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间作玉米高效栽培

2010-04-14 07:07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郭喜文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朝天椒粉剂可湿性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郭喜文 窦 明

朝天椒是我国主要的蔬菜及调味品,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饲兼用型农产品。近年来,太谷县及周围县市农民大量种植朝天椒,但其产量、品质以及商品价值都很低。为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充分利用光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热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业园区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提出了地膜覆盖朝天椒间作玉米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模式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减少了朝天椒的病毒病、日烧病的发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在实际生产中有重大的意义。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朝天椒于3月上中旬育苗,5月上旬定植。5月中旬立即点种玉米,9月中旬玉米收获完毕。

2 朝天椒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的品种是丰收的基础,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种植优良品种可比种植一般的品种增产10%以上。朝天椒可选用精选南韩干辣椒、山鹰椒以及火霸等中晚熟品种,簇生,抗病性强,皮薄且硬,红果鲜艳,坐果率高,辣味香浓。

2.2 种子处理

很多蔬菜种子都带有病原菌,带菌的种子又会传染给幼苗和成株,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育苗前首先要进行种子处理。

2.2.1 温汤浸种 用50~60℃的温水(要搅拌降温至30℃止)浸种7~8 h,再用手搓洗几遍,然后用清水投洗2遍。

2.2.2 催芽 把浸好的种子放在28~30℃处进行催芽,要每2~3 h把种子轻翻一下,使种子受热均匀。见有80%出芽时即可,芽长约1mm最好。

2.3 育苗

育苗一般在3月上中旬,苗龄50~60 d,苗期可不进行分苗,但播种要稀,一般播种量为1.95~2.10 kg/hm2,中间要进行1~2次间苗,苗距一般0.5~1.0 cm为宜。床土要过筛,可按6∶4(土∶肥)的比例掺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播种前先浇足底肥,待水完全渗下后覆1层细土,把发芽的种子均匀撒到上面并覆土0.5mm。育苗床的温度是培育壮苗的关键,种子发芽出土时要维持较高的温度,以保证出苗整齐,日温30℃左右,夜温18~20℃。幼苗出齐,子叶展平后,适当降温,日温25~27℃,夜温17~18℃,以防幼苗徒长。定植前10~15 d,日温降至15~20℃,夜温降至5~10℃,进行通风炼苗。

2.4 整地施肥

朝天椒忌连作,要实行轮作倒茬,即选取未种过茄果类的土地。由于朝天椒的根系不发达,在生长中对土壤养分要求严格,适宜在地势高燥、排水性和保水性良好,有深厚土层的肥沃土壤或沙壤土中种植。土壤肥力应在中等以上。要早整地,力求整平疏松。做好排水系统,不能在低洼处种植。一般采用分畦种植,每畦宽约2m。整地时应施足底肥,施入75 000 kg/hm2左右的优质有机肥,再加入优质蔬菜专用复合肥(比如高氮高钾型蔬菜专用复合肥)6 750~9 000 kg/hm2。

2.5 地膜管理

为争取早定植,大多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这样可在早期提高地温,能使地温保持稳定,保持水肥能够促进早发根,早发棵,利于植株的初期生长。另外,地膜覆盖还可以壮苗,躲开发病高峰期。在朝天椒生产上一般使用60~70 cm宽的地膜较为合适。考虑到覆盖地膜后升温需要3~5 d,一般在4月底将地膜覆盖好。此外,进行田间操作时要注意保护地膜,要经常检查,发现有破裂或者不严的地方及时压严。在朝天椒生长中期,为方便施肥,可以将地膜从中划破,进行灌水追肥,但无需将地膜全部揭除,使地膜继续发挥保水保肥的作用。

2.6 定植

朝天椒幼苗长到7~10片叶,株高约14 cm时即可移植。栽培时行距35 cm,穴距30 cm。三角形定植,每穴2~3株,一般按120 000~150 000株/hm2栽植。栽后要及时补苗。

2.7 浇水

朝天椒的需水量并不多,但由于根系不发达,主根群仅分布在表土10~15 cm的土层内,若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难以获得高产,一定要注意水分的供应。由于朝天椒定植时气温较高,需灌透水,缓苗后再浇水,初花坐果时适当浇水,盛果期水分要充足,果实开始红熟时应控制浇水,避免植株贪青而降低红果率。另外,浇水要早晚进行,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

