环节,生产力水平低下,从业者技术水平落后,土壤趋向恶劣等状况制约了供给环节实力的提升,因而迫切需要我们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大规模经营,优化品种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开发应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分工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没有足够的分工,就无法满足供给方面的要求,苹果产业在生产环节就会遭遇发展瓶颈。

2.2 需求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对苹果的大小、着色、口感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分工的必要性。对浓缩苹果汁生产商等加工企业而言,原料需求从鲜食到加工品种不一,在细分消费市场的基础上深化分工、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利用规模经济,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3 我国苹果产业分工与专业化水平低的制度因素分析

分工与专业化的增进尽管被看作是现代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特征,但是生产方式变革并非自发进行,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也不是自动进行的。经济落后和产业水平低下意味着分工与专业化受到某种束缚,产业调整停滞意味着分工与专业化增进缓慢。因此,找到分工与专业化停滞的原因是破解产业水平低下问题的关键。

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引起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增加,即交易活动的增加,意味着交易费用的上升。不同的交易方式具有不同的交易费用,交易活动的进行受交易费用的制约。交易费用的增加阻碍交易活动的发生进而影响分工的深化,交易费用的减少则会促进分工的深化。在处理交易费用的问题上,奥利弗·E·威廉森[4]以契约来研究经济行为,认为经济生活中的活动都可以看成是某种契约,并以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为主要参数描述交易,针对不同的交易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促成契约的执行。这在微观机制上为解决交易费用问题提供了思路。

3.1 苹果产业中的资产专用性

为保证交易顺利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投入某种资源进行交易,这种投资包括一般性资产投资和专用性资产投资。所谓专用性资产,是指为支撑某种具体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一旦交易提前结束或资产改作他用,该项资产就有可能丧失其原有的全部或部分价值,而且这部分损失无法挽回。资产专用性一般包括产品专用性、技术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和场地专用性4种类别[4]。苹果产业内各方的资产专用性一般是不同的,在交易双方的资产专用性不对等的情况下,资产专用性程度低的一方就有可能在交易时利用其沉没成本较低的优势要挟另一方,对其进行某种程度的剥削。我国苹果产业市场集中度低,产业链前后向联系不稳定,加上相关法制体系不完善和诚信环境缺失,严重影响产业组织的合作及交易的进行。如果没有有效措施保护专用性资产免受损失,就会影响契约的达成和交易的进行,从而影响分工的深化。苹果产业各环节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资产专用性,下面以果农为例具体说明资产专用性。

3.1.1 产品的专用性 苹果的生长周期、大小、销售范围、储藏时间等都影响产品的专用性。苹果产品的专用性与苹果生长周期、大小呈正向变动关系,与销售范围和储藏时间呈反向变动关系。此外,苹果的用途与需求也影响产品的专用性,用途越特定,市场需求越小,其专用性越大[5]。3.1.2 技术的专用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投入到苹果生产中,技术的专用性程度也逐步提高。苹果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化肥、农药、机械设备及为苹果生产而积累的专门知识等要素都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6]。

3.1.3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 特定苹果的生产需要特定人力资本的投入,这种资产很难找到替代品,其特有的技术诀窍也很难在市场上找到。

3.1.4 场地的专用性 苹果生产需要特定的土质、光照等环境条件[7],苹果一旦投入种植,场地就不能改作他用,可以想象中途拔掉果树改作他用,将会带来多大的损失。因此,苹果生产的场地很难转作他用或找到替代场所,这决定了其很强的专用性。

3.2 交易频率少

交易频率是反映交易类型的另一个属性。交易频率低意味着合作的松散或偶然性,交易频繁或交易次数的增加使交易双方的博弈由一次性博弈变为重复性博弈,意味着紧密和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重复性博弈有效解决了合作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它改变了交易双方的预期和行为策略,有效制约了投机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交易双方开展长期的合作。因此,交易双方可以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交易,交易次数的增加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更大的市场规模下各种成本更容易收回,这也就是规模经济的好处。我国苹果产业集中度低,苹果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生产规模较小,数量众多而且分散,果农多达数百万,截至2007年11月,全国果汁饮料厂多达4 000多家,其中上规模的340多家,交易双方重复交易的机会很少,难以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较低的市场集中度制约着专业化生产的进行。

