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

2010-04-22 00:4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6期
关键词:利息筹资负债

秦 虹

当前,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负债筹资已成为多数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也是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因此,因负债而引起的风险也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付风险。

一、负债经营的分析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一种经营方式。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同理,由于负债经营的作用,当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对企业来说,采用负债经营必须衡量由其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损失。因此,研究负债经营对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负债经营的合理性

1.负债规模的合理性。企业的举债规模,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表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的大小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直接相关。一般来讲,在正财务杠杆率的情况下,企业举债越多,利润越大,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这种结果对所有者来讲是理想的,因为企业用别人的钱经营,而增加了所有者的权益。但是对于债权人来讲,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中大部分是由债权人的贷款提供的,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降低,经营风险可能主要由债权人承担,此时,债权人将设法收回自己的贷款,努力降低贷款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企业争取贷款,而且有可能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影响企业的经营安全。因此,企业的负债规模是受到限制的。资产负债率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

2.负债期限的合理性。企业的举债期限也是十分重要的。资金的运用效果与举债期限密切相关,它决定了贷款期限的长短,一般来讲,负债经营的企业应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利息率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投资回收期小于贷款还款期,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对长、中、短期贷款均衡安排,尽量避免出现还款高峰。

3.偿债能力合理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既然有债务就有偿还的义务,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是债权人十分关心的,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将固定资产变卖后去偿还债务的。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时,需将固定资产从资产总额中扣除,只考虑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

(二)负债经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1.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成败除了与竞争方式等有关外,还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实力,即企业的资金规模。企业通过举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参与市场竞争。

2.负债经营可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企业股东的收益。在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3.负债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负债经营与无债经营企业相比,由于上缴的所得税减少,企业可获得潜在的利益。

4.负债经营可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因为通货膨胀可以导致货币贬值,借款与还款时的利率差,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发生通货膨胀时的价值要小,实际上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5.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企业借入资金,不论盈亏均应按期偿还本息,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较小。同时,企业除还本付息外,不再承担其他经济责任,不象发行股票那样,在税后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股利,而且企业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不需要负担所得税。因此,比较而言,债务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二、负债经营的风险

如果负债企业决策失误,经营不善,或过度负债,导致无法按期偿还本息,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负债经营的风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无力偿还债务风险。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利息的义务,如无法定期支付利息或按期偿还本金,债务人要承担违约责任,受到加息、罚息的处罚。负债比率逐步上升,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会进一步恶化,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也越大,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到企业信誉,严重的还可能迫使企业破产清算。

2.利率变动风险。在社会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期,如果贷款利率增长,必然会增加负债企业的资金成本,加大利息开支,减少企业收益。同时,国家紧缩银根,使依靠负债经营的企业陷人困境,企业的经济扩张计划和预期收入都难以实现。

3.财务杠杆对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的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但若企业资产利润率低于同期债务利率,负债经营就会带来财务杠杆负效应。当企业发展受阻与遇到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大量利息负担,导致企业出现亏损,不仅使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负收益,这是负债经营潜在的重大风险。

4.负债经营缺乏财务上的灵活性。长期负债的利息等财务费用是企业长期的一项固定支出;而负债筹资的本息则必须严格按借款合同履行责任,同分派股息、红利相比,负债经营政策性强,缺乏灵活性。

5.再筹资风险。负债经营使得企业的负债比率增大,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今后负债筹资的能力,提高了筹资成本,加大了再筹资的难度。

三、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措施发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发生。

1.应树立风险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付风险。

2.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4.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

5.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另外,对于筹集外币带来的风险,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入手,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找出汇率变动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并且在预测汇率变动的同时,还应在筹资战略上和具体筹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例如:注意债务币种和期限的分散以及对债务货币实行“配对管理”等。

总之,企业负债经营,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利息筹资负债
学中文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利息
幽你一默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