2.8 追肥

整个生育期一般进行2次追肥。第1次在朝天椒定植后15~20 d,一般采用复合肥(高氮高钾型蔬菜专用复合肥)150~300 kg/hm2,促进朝天椒苗健壮生长,为早熟丰产打好基础;第2次在花果盛期,要重施壮果肥,促进朝天椒多开花多结果。

2.9 控制落花落果

落花、落果的原因比较复杂,防止朝天椒落花落果的关键技术是培育壮苗,科学的肥水管理,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特别是在炎热的季节,应做到及时浇水和排涝,适时配合施肥,适时喷肥。另外,为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落花落果,还可采用300mg/kg防落素溶液,在初花期喷花。

2.10 中耕除草,整枝打杈

定植后要勤中耕除草,提高土温,促进根系生长,而进入雨季前应进行中耕培土,以防雨季植株倒伏,同时也能降低根系周围的地温,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此外,在朝天椒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摘除植株下面的老黄病叶、空枝,以减轻植株的负载。

2.11 病虫害防治

(1)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喷施硫酸锌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 d喷1次,可使病株恢复健壮。(2)疫病。定植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公顷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 000~7 500 g与细土混匀施入定植穴内。当田间植株发病后,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2.2%普力克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3)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2.12 收获

为了提高朝天椒的产量和品质,可分批次采收,红一批收一批,最后一次采收时应整秧拔下,先放在田间晾晒3~4 d,后进行整秧晾晒。一般晾晒15~25 d,当用手摇晃朝天椒时,能听到朝天椒籽粒撞击种子壁的声音时即可。

3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玉米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由于北方9月中下旬温度逐渐降低,一般9月上旬采收玉米,以利于朝天椒的进一步生长。所以一般种植中玉19、科试880等品种,高产而且稳产,综合抗性高又适于间作,生育期一般在100 d左右。

3.2 种子处理

3.2.1 晒种与浸种 播种前选择晴暖天气,将精选的种子摊薄,连续晒2~3 d,并经常搅动,晒匀晒到。浸种一般在55~57℃的温水中浸种6~12 h。

3.2.2 药剂拌种或包衣剂拌种 现在大多数的玉米种子都是经过处理的,若买到没有处理的种子可以用硫酸铜拌种,防治玉米黑粉病,也可用微肥和激素拌种。

3.3 种植

玉米种植一般使用点种法,在过道的两边各点种1行。同样采用三角形种植法,株距30 cm左右。株距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玉米的授粉。

3.4 肥水管理

由于种植朝天椒施肥充足,可以不单独给玉米追肥。而且朝天椒经常小水勤浇,与玉米的共生期较长,可以做到一水两用,基本上也不用给玉米单独浇水。

3.5 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

3.5.1 人工去雄 人工去雄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4.1%~14.8%。去雄应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散粉时多次进行。避免过早或过晚,一般在雄穗抽出1/3长、5~8 cm时进行。抽穗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去雄为宜。去雄应不超过整个地块的1/2,地边和地头一般不去雄,授粉结束后将去掉所有的雄穗。

3.5.2 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辅助授粉对抽出丝偏晚的植株、弱植株较多的地块有明显的效果。一般在9:00—11:00露水干后开始,花丝抽出后1~10 d内均可受精。一般授粉2~3次,每次隔 3~5 d。

3.6 病虫害的防治

(1)玉米条斑病。在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即可。(2)黑粉病。一般可选用抗病品种,消灭侵染源,在病瘤成熟破裂前摘除并及时深埋,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来控制。

3.7 收获

玉米的收获期一般在9月中旬,由于北方9月中下旬的气温逐渐降低,玉米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以及遮光效应严重影响了朝天椒的光合作用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应在此期间将玉米收获,并把秸秆割倒,以使朝天椒更好地生长。

猜你喜欢
朝天椒粉剂可湿性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
韩国朝天椒新品种PE101的引种及栽培技术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红红的朝天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