3.3 苹果产业是一种不完全契约型经济组织

苹果产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生产和交易活动按照契约类型运行。苹果产业内各行为主体在制度赋予的机会集合下努力选择交易成本最低的契约安排,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但现实中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契约,这是由于个人的理性有限性、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不完全契约类型下,契约当事人无法预料到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不能事先设计相应的机制进行防范,契约当事人往往具有某种投机倾向,专用性资产有遭受损失的威胁。由于苹果产业生产主体的实力较弱和自然再生产的特点,决定了苹果产业是一种不完全契约型经济组织。

这种不完全契约影响了交易的正常进行,也就阻碍了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的增进。不完全契约改变了经济行为双方交易前的预期,也为契约执行过程中的投机行为提供了条件。契约期满后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存在,资产专用性强的一方有可能遭受沉没成本无法收回的损失。有时候这种不确定性甚至使契约无法达成,一方面果农的苹果卖不出去,另一方面苹果加工企业却苦于优质、足量的原料采购,产业化发展极不合理,何言竞争力。

3.3.1 苹果产业的主体与不完全契约 我国苹果产业中生产者多为农民,偏重家庭生产,经营规模小,居住分散,资金力量薄弱。产业链后端的加工企业则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完全的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熟悉政府政策法规。这种不对称必然造成信息的极大不对称,难以形成公平对等的契约。

3.3.2 苹果产业生产特点与不完全契约 苹果产业的生产同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这种生产的有效性取决于人们对苹果种植技术的认识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力量的不可控性、苹果产量的波动及市场价格的波动,都会带来某种程度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完全契约的形成。

4 提高我国苹果产业分工与专业化水平的途径

4.1 增强交易主体实力,鼓励重组

由于资产专用性强的一方容易遭受沉没成本损失的威胁,因而在契约合同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只有增强其实力,使其在交易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交易双方才可能达成双赢稳定的契约,继而促进分工和专业化的增进。因此,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把苹果加工企业和分散的果农组织起来,设计专门的治理结构,这样既可以增强果农讨价还价的能力,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个体或企业进行某种程度的纵向一体化,通过市场重组变市场交易为企业内交易,通过纵向一体化这种高级分工形式不仅可以促进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还可以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避免交易中专用性资产的损失。

4.2 促进规模化经营,增加交易次数

通过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果农及苹果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规模化经营,鼓励做大做强。规模化经营既可以增强交易主体的实力,同时又可提高市场的集中度,改变以往分散经营、市场规模狭小的局面,从而增加双方的交易次数,增进双方的紧密合作,为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提供良好条件。

4.3 增强对设计有效治理结构的激励强度,降低交易费用

分工的发展依赖于交易费用的下降,而交易费用的下降需要为契约设计有效的治理结构,但是设计一套相对有效的治理结构需要交易双方投入相当的成本,这种投入是否值得,一方面在于其收益是否可观;另一方面在于精心设计的治理结构能否被执行。这就需要政府继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和法制社会建设,使市场交易主体自由合法地占有应得的收益,同时实行优惠税收政策、进行政策扶持等多种手段,积极引导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相对弱势的苹果产业流入,并加强舆论监督,使契约得以执行,减少投机倾向。

[1] 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9-41.

[2] 谢云.我国苹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3):85-87.

[3] 贾中雄,李振岗,贾振华.苹果园节本增效生产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5):58-61.

[4] 奥利弗·E·威廉森.段毅才,王伟,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8-80,83-84.

[5]俞雅乖.农业产业化契约类型及稳定性分析——基于资产专用性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8(2):103-104.

[6] 武怀庆,白成云.山西省苹果主产区果园营养现状及施肥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4):63-65.

[7] 杜纪壮,秦立者,李学华.河北省太行山区苹果生产气象条件评析[J].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195-199.

猜你喜欢
专用性分工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横向并购对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影响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资产专用性的度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